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来是什么性质的企业?致天涯
发布时间:2025-05-16 06:04 浏览量:5
谈到胖东来企业的性质问题时,【天涯】说: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生产资料为主的社会资源为劳动者公共和平等的占有,以及在这种平等占有下的按劳分配。
胖东来的企业所有权归谁所有?是每个企业员工,还是于东来自己?就于东来本人内心来说,恐怕还是认为属于他自己。不然,他就不会在遇到柴怼怼的诬陷后愤怒的说出,“要关了胖东来”的话。
所以从根本上看,胖东来依然属于资本家阶级。只不过他在分配方式上,借鉴了一些原来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的分配方式,把剩余价值部分返还给了雇佣劳动者,因此成为了资本家阶级中的“异类”而已。
但这决不能证明资本家阶级都能够做到这一点。很多人寄希望于资本家的“开明”和“良心发现”,认为他们可以在某种约束下,都能向胖东来学习,这样就可以“和平长入社会主义”了。岂不知只要资本存在,只要生产资料掌握在资本家手中,胖东来就永远是极个别的异类,是为资本家阶级所不容、被攻击和驱逐的“良币”,在疯狂追逐剩余价值的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里,是不会长久存在下去的。}
如何看待胖东来企业的社会属性呢?
这是要根据实践中的胖东来在生产资料与生产劳动两个方面的基本关系才能确定。现实的、具体的活劳动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决定了企业的社会生产主体及生产方式,从而也决定了企业的社会属性。
一,胖东来是什么性质的企业?
1,社会主义的本质,不是“生产资料为主的社会资源为劳动者公共和平等占有”,而是生产资料为主的社会资源为劳动者公共和平等占用。“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这里的共产主义当作科学社会主义来理解)。看一个企业是不是社会主义性质,完全取决于活劳动(工人)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生产资料)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工人(活劳动)为资产增殖服务,即企业采用剩余价值生产方式,即为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生产资料(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为满足工人生活(扩大、丰富和提高)服务,即企业采用消费价值生产方式,即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
2,“胖东来在员工管理和分配机制上的独特性同样值得注意。与典型的资本主义企业不同,胖东来一直强调员工的生活质量和工作幸福感。于东来明确表示:‘未来胖东来的经营指标必须在轻松和品质稳定的范围内,不允许过高或过快增长。’这一理念反映了胖东来在追求企业发展的同时,始终将员工福利和个人发展作为核心目标之一。”(今日头条:《胖东来的运营理念和分配机制,姓资还是姓社?》,2024-09-26 23:07·望闻问切)。当胖东来把利润的95%都分给员工时,这时企业的价值运动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因为员工劳动的成果大部分按照每个人的工作状态以工资福利形式为员工享受,在这里员工的劳动表现为报酬劳动而不再是雇佣劳动,因而不再存在剩余劳动,当然也就不存在剩余价值。没有了剩余价值和剩余劳动,又何来的资本和资本家呢?
3,胖东来对它的员工来说,就是满足自己个人和家庭消费需要、公共需要的平台。对能够进入胖东来工作的员工来说,胖东来的意义就在于它为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劳动能力,通过为顾客服务而取得劳动报酬的一个平台,整个企业与员工是相互满足、互相促进的统一关系。从本质上看,胖东来的生产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形成消费价值、回馈全体员工并重新开始、不断循环的消费价值生产过程。
一个企业如果是以员工为本的,那就是工本型企业,在这样的企业,其价值运动实质就是工本运动,而工本运动的主体是工本家,而不是资本家。因此,胖东来就其价值运动性质而言,是以劳动者为主体的、满足劳动者消费需要的消费价值运动。它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在共产主义社会,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满足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涵义是相吻合的。因此,胖东来企业的性质属于劳动阶级的生产方式,属于工本生产方式或消费价值生产方式。
二,如何区别资本生产方式与工本生产方式?
