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索罗辛和非那雄胺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常用方案,为什么要联用?

发布时间:2025-05-09 22:47  浏览量:2

前列腺增生是很多中老年男性熟悉却又避之不及的问题。药店里常见的坦索罗辛和非那雄胺,名字听着复杂,却是医生最常开的两种药。

那么问题来了:这两种药到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医生往往建议两种药一起用,而不是单独使用某一个?这背后有什么讲究?

我们不妨从这两种药的作用机理说起,再看看它们联用到底能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坦索罗辛属于α1受体阻滞剂,说白了,它的作用就像是在“松一松”前列腺附近的肌肉,让尿道变得更通畅。前列腺肥大时会挤压尿道,导致排尿困难,这时候坦索罗辛就能起到“打开水龙头”的作用,让小便流出来更顺畅。很多人吃了几天坦索罗辛就觉得症状有改善,尿也能顺畅排出来了。

但问题是,坦索罗辛并不能让前列腺变小。它只是缓解了“堵”的感觉,前列腺本身还在原地不动,甚至随着年龄还可能继续增大。这就像水管堵了,我们只是把外面阀门拧大了点,水能流了,但堵点没清。

非那雄胺则是5α还原酶抑制剂,它的作用更像是从源头“减负”——通过抑制体内一种激素(双氢睾酮)的产生,来阻止前列腺继续变大,甚至让它慢慢缩小。非那雄胺不是“开阀门”,而是“通管道”,但它的见效比较慢,往往需要持续服用6个月左右才会感觉到明显变化。

如果只是吃坦索罗辛,症状可能很快缓解,但病根还在。如果只吃非那雄胺,效果虽好但见效太慢。两种药联用,才是既解决“堵”的问题,又处理“堵点”的办法。

不少研究发现,坦索罗辛和非那雄胺联用后,能更有效地减少尿频、尿急、夜尿多、排尿费力等症状,而且比单用一种药更能降低病情进展的风险。

比如一项大型临床研究——MTOPS研究就发现,联合使用α受体阻滞剂和5α还原酶抑制剂的患者,在随访4年内,前列腺体积增长更慢,急性尿潴留和手术的风险降低近67%,而单用药物的效果要差不少。

换句话说,联用的方案让人“现在舒服”,还能让将来的风险变低。特别是对于前列腺体积偏大(比如超过40毫升)、PSA值较高的男性,医生更推荐这两种药联合使用。

很多人担心前列腺增生最终会发展到需要手术的地步。尤其是当出现急性尿潴留(也就是完全尿不出来)的时候,就可能需要插管,甚至做手术,这对年纪较大的男性来说风险不小。

非那雄胺的长期使用,可以减少这种突发情况的发生。它让前列腺体积慢慢变小,减少尿道受压的程度,从源头上减轻问题。而坦索罗辛则在非那雄胺尚未完全起效的前几个月里,帮助缓解排尿困难的问题,避免“撑不下去”的情况发生。

联用的思路其实很清晰:坦索罗辛“救急”,非那雄胺“治本”,两者互为补充

虽然听起来联用方案很理想,但医生不会一上来就给所有人开这两种药。是否需要联用,得看患者的前列腺体积、PSA水平、症状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有其他疾病。

比如有些老人本身血压低,而坦索罗辛可能会让血压进一步降低,就要慎重用。有的人服用非那雄胺后会出现性欲减退、勃起困难等副作用,也需要评估后再决定是否继续。

还有一点要注意,非那雄胺需要长期服用才有效果,停药后前列腺可能又会慢慢变大。所以很多人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

如果只是轻度症状,前列腺体积也不大,医生可能会建议观察或单用α受体阻滞剂;但如果前列腺已经明显增大、症状影响生活质量,那联用才是更合适的选择。

虽然本文重点讲的是药物治疗,但还是得说,生活方式对前列腺健康也有影响。前列腺增生的人,晚上喝太多水、吃辛辣食物、久坐、憋尿这些习惯,都会加重症状。

除了按时吃药,白天多喝水、晚上适量控制饮水、避免长时间坐着、及时排尿这些小事也很重要。不是套话,而是真正能让你睡个好觉、不上厕所跑断腿的关键。

有些人吃药几个月不见效就想放弃,其实完全没必要。特别是非那雄胺这种“慢工出细活”的药,需要时间来发挥作用。只要坚持用药、定期复查,大多数人都能控制住病情,不用走到手术那一步。

总结一下坦索罗辛和非那雄胺联用,是一种“一个管现在,一个顾将来”的治疗策略。坦索罗辛让你马上能排得出尿,非那雄胺从根本上减少前列腺的体积,预防病情进展。

两者合用,不是多此一举,而是相辅相成。如果医生建议你联用,别急着质疑,或许这正是最适合你的方案。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张玉梅,王建军.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23,61(17):115-118.

[2]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编写委员会.中国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年版)[J].中华外科杂志,2021,59(10):74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