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坎坷大老杨
发布时间:2025-07-16 03:58 浏览量:2
文/舒羽
我比现在年轻六十岁的时候,正是十三四,那讲话正是串枝拔节的时候,看啥都新奇,不管中不中,啥都想照量一窗户。正是读小学四五年级,好看个热闹啥的,一听说哪有热闹,拔腿就瞭杆子,大人套缰绳都拽不住。邻村有个叫大老杨的,全名不知道,因为他经常按庄要饭,只知道他姓杨,一来二去的,大老杨大老杨的就叫开了。他身世坎坷,经历非凡。没念过书,土地改革时分得几亩田,那时他父母还在,但身板儿赖巴,庄稼活也干不大华堂(辽西方言:妥当的意思),大老杨那时还是胎里红秧子,干啥也不煞心,做啥不像啥,那土地在他爷俩手里也是草密苗稀,老爷胡子似的,种一坡收一簸箕,敲打敲打吃个十顿八顿就刹戏了。后来土地入了社,爹妈的体格不打腰,干不了硬活,就靠大老杨拎个要饭瓢,饥一顿饱一顿的。
朝鲜战争爆发,大老杨有副好体格,入朝作战去了。他从小有点智障,不爱言语。退伍回来后具体参战情况也无人知晓。只听县武装部的同志后来说:他赴朝作战,在长津湖畔,目睹战友成冰雕,心灵深受震撼。松骨峰战役,他英勇奋战,荣立二等功,彰显了军人本色。但具体到哪次战斗情况,他不说,别人也问不出来。归国后,父母已故,农活无措,他只得重拾乞讨旧业,生活艰辛。谁能想到,这位乞丐竟是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兵,有功之臣!
转业后,有关部门给他分配到后勤供给部门,但由于他不识字,做事常常丢三落四,本职工作拿不起来,有关部门只好把他辞退了。回到乡下,他冷手抓热馒头,啥啥也干不上来,显着力巴。父母双亡后,唯一的依赖没有了,只好重抄旧业,收拾起要饭棍,又沿街乞讨了。
当春夏之交或秋冬之交,每到午后放学,大约三四点钟吧,一身志愿军老兵打扮的乞丐就从邻村一路乞讨过来了,照例是春季肩上背个钱褡子囗袋,秋冬季背个长筒家织布口袋,方便装个各家各户施舍的馒头玉米窝头啥的。一看他来了,我和小伙伴就"呼"的一下子围上去了,他要到哪跟到哪,有时从屯东跟过屯西头,连大人交待的活计都不干了,这些"悠巴凳子"反倒成了他的马弁。大老杨衣冠不太整齐,一身志愿兵的衣服也穿得油脂麻花的,前襟和袖囗镜子似的能照见人影影,痂巴扯叶的。"大爷大妈,帮碗饭吃呗!"一副苍老沙哑的嗓音透着疲惫。看他来了,在树荫下纳鞋底袜帮的婆娘赶紧起身,从屋里端来一碗碗粥和饭,有好心肠的大婶还在粥饭上头夹上几箸菜。"谢谢大妈",大老杨赶紧接过,倒进自已的铁饭盒里(志愿军下发的带有拎头的饭盒),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吃完抺抹嘴巴,夹起要饭棍又赶往下一家。我们这帮"苍蝇"也相跟着。大多人家给的虽然都是剩饭剩菜,但都挺干净,挺讲究的。有的个别人家的饭菜可能放得时间长了一些,有点馊,但大老杨也不挑剔,照样吃个滚瓜肚圆。许是他吃百家饭抵抗力强的缘故,也没看他拉稀跑肚的。有的小伙伴好搞恶作剧,常常趁大老杨不注意,往粥饭里捏些土面儿石块啥的,他也不和孩子们一般见识,吃到沙子和石子就吐出来,大人们见了,就"凶"那个孩子一顿,那个孩子讪讪笑着,两脚倒退着溜走了。
人们出于对大老杨身世的同情,都竭尽全力资助他。有些挤脚的但还八成新的布鞋棉鞋棉胶鞋都给他留着,常常看见他脖子上挂着一两双颜色不一的鞋,在街道上晃荡来晃荡去的。
大老杨讨饭的道具常常离不开那根打狗棍,可能那也是丐帮的标志性武器,一来驱狗二来护身,还可以拄着,挑着乞讨来的鞋子衣物等战利品,一个志愿军老兵用的铁饭盒,带拎头的,辽西方言叫"铁拉子",胳肢窝夹着一管铜唢呐,一边走一边吹,常吹的好像是″胡茄十八拍"的曲调,呜呜咽咽的,像极了他的人生悲际。人们说:大老杨这是想家了,想他的爹和娘了,有好不气的就起哄,喊他:长柏,长柏!(大老杨的乳名抑或是名字。)唱两句!大老杨也不羞口,凄凄切切的,一股悲凉苍老的调子就抓住了人们的心。"长柏的爹来长柏的妈,可怜的长柏没有家……那声音,顺着青石板的街路,飘出好远……
炊烟在高高的屋顶袅袅升起,在晚霞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
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许许多多的男人和女人荷锄从我们跟前走过,一路欢声笑语。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褪去。
又过后许多年,我从许多人的嘴里,知道了大老杨系现在的一个邻村党支部书记的亲叔。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大老杨濒临垂暮之年,要不动饭了。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饿死于自已栖身的草棚之内,村人发现时,已蛆虫爬满一身,村人们赶来草草把他埋葬了。
他的身世及入朝作战立功的事迹当时无人知晓。很多人惋惜慨叹,要是早点知道英雄的困境,结局或许不会如此,尽管他有些智障,有些木讷,但英碓的业绩是闪光的呀!
我们总是歌颂英雄,可是歌颂完了呢?当热度退去,英雄回到生活里,他所面临的病痛和贫困,又有谁来持续关注。有个人说:设若大老杨能活到现在,一个月也能领到一万多元,生活是应该要多滋润有多滋润吧!
相信,长津湖战役的视频如果再放千百次,照样会让人动容。那上甘岭的英雄群像和长津湖成建制冰雕连排形象是如何讲述着一个英雄或功臣被现实一步步压垮的故事!
我的眼前又出现于他行走于街头,唢呐伴唱,歌声哀婉:“长柏的爹来长柏的妈,长柏一辈子没有家……”歌声中透露出无尽的辛酸与无奈。
大老杨,虽身处困境,但曾经的战功和付出,永载史册,令人肃然起敬。
责编/飘飘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