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高温天气来袭!有人大热天主动“晒太阳”!医生提醒

发布时间:2025-07-15 22:58  浏览量:2

谁会想到,三十七八度的高温天,不是被太阳“晒怕”了,而是有人专门跑出去“晒”?是空调不香了,还是太阳变得更治愈了?

就像大冬天有人非得穿短裤出门一样,在这种热得能煎鸡蛋的天气里故意暴露在烈日下,难道不是找罪受?

他们可不是因为没地方躲凉,是“主动”晒的。有的说是为了补钙,有的说能增强免疫力,还有的说晒太阳能让情绪变好、提高皮肤代谢……听上去都挺有理,但问题是,这些说法靠得住吗?

在气温动辄逼近40℃的时候,晒太阳这事儿,真的是在“养生”,还是在“伤身”?高温下暴晒,身体真的扛得住吗?体内会发生什么反应?甚至,有没有可能“晒”出病来?

说实话,作为医生,我听过太多因为“晒太阳”进医院的病例了。有人中暑,有人皮肤烧伤,甚至还有人因为电解质紊乱晕倒在烈日下。

但更让人担心的是,很多人自己都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在朋友圈晒着“今日份维D打卡”,殊不知,中暑离他一步之遥。

我们来讲讲身体在高温下到底是怎么“叫苦连天”的。你以为的“出汗排毒”,其实是一种应激反应。身体为了维持核心温度,只能拼命流汗、扩张血管、加快心跳,来把热量赶出去。

这时候,血压容易下降,心脏负担加重,尤其是老人、小孩、患有基础病的人,身体调节能力差,很容易出问题。

有的人在太阳底下站个十几分钟,开始头晕、恶心、心慌,汗一下子停了,皮肤却越来越热——这不是“阳气上升”,这可能是中暑前兆。再不及时降温、补水,可能很快就发展成热射病

这个词听起来像个名词解释,但在临床上,它的危险程度堪比重症。热射病不是普通的“太热了”,而是身体的散热机制完全崩溃,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器官可能跟着出问题,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而且那些“晒太阳补钙”的说法,也并非适用于所有时间段和所有人群。我们体内合成维生素D确实需要阳光参与,但并不是越晒越好,也不是中午12点暴晒才能见效。

真正有效的紫外线B(UVB)在清晨或傍晚也是有的,而且只需晒10~20分钟暴露手臂和小腿,大多数人就够用了。可现在很多人选择在最热的时段暴晒,这不是“补阳气”,这是“阳气泄”啊!

有些人本身皮肤就敏感,长时间暴露在高温和紫外线下,容易引发光敏性皮炎,甚至增加皮肤癌的风险。别以为防晒是爱美人士的专利,防晒是一种基础健康保护。

紫外线可不管你是男是女,是不是为了晒出健康,它照样能让你皮肤老化、细胞突变。

还有人说晒太阳能让人心情变好。这倒有一定科学依据。阳光确实能促进大脑分泌血清素,让人更快乐。但问题是,过度暴晒带来的身体不适、脱水、疲惫、灼伤,会不会反而让情绪更糟?

再说了,阳光不止来自太阳直射,室内明亮的自然光、短时间户外活动也能起到相似的作用,犯不着暴晒。

有一次接诊一个三十出头的小伙子,他说自己每天下午三点坚持晒太阳半小时,说是“排湿气”。结果来医院的时候,脸通红、全身无力,体温飙到40℃,严重脱水

他说他以为自己扛得住,结果一阵头昏眼花就倒在了小区草地上。旁边人以为他在冥想,结果差点耽误救治。

脱水对身体的伤害远不止口干舌燥那么简单。水分流失会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甚至影响肾脏功能。

尤其是在高温下,水分和电解质流失非常快,如果只喝白水不补充电解质,反倒可能引发低钠血症,出现头痛、呕吐、抽搐等症状。

你以为的“耐热体质”,其实很多时候是身体在硬抗,不是适应。尤其是一些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人,他们的身体调节能力本就受限,在高温下更容易出问题。夏天本来就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硬要去晒太阳,等于主动送上门。

还有一类人更危险,就是运动爱好者。大中午在户外跑步、骑行,看上去精神十足,其实身体正处在“极限测试”状态。

汗流得越多,钠钾流失越快,肌肉越容易抽筋,甚至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别以为年轻就没事,很多急诊案例里的“猝死”,都和高温剧烈运动脱不了干系。

不是说不能接触阳光,而是要讲究方式和时机。每天适度日晒是有益的,但必须避开紫外线最强的时间段,比如上午10点到下午4点。

晒太阳的位置也要选,树荫下、阳台边、遮阳伞下都比光秃秃的水泥地好太多。穿浅色、透气的衣服,戴帽子、墨镜,涂抹防晒霜,这些不是“讲究”,是基本的身体保护。

特别是家里有老人孩子的,一定要多留心。老年人体温调节机制减弱,容易忽视口渴信号,很快就可能发生中暑

而孩子的皮肤更嫩,紫外线一刺激就可能出现皮肤炎症。很多新手爸妈带娃晒太阳补钙,却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晒出了问题。

不要让“健康焦虑”变成了“健康误区”。我们都想活得更健康,但健康不是靠“拼”,而是靠“懂”。

中暑热射病脱水皮肤损伤……这些都不是虚惊,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健康风险。别为了几分钟的“养生晒”,换来几天甚至更久的身体损耗。

我们可以适度晒太阳,但别在高温天硬扛;可以追求自然疗愈,但不能脱离科学逻辑。

什么都讲个“度”,阳光也是。晒太阳不是养生法宝,更不是万能良药,它不是非晒不可,但晒错了,真能出事。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夏季防暑降温健康提示.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温中暑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3]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紫外线对皮肤的影响及防护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