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陈志武的《财富的逻辑》?
发布时间:2025-07-16 11:44 浏览量:2
《财富的逻辑》(上)通过深入分析历史和现实案例指出,尽管勤劳是创造财富的重要因素,但仅靠勤劳并不一定能实现富有。书中强调,财富的积累和增长还受到制度环境、金融市场、技术进步、社会分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在缺乏产权保护和法治保障的环境中,勤劳者的财富可能难以积累;而在完善的金融市场中,通过合理的资本运作和资源配置,财富可以实现更高效的增值。书中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历程的对比,揭示了制度和金融体系对财富创造的决定性作用,提醒人们在追求财富时,不仅要勤劳,更要关注制度环境的优化和金融工具的有效利用。个人读书记录如下,主要是一些原文摘要。
1、财富是个永恒的话题;
2、资本全球化不仅促进了收入的增加,而且大大扩充了生活、消费的种类与空间;
3、当国际游戏规则是以武力强弱而定的时候,那种世界只能是强国的世界,海外投资和海外贸易的安全度完全取决于投资者自己或国家军队的强弱;
4、当各国的经济都绑在一起的时候,一个国家的绝对主权就意味着另一个国家的权利要受到绝对的牺牲;
5、债务太多不好,但太少又不利于一个国家的发展;
6、人类经济和非京籍活动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创造价值;
7、一个国家更重要的财富是其能够促进财富创造的制度机制及其相配套的金融创新体系,这种财富是无形的,但它比有形的“地大物博”更重要、更值钱;
8、一个国家的财富并不完全取决于其自然资源,一个国家可以地小,物也不博,但照样可以很富;
9、金融创新之所以对个人消费者很关键,是因为这些创新可以帮助解放居民的消费潜力,调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10、经济增长链因产权的未来不确定性而被卡住了;
11、经济增长使社会收入增加,也必然意味着社会整体财富的增长;
12、财富不是由天赋的“地大物博”所决定,更重要的财富是源自理性化的制度机制和金融创新;
13、就像茅于轼先生所说,我们中国人是那么勤奋,却还是那么穷,原因就在于我们不得不为制度成本付出高昂的代价。而勤奋和众多的廉价劳动力可以在经济增长初期弥补制度资本的不足,这是中国经济得以增长的重要原因;
14、按照亚当·斯密的理论,贸易促进社会分工,更细的劳动分工促进专业化水平的提升、生产力的提高,后者进而带动需求与供给的增加,需求与供给的上升回过头又进一步促进贸易的发展,使市场容量与深度发生新的升华;
15、贸易保护主意等于增加交易成本,抑制竞争和创新,往经济增长链中掺沙子,而不是加润滑剂;
16、让个人拥有属于他自己的产权,为每个人的人格尊严提供最起吗的保障,这些正是“以为人本”的核心内容;
17、法律毕竟最终是人为的东西;
18、代议制政府,法院又是独立的,国会由选民选举,选民群体里中产阶层和富人占了多数,他们都要求保护产权。所有这些条件加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19、在这种均衡状态里,产权保护是社会大众都主张的,而且选举又保证了这个共识在立法和执行中得到反映,通过三权分立和选举的制度,可以保证社会中的主要群体都支持这种保护产权的制度和环境;
20、20世纪80年度,中国国有企业也试过奖金制度,实行过“承包制”,但结果却是经理人只顾实现短期利益而采取了很多短期行为,导致这种激励方式最终失败;
21、国有控股比例越高,企业的垄断权与其他持权就越多,其业绩当然就越好;
22、按政治学的定义,国家是唯一可以合法使用暴力的机构,是唯一可以改变法律的机构,是唯一可增加各类审批权、准入权的机构,再加上国家也垄断金融,所以国家一旦持股某企业,那家企业的特权就有了;
23、国家对经济控制越高,地区间人均收入的差距越大;
24、国家对经济控制越多,地区间收入差距就越难缩小;
25、对于很多人来说,出身地真实决定一个人一辈子的收入机会或说人力资本;
26、投资分配是每个地区收入增长的关键决定因素,而一个地方能得到多少投资又与本地掌握的行政权力高度相关,所以最终是权力决定贫富,权力机构决定投资分配结构;
27、哪个地方在经济规划过程中的权力越高,那个地方或群体得到的资源就越多;
