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31个王,一个比一个能折腾?从开国到亡国,全是大瓜
发布时间:2025-07-16 17:39 浏览量:2
一个王朝传了31位王,最后居然亡在一个“网红级”暴君手里?商朝这554年,简直比现在的连续剧还刺激——有白手起家的开国大佬,有浪子回头的贤君,更有作死不停的糊涂蛋。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聊聊这31个王到底干了些啥,为啥商朝最后说没就没了?
凡是开国君主,大多得有点真本事,成汤也不例外。那会儿夏朝的最后一个王夏桀,天天瞎折腾,老百姓怨声载道。
成汤一看机会来了,带着部落起兵,直接把夏朝给掀了,自己建了商朝。更厉害的是,他当了王之后不摆架子,对老百姓特厚道,啥事儿都为大伙着想,硬是把一个刚建立的王朝带得蒸蒸日上。你说,这样的开国老板,谁不佩服?
成汤
成汤之后,轮到外丙接班。但这哥们运气不太好,刚坐上王位没两年就没了。不过好在他脑子清楚,知道自己时间短,没瞎搞新花样,就照着老爹成汤的规矩来,稳稳当当地守着家业,没出啥岔子。所以说,外丙这两年,就像给刚启动的机器上了个稳速档,不算出彩,但绝对没掉链子。
外丙
外丙之后是仲壬,他在位时间也不长,比外丙多不了几天。但这人也实在,知道自己没啥大本事,就老老实实跟着前面两位的脚印走,朝廷里的事儿该咋办就咋办,没搞出啥幺蛾子。不仅守住了家业,还没让朝堂乱套,你说这算不算合格的“过渡选手”?
仲壬
接下来这位可就有故事了——太甲。这哥们刚上台的时候,简直是个“叛逆少年”,天天就知道吃喝玩乐,把成汤定下的规矩全当耳旁风。大臣伊尹看不过去,直接把他送到桐地“反省”,相当于现在的“停职留薪”。你猜咋着?太甲在桐地待了几年,居然真的悔悟了,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了。后来伊尹又把他接回来,这哥们像换了个人似的,勤勤恳恳干活,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最后还得了个“太宗”的好名声。你说这算不算是“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最早版本?
太甲
太甲之后是沃丁。这哥们属于“守成派”的代表,知道老爹太甲不容易,所以接班后啥也不敢乱改,就照着前辈们的路子走,一门心思保住家业。朝廷里的大臣们也给力,上下一心,商朝的日子过得平平稳稳,没出啥大乱子。所以说,有时候“不折腾”也是一种本事,你觉得呢?
沃丁
沃丁之后是太庚。这哥们更实在,上台后就一个原则:“老规矩不能破”。不管是朝堂上的事儿,还是老百姓的日子,他都照着前面几任的章程来,不搞创新,也不瞎指挥。结果呢?国家安安稳稳,老百姓该种地种地,该干活干活,日子过得还挺滋润。你说,这种“按部就班”的君主,算不算合格?
但到了小甲这儿,风向就变了。这哥们大概是觉得前面几任太“佛系”,自己想轻松点,结果一放松就收不住了,天天懒懒散散,朝堂上的事儿也懒得管。时间一长,下面的人也跟着懈怠,国家的根基慢慢就松动了。你想啊,一个公司老板天天摸鱼,员工能有干劲吗?商朝这会儿,就有点这意思了。
小甲
小甲之后是雍己,这哥们比小甲还过分。他不仅懒,还把手里的权力看得特松,大臣们想干啥就干啥,他也不管。结果呢?各地的诸侯一看,这王不行啊,连自己的权力都抓不住,还跟着他干啥?慢慢就没人来朝拜了,商朝的威望一下子掉了一大截。要是你是当时的诸侯,看到雍己这德性,会不会也不想来朝拜了?
雍己
好在雍己之后,太戊站了出来,算是给商朝续了口气。这哥们运气好,身边有个叫伊陟的贤臣,就像公司里的“金牌经理”,啥事儿都能处理得明明白白。太戊也听话,啥都跟伊陟商量着来,该整顿的整顿,该安抚的安抚。没几年,之前跑掉的诸侯又回来了,国家又兴旺起来,一片欣欣向荣的样子。太戊这波操作,绝对是商朝的“续命神针”,你说对吧?
