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 避开祛痘误区!中医告诉你:不同痘痘该用不同“消痘方”
发布时间:2025-07-16 23:10 浏览量:2
病例:文谋,男,24岁 。
脸上长疙瘩,还头痛、牙痛,8年多。
医生诊断是痤疮、三叉神经痛。最开始用西药治疗,折腾2年多没啥效果,接着又用中药,像除湿清热、凉血解毒、清热泻火、活血逐瘀这些类型的药,吃了快1年也没见效。而且最近4年多以来,又出现两只耳朵疼、咽喉肿痛的情况,医生又诊断是慢性中耳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不管是西药还是中药,用了个遍,就是没效果。
仔细看看他的症状:头痛、牙痛、耳朵痛、咽喉痛,心里烦躁、睡不着觉,耳朵嗡嗡响、听声音也不清楚,嘴巴干、咽喉也干,人没力气,满脸都是痤疮,还疼得流脓,舌苔薄白,脉是弦大紧的,右边的脉象比左边的脉象更明显 。把脉象和症状综合起来想,《难经》里说过“手太阴寸口的脉象,和五脏六腑气血运行的起始有关系”,所以用补气养阴、燥湿清热、升清降浊、解郁透邪的办法。开的药方是:黄芪、甘草、人参、当归、麦冬、五味子、青皮、陈皮、神曲、黄柏、葛根、苍术、白术、升麻、泽泻。
吃了6副药后,痤疮少了差不多一半,心烦失眠、咽干咽痛的情况也有好转;接着又吃15副药,痤疮、咽喉疼痛、头痛牙痛,都减轻了八九成;再接着又吃15副药,所有症状都没了 。
总结:情况繁杂的时候,治疗应该以脉象和舌相为依据,顺着脉象的情况来治
病例2 国某,男,21岁 。
脸、脖子、胸口、背部的粉刺、丘疹、脓疱、囊肿,此起彼伏长了3年多,有的几十个密密麻麻凑一起,有的则比较分散。而且脸色红扑扑的,头晕、头痛,心里烦躁、嘴巴发苦,舌苔白,脉象弦紧。把脉象和症状综合起来分析:年轻人本来生机旺盛,稍微有点情绪抑郁,体内就容易燃起“火”,三焦不通畅,湿热在体内生成,又感受了风寒之邪,郁结在皮肤肌肉里,就会长痤疮。
开药方:柴胡、半夏、黄芩、党参、桂枝、茯苓、大黄、甘草、大枣、龙骨、牡蛎 。
吃了3副药后,面部的丘疹、粉刺、脓疱就减少了;接着又吃3副,面部痤疮基本消失,胸、背、颈部的痤疮也减轻了;再接着吃12副,痤疮全没了,病就好了 。
总结: 观察他的面色和脉象,知道是肝郁气结,湿痰在体内生成,又感受了风邪,于是用疏肝解郁、调理三焦、调和营卫的办法, 这个方子,既能梳理三焦,让水湿郁结的情况得到缓解,又能调和营卫,驱散体表的寒邪,清除体内郁积的热邪,所以能治疗痤疮这种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