28、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与其说是市场经济的问题,倒不如说是对政府资源配置权力、对管制管理的监督制衡和监管的问题;
29、明晰土地所有权就是给农民最根本的激励;
30、农民自己比官员更会对自己负责,莫名自己比官员更知道什么以及怎么做,才能对自己、对后代更好。把土地权还给他们以后,他们比任何别人更清楚应该怎样支配使用自己的土地,包括卖还是不卖,卖多少,以及什么价格卖;
31、阻碍农民致富、阻碍农民享受公民待遇的障碍之一是现存的权力结构,而土地集体所有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加强了官权,使官权掌握了更多的物资基础;
32、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不会因农业的增长而增长,但对非农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却是永无止境,新技术创造新需求;
33、很遗憾的是,没有任何单一的东西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这是现实。
34、对“房子”而言,其收入权(或说现金流权)和控制权(包括出售权)比实物权更重要;
35、人生来就有谋生的权利;
36、房产的投资价值取决于其流动性,交易障碍越多,交易费用越高,房产的投资性就越低;
37、宏观调控不能以牺牲个人的经济权利为基础;
38、应该以尊重个人财产权和公民的交易权为前提,这些权利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政府政策应侧重“开源”而不是“限源”;
39、如果一国随意剥夺外国人财产,其他国家对其进行经济制裁;
40、海外产权的保护是关系到整个英国社会的首要问题,保护海外产权比任何时候都重要;41、英国在拉美的财产安全主要依靠三种保护机制: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各国对伦敦金融市场的依赖度;其工业技术优势;42、对于一个跨国公司大国来说,制海权是何等重要;
43、英国海军是其保护海外投资安全的重要手段;
44、跨国公司可以去别国投资,但是投资建成的财产在相当程度上要受当地政府控制,因为当地政府有权直接或间接通过立法侵蚀外国公司产权,比如提高收入税,增加财产税、限制财产的使用权;
45、18、19世纪盛行的“武力保护海外产权”这一手段在二战之后也不再是一种被接受的选择;
46、铁路的产生加强了一个国家内部的物资与人员的交流,构成了内部流通的架构,进而可实现国家内部的一体化,我想这事全球化第一阶段最显著的成就;
47、生活在当今社会,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各国人们在生活方式上的趋同以及观念意识上的同一化;
48、单一的社会环境往往限制了人们新式思维方式的产生以及经济的发展;
49、你要么就不碰全球化,要么就得一揽子收,全球化是套餐;
50、正因为炮舰、暴力是19世纪欧洲国家解决海外产权、合约纠纷的最惯用手段,使欧洲投资者更能对贫困国家投资形成稳定的预期,使他们对投资海外反而很放心;
51、从长远看,“多级”会大大增加国际贸易成本,大大增加国际不稳定因素,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会越来越严重;
52、在国际贸易上不再允许以武力解决利益冲突,而是由律师协商解决纠纷;
53、这些条款都是愿望性的,无法从法律的角度加以确认,让双方将来难以执行;
54、世界史诗一部跨国资源掠夺的历史;
55、遗憾的是,历史也告诉我们,世界的发展不可能是直线的;
56、了解过去的历史更能让我们理解今天的国际架构,也能让我们看到今天保护海外产权的架构和过去的差别;
57、中国的海外利益包括四大方面,分别是人员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资源供应、海外市场拓展;
58、世上没有也不应该有免费的午餐;
59、多数人在多数时候是冷静和理性的;
60、西方人通常认为集权政府和专制政府是最不安全的政府形态,掌控集权的人或独裁者有时会做出不理智的事情,类似萨达姆下令侵略伊朗和科威特,因此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不允许阿富汗等国拥有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