太戉
太戊之后是中丁,这哥们脑子一热,想搞点“大动作”——迁都,把都城搬到了嚣。本来迁都也不是不行,但他没考虑周全,这下可捅了马蜂窝。王室里的人一看“老大”要搬家,心思就活泛了,你争我抢想夺权,一下子就乱了套。这就好比一个大家庭,家长突然说要换房子,结果兄弟姐妹们为了谁住哪个房间吵翻天,家宅不宁啊。所以说,中丁这步棋,算是走臭了,直接给商朝埋下了祸根。
中丁
中丁之后是外壬,他接的完全是个烂摊子。前面王室闹得不可开交,外面的诸侯也趁机搞事情,商朝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外壬自己也没啥本事,只能眼睁睁看着国家往下滑,从他这儿开始,商朝连着九代王都没缓过劲来,一路走下坡路。你说,摊上这么个时代,换了你,能咋办?
外壬之后是河亶甲,他也算有点想法,知道再这么乱下去不行,也学中丁搞迁都,想换个环境稳定局面。别说,刚开始还真有点用,乱哄哄的场面暂时压下去了。但这哥们也就这点本事,没能从根上解决问题,商朝也就是勉强撑着,没啥大起色。所以说,有时候“治标不治本”,真的顶不了多久。
河亶甲之后是祖乙,这哥们算是个“实干家”。他也迁了都,把都城挪到了邢,但他可不是瞎迁,迁过去之后立马动手整顿朝政:该提拔的提拔,该罢免的罢免,还鼓励老百姓种地、做生意。没几年,商朝居然又慢慢振作起来了,有点“中兴”的意思。祖乙这波操作,算是把商朝从悬崖边上拉回来了一把,厉害吧?
祖乙之后是祖辛,他属于“守成”的类型,知道老爹祖乙不容易,接班后就稳稳当当干活,不搞啥大动作。国家大体上还算安稳,没出啥大乱子,但也没啥新发展,就这么平平静静地过了几年。你说,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君主,算不算合格?
祖辛之后是沃甲,这哥们就有点“混日子”的意思了。上台后没干啥像样的事,既没守住家业,也没搞出啥新花样,就这么一天天耗着。结果呢?商朝又慢慢变弱了,就像一个人本来身体刚好点,又开始天天熬夜,能不垮吗?
沃甲之后是祖丁,他接的班也不轻松。前面王室里的矛盾还没解决,到了他这儿,大家还是吵吵闹闹抢权力,没个消停。祖丁自己也没啥办法,只能看着朝堂上乱糟糟的,商朝的局势越来越差。你说,这王室内部不争气,国家能好吗?
祖丁之后是南庚,他也想学着迁都救场,把都城迁到了奄。但这时候商朝已经太弱了,就算换了地方也没用,诸侯们越来越不把商朝当回事,离心离德的越来越多。南庚自己也没啥威信,只能眼睁睁看着国家根基越来越弱,一点办法都没有。这时候的商朝,就像个风烛残年的老人,随时可能倒下。
南庚之后是阳甲,他当王的时候,商朝已经乱得不成样子了:王室斗得更凶,诸侯也不来朝拜,老百姓日子过得苦哈哈。阳甲自己也没啥本事,镇不住场面,整个国家一片乱糟糟,国脉都快断了。你说,这时候的商朝,是不是已经快没救了?
好在阳甲之后,盘庚站了出来,这哥们绝对是商朝的“关键先生”。他一看国家都快完了,下定决心搞大改革——迁都到殷,也就是现在的安阳。但很多人不愿意搬,又是哭又是闹。盘庚脾气硬,硬是把大家都劝(或者说逼)着迁了过去,迁过去之后立马改规矩、换风气,把那些乱七八糟的旧习俗全给废了。别说,这招还真管用,商朝一下子又活过来了,国力越来越强,后来大家甚至直接把商朝叫“殷商”。你说,盘庚这魄力,是不是一般人比不了?
但盘庚之后,小辛又把一手好牌打烂了。这哥们大概是觉得老爹盘庚太辛苦了,自己想轻松点,就开始“摆烂”,国家大事懒得管,啥都敷衍着来。结果呢?盘庚好不容易攒下的家业,又被他败得差不多了,商朝再次掉回下坡路。你说,这是不是“富不过三代”的古代版本?
