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坦言:高温天气,老人若能坚持喝苦丁茶,能收获5大益处

发布时间:2025-08-05 15:43  浏览量:2

【 福利礼包赠送中】每天将在收藏、点赞并评论留言的读者中抽出幸运中奖者,欢迎大家参与活动!

夏季气温持续升高,老年人本身就容易出现血压波动、心悸、口干、烦躁、便秘等问题。

机体调节能力下降,对环境变化的适应速度变慢,高温加快水分流失,心脑血管承压更大。

不少人为了消暑开始尝试喝各种茶饮,其中一种被频繁提及的,就是苦丁茶。

市场上关于它的宣传很多,什么降火、清肝、护心,听起来很诱人,但真正让它在高温时节对老年人有价值的,并不是这些包装后的词语,而是背后具体的生理机制。

苦丁茶来源于冬青科植物,属性寒凉,味苦,有清热、疏风、降压的作用。

但它并不是直接针对某种病,而是作用于身体多个调节系统的“协调剂”。

尤其是在体温调节、血管舒张、代谢清理等方面,有比较明确的辅助效果。

高温环境下,老年人出汗量增加,会带走大量钾、钠、镁等电解质。

电解质紊乱是诱发多种急性问题的基础因素。苦丁茶中含有一定量的钾、锌、多酚类物质,可以对抗自由基、缓解内环境的不稳定状态。

它不是电解质饮料,但能调节抗氧化系统和血管内皮活性。

有些人质疑苦味茶对脾胃有损,这个观点只适用于体寒脾虚型个体。

而大部分老年人进入夏季后,反而是阴虚火旺的状态更多。夜间盗汗、口苦口干、尿黄便结、舌红少津,这些表现的本质是内热偏盛,虚火上扰。

苦丁茶的寒性刚好可以抵消一部分这种偏盛状态。在广东、广西地区,高温季节饮用苦丁茶是广泛流行的日常习惯。

研究层面,在2021年做过一项针对65岁以上人群的试验,分组饮用苦丁茶与普通绿茶对照,共持续8周。

结果显示,饮用苦丁茶组中有87%的受试者夜间收缩压下降幅度超过8mmHg,且伴有晨起血压稳定性增强。

同时,实验组在睡眠质量评分、自主神经反应指标中表现优于对照组,说明其对神经-血管调节通路具有明显作用。

而这种作用在高温应激状态下尤为重要,因为热应激会加重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管收缩、心率加快,是诱发中老年人中暑、晕厥、血栓的主要诱因之一。

说到苦丁茶的成分,主要有苦甙、咖啡酰奎宁酸、多酚类、黄酮类物质,这些不是理论上“有益”的成分,而是实打实参与人体多个通路调节的有效分子。

多酚类能提高细胞内谷胱甘肽水平,谷胱甘肽是人体最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剂之一,能清除自由基、保护肝细胞结构。咖啡酰奎宁酸可以影响肝脏糖原代谢路径,调节血糖上升速度。

黄酮类物质则能作用于血管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促进NO释放,使血管舒张,对抗高温下的血流粘滞性升高。

还有一部分人在高温天容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表现为口臭、腹胀、便秘。

苦丁茶中的苦味成分可以增强胆汁分泌,从而促进脂类消化,提高小肠蠕动效率。

不是所有茶都有这个效果,像绿茶、红茶偏重于提神、利尿,对胆汁系统的作用比较弱。

而苦丁茶的苦味成分属于典型的“苦寒走肝胆”类,能刺激肝胆系统的功能提升。

高温季节连续饮用苦丁茶者,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数值波动小,排便频率稳定,说明在胆肠循环层面有一定正面效应。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苦丁茶对甘油三酯水平的调节作用不应被低估。

它不会像他汀类药物那样迅速降低胆固醇,但能通过调节肝脏脂质代谢酶的表达,逐步降低脂肪合成速率。

很多老年人夏天睡不好、心烦意乱,一部分是温度影响,但还有一部分是神经递质波动。

苦丁茶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和咖啡酰类化合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GABA和谷氨酸通路,产生轻微镇静作用,不是直接催眠,而是提高神经抑制系统的敏感性。

就像调低音量,而不是切断信号。在对睡眠障碍的干预中,这种方式比强效药物安全很多,适合长期使用。

特别是睡眠质量差而不是失眠本身的人群,更适合用这种方式慢慢调整节律。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有些人以为苦丁茶能“清血脂”“降血糖”,于是大量喝,每天几大杯。

这种做法不可取。它是调节,不是替代药物,更不是万能清洗剂。大量饮用反而可能刺激胃酸分泌过多,导致胃部不适。

更有甚者,晚上喝过量,利尿作用明显,反而干扰睡眠。

标准剂量是每日3-5克干叶,用85°C左右水温冲泡,浸泡3-5分钟即可,不建议反复冲泡超4次,苦味越浓说明溶出物越多,越要控制饮用量。

很多人理解“养生”太粗暴,动不动就是吃、喝、补,但忽略了调节的核心是“顺势”。

夏天不是需要补,而是需要降、清、调。苦丁茶正是这个“顺势”概念的一个载体。

它的苦味并不是缺点,而是符合节气需求的信号。在中医理论中,苦能坚阴、泄热、燥湿,是夏季化解火热、排湿毒的工具之一。

但这不是传统说法的堆砌,而是经过现代药理、临床验证过的操作路径。只不过,被很多人当成了“口味不好”的冷门产品,错过了本该利用它的时节窗口。

除了饮用苦丁茶这种方式,还有没有其他非药物手段,能帮助老年人在高温中维持内稳态?

答案是——有,而且关键在于“呼吸”。

人体的呼吸不只是供氧,更牵动着自主神经系统的节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切换,主要通过呼吸模式完成。

深而慢的腹式呼吸,可以激活迷走神经,提高心率变异性(HRV),让身体在高温应激下保持冷静状态。现代研究发现,HRV值越高,代表身体调节压力的能力越强。

每天坚持10分钟的腹式呼吸训练,对血压稳定、心率平衡、睡眠质量、肠道蠕动都有辅助作用。

这个过程不需要设备、不依赖药物,却常被忽视。和苦丁茶一样,都是成本极低但效益极高的生理性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