温峤人大:“民生”如何变“法声”?这个立法联系点有话说!
发布时间:2025-07-15 01:26 浏览量:2
《浙江省城镇社区建设更新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作为全国省级层面首部关于社区建设更新的创制性法规,《条例》是我省在城市建设存量提质新阶段的创造性探索,也是我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生动实践。
多途径征询,
让民意直达立法机关
去年12月,作为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温峤镇人大主席团,在收到《浙江省城镇社区建设更新条例(草案)》的征求意见任务后,迅速行动,从线上推送征询链接、实地走访调研群众、组织召开民主恳谈三个途径开启征询,力求听取最广泛的民声、了解最真实的民意、汇聚最全面的民智。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温峤镇人大主席团组织代表深入社区开展调研,用脚步去感受立法需求。调研中,居民反映社区存在“重建轻管”的情况,有些改造后的公共空间被闲置浪费;建筑外墙脱落等安全隐患突出;部分设施“中看不中用”,实用性不强。代表们认为,社区更新不能只算经济账,更要算清群众的“幸福帐”。这些一线的声音,提供了鲜活的一手资料,为法规意见征询打下了“接地气”的基础,助力立法直击痛点、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条建议在‘隐患’前增加‘安全’二字。”立法信息员陈林芬提出的这条建议看似细微,却直击痛点。她在调研中发现小区存在外墙脱落、消防通道堵塞等安全隐患,觉得草案仅用“隐患”表述不够精准,增加“安全”限定词,既突出了整治重点,又体现了立法的人本关怀,有助于提升居民安全感。
城乡共议,
让建议精准聚焦痛点难点
相较于以乡村为主的温峤镇,太平街道在城镇社区建设更新领域拥有更丰富的经验。为了让条例更具有普适性,温峤镇人大主席团创新采用与人大太平街道工委“结对共议”模式,让城乡代表同坐一张桌、共议一部法。去年12月17日,温峤镇人大主席团在市人大代表联络总站召开民主恳谈会,邀请各单位代表、律师、群众代表、立法信息员和人大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条例草案共商城镇社区建设更新事宜。
太平街道的市人大代表颜丹丹指出,草案第八条“设区的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以会同自然资源等部门以中心城区涉及的市辖区为范围……”中,“可以会同”的表述可能导致规划流于形式。她强调,城镇社区更新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建议将“可以会同”修改为“应当会同”,以明确并强化相关部门责任。
最终,这次条例的征询工作发动各方参与50余人次,收集到意见85余条,梳理上报58条。
民智落地,
让法规更具温度与力量
民声落地的成效最终体现在立法文本中。条例正式发布后,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工作人员核对发现,有8条意见被不同程度采纳。
值得一提的是,由台温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提出的建议被采纳了,体现在条例第四条中。他建议在“草案第五条‘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城镇社区建设更新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增加‘组织’;‘部门和机构加强协同配合,按照职责负责城镇社区建设更新相关工作。’在‘职责’前面加上‘各自’二字。”
这是他在了解以往的社区更新项目中发现,由于部门职责不明确,常常出现“多头管理”或“无人管理”的情况。这两处修改明确了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的牵头组织作用,能助于避免部门之间的推诿,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社区更新项目顺利推进。
立法征询的“民意齿轮”,咬合的是制度进步与民意改善的双轨。温峤镇人大主席团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条例的严谨条款,将城乡代表的真知灼见融入法律的庄重表达,不仅是为了完善一部法规,更是打造了一个“民有所呼、法有所应”的民主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