小辛之后是小乙,这哥们算是个“潜力股”。他知道国家需要休养生息,就踏踏实实搞政务,该减税减税,该安抚安抚,把老百姓的日子先稳住。更重要的是,他特别注重培养儿子武丁,天天教他怎么治国、怎么用人,为后来武丁的“霸业”打下了好基础。小乙这波“埋种子”的操作,绝对是高瞻远瞩,你说对吧?
接下来这位,就是商朝的“顶流”君主——武丁。这哥们刚上台的时候,居然三年不咋说话,天天琢磨着怎么治国,就像现在的“沉默型CEO”,暗中观察局势。后来一出手就震惊所有人:破格提拔了一个叫傅说的奴隶当大臣,这在当时可是天大的新鲜事。武丁自己也给力,天天勤勤恳恳干活,啥事儿都跟傅说商量着来,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开疆拓土,硬是把商朝带到了最鼎盛的时期,史称“武丁中兴”。你说,这样的君主,是不是活该被记在史书里?
武丁之后是祖庚,他算是个“乖儿子”,知道老爹武丁创下的家业不容易,接班后啥也不敢乱改,就照着老爹的规矩来,不越雷池一步。国家平平稳稳,没出啥大问题,但也没啥新发展。你说,这种“萧规曹随”,算不算一种智慧?
祖庚之后是祖甲,这哥们有点“高开低走”。刚上台的时候,脑子清楚得很,办事果断,处理了不少麻烦事,大家都觉得他能行。但到了晚年,他就开始飘了,天天吃喝玩乐,不理朝政,之前定下的规矩慢慢都被打乱了。祖甲这前后反差,简直像换了个人,你说可惜不可惜?
祖甲之后是廪辛,这哥们没啥治国大本事,但打硬仗还行。当时西边的部落老是来捣乱,廪辛二话不说,直接派兵去打,硬是把西边的边境暂时稳住了,老百姓能安安稳稳种地、砍柴。不过这也就是暂时的,没从根上解决问题,西边的麻烦后来还是没断。但不管咋说,能护住边境一时,也算有点功劳吧?
廪辛之后是康丁,他跟哥哥廪辛一样,也把精力放在打西边的部落上,想接着平定边疆的麻烦。但这时候商朝已经没啥力气了,就算打了胜仗,也只是勉强撑着,国家的根基早就空了。康丁这波操作,更像是“回光返照”,你说是不是?
康丁之后是武乙,这哥们绝对是商朝的“作死冠军”。他居然敢拿箭射天,说自己比老天爷还厉害,一点都不把神明当回事,平时治国也暴虐得很,老百姓怨声载道。最后报应来了,出去打猎的时候被雷劈死了。你说,这人是不是傻得有点离谱?
武乙之后是文丁,这哥们犯了个大错。当时周国的首领季历很厉害,文丁怕他将来威胁商朝,居然把季历给杀了。这一下可就结下了大仇,周国虽然表面上没说啥,但心里早就恨上了商朝,偷偷摸摸发展势力,亡国的祸根从这儿就埋下了。你说,文丁这是不是“因小失大”?
文丁之后是帝乙,这时候商朝已经弱得不行了,他想学着迁都救场,把都城搬到了沫(也就是后来的朝歌),但根本没用。外面周国越来越强,内部矛盾也越来越多,外患内忧一起来,商朝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帝乙就像个“救火队员”,但到处都是火,根本救不过来。
最后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纣王——帝辛。这哥们算是把“作死”发挥到了极致:建酒池肉林,天天跟妲己鬼混;发明各种酷刑,动不动就杀人,大臣们吓得不敢说话,老百姓更是活不下去。周国的周武王一看机会来了,带兵直接打到朝歌,纣王自己也知道没脸见人,跑到鹿台自焚了。商朝就这么亡在了他手里,成了历史上有名的亡国暴君。你说,这人是不是活该?
聊完这31个王,你觉得商朝亡在纣王手里,真的只是他一个人的错吗?还是说,从那些瞎折腾的先王开始,就已经埋下了祸根?其实啊,一个王朝的兴衰,从来都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有能干的君主就能往上走,遇着糊涂蛋就容易往下滑。要是你是商朝的某个王,你会咋做?来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