一般而言,企业的生产结果,即通过劳动投入和各种资源消耗形成的新的商品价值,习惯把它分为三个部分:生产资料消耗价值量、劳动力价值量和新增价值量。
1,资本生产方式。
在建立产权制度条件下,确立的生产主体是资产所有者,体现的权利是资产所有权。因此,在分配上,把生产资料消耗与劳动力价值补偿作为成本,把新增价值量作为老板或股东的盈余来对待。在这里,其生产成果表现为资本投入形成的增量变化一一即剩余价值量多少变化。
因此,作为资本载体的企业生产结果分配的结构是:
生产资料转移价值量C+工资V+剩余价值M。
这里的价值构成是:“生产资料转移价值量+必要劳动价值量+剩余劳动价值量”。
2,工本生产方式。
在建立劳权制度条件下,确立的生产主体是劳动所有者,体现的权利是劳动所有权。因此,在分配上,把生产资料消耗价值量优先补偿,然后进行公共需要项目扣除,而把新增价值量作为生产劳动者的盈余一一劳动收益来对待,在这里,其生产成果表现为工本投入形成的增量变化一一即消费价值量多少变化。
因此,作为工本载体的企业生产结果分配的结构是:
生产资料价值消耗补偿C+公共需要价值G+消费价值X。
在这里的价值构成是:“生产资料转移价值量+公共需要劳动价值量+个体需要劳动价值量”。
3,两种生产方式的区别。
31,资本生产方式是投入资产,形成资产增殖;再投入资产,资产再增殖,如此不断循环。在这一过程中,劳动力的价值由市场决定,并在生产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定期按照契约支付。也就是说,劳动力价值预定不变,生产经营状况表现为生产资料价值盈亏变化,这就是资本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
32,工本生产方式是投入劳动,形成消费价值并回馈劳动者;再投入劳动,形成新的消费价值并反馈劳动者,如此不断循环。在这一过程中,公有的生产资料价值量预定不变,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表现为生产劳动价值量的多少变化,这是工本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
在实践中,资本生产方式的企业遍地都是,很容易找到相应的企业形式。其中资产者独资形式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分别为资本生产方式的个体生产方式和合作生产方式的典型。
对于工本生产方式,可以分别把我国农村的个体承包户和和原有的人民公社生产队模式分别看作个体经营的工本生产方式和合作劳动的工本生产方式的典型形式。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周家庄模式可以看作体力劳动为主体的、典型的工本生产方式,而华为公司可以看作是智力劳动为主体的典型的工本生产方式,胖东来可以看作是商业领域的典型的工本生产方式。
三,工本生产方式就是以人为本思想在企业制度上的具体体现。
人本观念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经产生。在资本主义管理实践中,人本观念取得了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这是随着资本主义企业进入管理科学化阶段和劳动资本化阶段的发展形成的管理思想。企业文化的兴起,就是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和升华。“以人为核心,向所有用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为职工利益、为顾客利益、为股东利益”、“尊重人才,依靠有理想的人”等宗旨的确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人本观念,也就是以人为根本的观念。把这种观念落实到企业制度上,就是以工人为本。工人,即企业所有的工作人员。以工人为本,简称为工本。以工人为本的生产方式,即工本的生产方式。
但是,在当代社会中,工人也是分为两类的:作为雇佣劳动者,其特点是被动、消极,拿多少工资出多少力,其劳动状态与工资相对应。因此,雇佣劳动者具有雇佣思维。另一种是主体劳动者,基特点是主动、积极,他们能够自觉地适应生产经营的需要而调整自己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状态。
那如何区别这两种人呢?华为的做法就是签订奋斗者合同,在员工的使用上和分配上,把主体劳动者和雇佣劳动者明确地区别开来。
华为是把人本观念落实到企业制度上的企业。“以奋斗者为本”,“不让雷锋吃亏”的指导思想和华为的分配制度,把人本观念具体为可操作的运转规则,从而把企业转变为工本的载体。
华为的薪酬体系,采用了职级工资制、奖金和虚拟股份制的综合方式。员工的职级是根据员工的贡献或负责状态来确定的,体现着员工在企业价值创造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状态;奖金是对员工劳动和管理状态的及时的反映;而虚拟股份制则如上面的网友所分析的那样,是把员工的劳动贡献与企业长期发展在收入上的联系体现出来。在这里,体现了“各尽所能”、“多劳多得”的基本原则。“不为学历、认知能力、工龄、工作中的假动作和公关付酬”,不是根据考试定级或以长官导向决定薪酬,而是根据责任结果与贡献确定员工的薪酬差别。在这里突出“谁劳动谁受益”的基本原则,“华为的制度力求没有任何人可以躺在资本的温床上吃血统利息”。
“以奋斗者为本”,是指明了企业是以员工为生产主体,并以满足员工的利益要求为生产目的。作为生产主体的员工,其取得收益的凭借是什么呢?就是能够形成价值的劳动投入能力,它表现为一种行动能力的本领,而不是作为物的因素的本钱。因此,华为的经营方式已经不是资本经营的生产方式,而是工本的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