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头肉再次成为关注对象!提醒:吃猪肉时这3个部位千万别吃

发布时间:2025-07-16 20:00  浏览量:2

“你咋又买了这么多猪头肉回来啊?不是才体检完说血脂有点高吗?”李大妈一边把刚买的菜往厨房拎,一边皱着眉问老伴。

“哎呀,我跟老王在早市碰上了,他说今天这家肉摊的猪头肉新鲜、便宜、又香,我没忍住,尝了一块,嘿,还真是那个味儿,就多买点回来咯。”老李一边说,一边津津有味地夹着猪耳朵,边嚼边笑。

“你就是嘴馋!知道猪身上哪些地方的肉不能吃吗?”李大妈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

“真的假的?还有不能吃的部位。”老李一愣!

谁说老了就不能嘴馋?但这猪头肉,看似人间美味,真就能放心吃?吃猪肉,咱真的了解其中的“门道”吗?

一、中国人为什么偏爱“猪头肉”?

在中国人的餐桌上,“猪头肉”是个特别的存在。它不像排骨那么“高大上”,也不像瘦肉那样“万能百搭”,但就是有人爱吃。

特别是五十岁以上这一代人,对它有种说不出的情结。

为啥?主要有三个原因:

1.口感独特,香而不腻

猪头肉属于胶质丰富的部位,入口Q弹、有嚼劲,煮、卤、炖都能做,特别是卤好的猪头肉,切成薄片蘸点蒜泥、酱油,那叫一个香。

2.价钱亲民,实惠管饱

相对其他猪肉部位,猪头肉价格低一些,一买就是一大块,尤其是早市、菜市场常见,有的摊位还会专门做熟食出售,方便又便宜。

3.情感上的“记忆食物”

对老一辈来说,小时候能吃上一块猪头肉,是过年的象征,代表着丰盛。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这“记忆里的味道”反而成了日常的小满足。

二、医生提醒:猪身上这3个部位,尽量别吃!

1.甲状腺——激素集中地,容易扰乱人体内分泌

猪的甲状腺位于喉咙附近,一般在脖颈部。如果处理不干净,甲状腺里的甲状腺激素会随着肉一起被吃下肚。

问题来了:

动物激素一旦进入人体,可能引起甲状腺功能紊乱。有些人吃完后出现心慌、手抖、出汗、情绪不稳,这都可能是激素“捣乱”的表现。

而且中老年人本身就容易内分泌波动,再吃进激素,无异于“火上浇油”。

2.淋巴结——垃圾处理站,含细菌毒素多

淋巴结是猪体内清理病毒、细菌的关键部位,尤其是耳朵根、下巴、颈部,这些地方最容易藏淋巴结。

吃下未经清除的淋巴结,有两个风险:

·可能带有致病细菌或病毒残留物;

·含有较多毒素、代谢废物,吃多了影响肝肾解毒功能。

熟食摊位有时为了口感不去掉这些部位,加工过程一旦不规范,等于把“毒素”端上了饭桌。

3.肾上腺——含高浓度应激激素,不利血压稳定

猪的肾上腺在腰部靠近肾脏的上方。肾上腺会在猪被宰杀前剧烈分泌“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这类激素。

这些激素:

·会让人吃后出现心跳加快、血压波动;

·对有心血管基础病的人来说,可能引发不适或加重病情。

而且肾上腺质地偏硬、颜色发黑,混在肉里一般不容易察觉。熟食商贩若不清理,普通人很难辨别。

三、买猪肉怎么挑?关键看这3点!

不是所有猪肉都安全,关键在“挑得准、识得清”。下面这三招,你一定得学会:

1.看颜色:正常猪肉是淡粉色,过红或发黑要小心

优质猪肉的肉色应为淡粉红,有光泽,脂肪呈白色或乳白色。

若肉色发黑、血迹多、有明显暗红或紫色,那可能是:

·猪病死后处理;

·宰杀过程不规范;

·或肉已存放过久,不新鲜。

熟猪头肉颜色过深、发亮,可能是加了色素或长期浸泡香料。

2.闻气味:正常肉有淡淡腥味,臭味、药味都不对劲

拿近一点闻,如果有刺激性气味、腐臭味、消毒水味或药味,就别买了!

有些不良商贩用双氧水漂白、用香料掩盖味道,不小心吃进这些化学物,伤肝伤胃。

3.摸弹性:好的猪肉有弹性,不粘手

按压一下猪肉,能立马弹回去的是新鲜肉。如果肉质发黏、按下去没有弹性,那多半不是当天宰的,甚至可能解冻肉回炉翻卖。

总结

记住一句话:嘴馋可以,健康不能凑合!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