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如何呢?
发布时间:2025-07-15 12:36 浏览量:2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领域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那么说到他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上,他的地位又是如何的呢?
马克思创立了以人为本的“新唯物主义”,终结了以物为本的旧唯物主义,同时也终结了以心为本的传统唯心主义。
马克思的人本哲学并不是以人心为本,而是以人身为本。因为“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而人的心灵智慧则是“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
在马克思看来,传统世界观哲学的根本失误就是“把整个现实世界都淹没在抽象世界之中”。例如,传统唯心主义所研究的纯粹主观的精神世界与传统唯物主义所研究的纯粹客观的物质世界统统都是“敌视人”的抽象世界。显而易见,纯粹主观的精神世界敌视人身,因为人的身体不是精神;纯粹客观的物质世界敌视人心,因为人心不是物质的。所以,身心统一的人既不能存在于纯粹主观的精神世界,也不能存在于纯粹客观的物质世界——这就只能把人排除在世界之外。可见,传统唯心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统统都是“敌视人”的哲学。
在传统世界观哲学中,唯心主义断言世界的本质是精神;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但是,不管世界的本质是精神还是物质,这都是世界的本质问题,根本不是哲学的本质问题。可见,作为物质本体论,传统唯物主义只能是世界本体论,而不是哲学本体论。同样的,作为精神本体论,传统唯心主义照例是世界本体论,而不是哲学本体论。
但是,传统世界观哲学恰恰是在“哲学是世界观”;世界观回答“世界是什么”这一混帐逻辑支配下把“哲学是什么”歪曲为“世界是什么”,把哲学本质歪曲为世界本质,进而把“哲学”概念歪曲为“世界”概念——这实质上是犯了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传统世界观哲学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同时就是本体论之误。因为逻辑学就是本体论。如果说,逻辑就是规律,那么,逻辑学就是规律之学、本质之学即本体之学。因为规律和本质“是同等程度的概念”——都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显而易见,哲学存在的根据与世界存在的根据是完全不同的两大问题,决不能混为一谈!
总而言之,不管世界的本质是精神还是物质,这都是世界的本质问题,并不是哲学的本质问题。——哲学的本质是什么?哲学的本质既不是抽象的绝对精神,也不是抽象的客观物质,而是现实生活中身心统一的人。应当肯定,哲学作为一门学问,作为一种精神产品,首先是人类心灵智慧的产物。反之,离开人的心灵智慧,哲学不可能成为“智慧之学”,而只能异化为愚昧之学。但是,人的心灵智慧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而是“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可见,哲学本身既有精神本体——人心,更有物质本体——人身及其物质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