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践 | 企业党建工作创新的内涵和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5-07-17 04:13 浏览量:2
禹璐
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已难以完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企业党建创新的核心内容和实践路径,揭示其对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价值,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企业党建工作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企业党建工作创新的内涵
企业党建工作创新是指在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前提下,结合企业实际和发展需要,对党建工作的理念、内容、方法和机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维度: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和机制创新。
理念创新是企业党建工作的先导,要求突破传统思维定式,树立与时俱进的工作理念。这包括强化服务意识,将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结合;增强开放思维,借鉴先进管理经验;突出人本理念,注重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内容创新是核心,要求根据企业特点和员工需求,丰富和拓展党建工作内容。除了传统的政治理论学习外,还应包括企业文化塑造、人才队伍建设、社会责任履行等方面。方法创新是关键,要求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管理方法,提高党建工作实效性。机制创新是保障,要求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包括完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组织生活形式、构建党建考核评价体系等,确保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二、企业党建工作创新的意义
企业党建工作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从政治层面看,创新能够强化党对企业的政治引领,确保企业发展方向与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从经济层面看,党建创新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通过将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深度融合,可以发挥党组织在战略决策、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精神动力,能够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组织层面看,创新能够增强企业党组织的活力与凝聚力。通过创新组织生活方式、党员教育管理形式等,可以激发党员参与热情,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从社会层面看,党建创新有助于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和影响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的企业党组织,能够赢得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尊重,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通过党建工作创新形成的先进经验,也可以为其他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借鉴,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
三、企业党建工作创新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的“党建+”模式是制造业企业党建创新的典型案例。该集团党委创造性地提出“党建+创新”“党建+服务”“党建+责任”的工作模式,将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各环节深度融合。在“党建+创新”方面,设立党员创新工作室,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活动;在“党建+服务”方面,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在“党建+责任”方面,推动企业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和公益事业。这一模式使党建工作成为企业发展的红色引擎,实现了党建与发展的良性互动。这个案例启示我们:企业党建创新必须立足企业实际,与行业特点和企业文化相融合;要注重实效,避免形式主义;要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提高工作效能;要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创新成果可持续。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的企业,都应该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党建创新路径。
四、当前企业党建工作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企业党建工作创新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认识不足问题,部分企业对党建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存在“重业务轻党建”倾向。其次是形式主义现象,一些创新举措流于表面,缺乏实质内容。再次是人才短缺困境,既懂党建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足。最后是资源限制,特别是中小企业党建经费和场地等保障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企业对党建创新的认识。通过专题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帮助企业负责人和党务工作者深刻理解党建创新的重要意义。二是注重实效导向,杜绝形式主义。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将创新成效与企业发展和员工满意度挂钩。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复合型党建人才。完善选拔培养机制,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党务工作者队伍。四是加大资源保障,为企业党建创新创造条件。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推动党建资源共享,支持企业党建阵地建设。
研究发现,成功的党建创新必须立足企业实际,注重实效,运用新方法,建立长效机制。未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党建工作创新将面临更多新课题,需要持续探索和实践,推动企业党建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企业改革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作者单位:怀化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