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去世的人飙升!医生提醒:肾脏不好的人,高温天牢记4原则
发布时间:2025-08-05 16:45 浏览量:2
【福利礼包赠送中】每天将在收藏、点赞并评论留言的读者中抽出幸运中奖者,欢迎大家参与活动!
最近几个肾内科医生都在讨论一个事,天气一热,来做透析的病人就多得快。
很多人是几年前查出慢性肾病,平时也注意饮食控制,但一到高温季节,病情就开始失控,有的还没来得及住院,短时间就被推进ICU。
有些人不是缺药,也不是没控制好血压,而是在炎热天气里没跟上身体的变化节奏,原本还能维持的肾功能,被突然放大的代谢负荷拖垮了。
医院在7月统计过一次数据,一个月内新增透析患者的人数比去年同期高出近28%。
其中超过一半是中晚期慢性肾病患者,原本还能靠药物稳定GFR(肾小球滤过率),但突然出现肌酐飙升、尿量下降、体液潴留等症状,不得不转入透析治疗。
有个53岁的男患者,原来肌酐长期维持在260左右,最近两周连续高温,第三天起开始乏力、食欲差、尿量减少,一周后查肌酐直接跳到710,送进医院后已是肾衰竭失代偿期。
问题不只是热,而是热天带来的连锁效应。身体出汗多,血容量下降,肾灌注减少,肾小球过滤功能受限。
如果这个时候水分补得不够,或者补得不对,比如喝含糖饮料、冷饮、酒精类饮品,只会加重代谢负担。
糖升高,渗透压变大,更多水分从血管跑出去,造成内环境进一步紊乱。
对肾病人来说,这种代谢冲击是直接打在肾小管上,本来已经代谢能力不足的肾单位,很容易就进入疲劳状态。最可怕的是,很多人没有及时感觉到风险。
真正的危险点在于,这类人群普遍对热敏感性下降,也就是他们不容易出汗、也不容易口渴。肾病患者中,约35%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特别是糖尿病肾病人群。
神经调节退化后,体温调节、心率变化、出汗反应都不明显,他们常常是在身体已经进入高应激状态时才意识到不适。
等出现症状,比如头晕、胸闷、乏力、浮肿时,往往已经进入高渗性脱水或水钠潴留状态。再查肌酐、尿素氮、电解质,全是一串异常,肾功能几乎没有回头机会。
医生指出一个常被忽视的生活细节,居家开空调时间不够。很多人白天不舍得开空调,怕电费,怕得空调病,就用风扇吹。
问题是风扇只能加速表面水分蒸发,不能降体温。人在风扇下出汗更多,实际体内水分流失更快,肾脏灌注会进一步下降。
有项研究追踪了80位慢性肾病患者在夏季的生活习惯,发现那些不开空调、只靠风扇降温的人群中,血压波动和尿蛋白增加的比例比开空调的人高出40%以上。这个差异不是心理感受,而是实际代谢表现。
还有一个很难察觉的杀手是“假性降压”。很多高血压合并肾病的患者在夏天会自我减少降压药剂量,理由是“天气热了,血压自然会降”。
这个理解不全对。确实,高温会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短期血压会下降一点,但这种下降未必是稳定的。
尤其是对于用ACEI类或ARB类药物(常用于肾病患者)的群体,高温下脱水加剧,容易发生血压波动,甚至低灌注性肾损伤。
如果擅自减药,很容易引起短期代偿紊乱,反而造成肾功能波动。这种波动有时只持续48小时,但对已有病变的肾脏是巨压。
从医生的角度看,高温天对肾病患者真正的挑战,不是吃不对药,而是生活节律跟不上天气节律。
尤其是水、电解质、体温三方面的变化,任何一个出问题,都可能拖着肾脏一起往下走。
很多病人吃药守得很紧,但生活细节放得很松,平时水喝得少、不控盐、活动时间不稳定、不监测体重、盲目吃利尿药,这些都可能在炎热环境下把本来稳定的肾功能推入不可逆状态。
还有一类人必须重点说,就是不把肾病当回事的早期患者。很多人查出尿微量白蛋白升高、血肌酐偏高,就以为只是“肾有点累了”,不调饮食、不改作息,更不主动监测。
结果每年一体检,数据一点点在涨,也没当回事。到天气一热,身体负担一重,才发现自己已经从CKD2期变成CKD4期,再过两个月就要进透析室。
全国肾病登记数据显示,大部分尿毒症患者在确诊前3年内已有肾损指标,但因未干预,年进展速度超过15%。
医生反复强调,高温对肾病人的杀伤力不是气温,而是“综合热应激”。
也就是说,气温升高只是导火索,真正伤肾的是随之而来的脱水、高血钠、高渗透压、热失衡、血压波动、代谢紊乱等问题。
这种综合刺激下,哪怕原本病情稳定的肾脏,也有可能在几天内快速恶化,形成急性肾衰或者慢性肾衰急性加重。
现在问题来了,如果一个人已经有慢性肾病或者肾功能偏差,在高温天到底该怎么做,才能保住剩下的肾单位?
医生给出的建议其实很简单,但执行率一直不高。他们总结了4个原则,每一个看似普通,做起来都不容易。
第一,稳定补水,不口渴也要喝。不能等口渴才补水,也不能一口气灌几百毫升,要做到每小时补水100-150ml,全天平均分配。
最好用定量水杯,每天记录摄入量。对于有水限制的肾病人,要在医生指导下定量分配,但原则是:宁愿少吃盐,也不能少补水。
第二,控盐优先于控蛋白。很多肾病人听说蛋白摄入要控制,就不吃肉、不喝奶。但其实高温天最怕的是钠摄入过多造成水钠潴留。
控盐比控蛋白更优先。每天总盐摄入不超4克,最好能自己做饭,别吃咸菜、酱料、泡面这类高钠食品。蛋白摄入要足够优质,但量要控制,不走极端。
第三,每天早晚测体重一次。水潴留是肾功能恶化的前兆,体重每天增加超过0.5kg就要警惕,特别是吃饭没变、活动没变、体重却在涨,一定要查水分。家庭常备电子秤,记录并趋势观察,比盯着肌酐值更能早发现问题。
第四,白天开空调、晚上别闷热。不要怕开空调,温度调到26度左右最合适。晚上睡觉不要只开风扇,湿度高时加除湿。
肾病人本身体温调节差,夜间高温容易引发血压波动和电解质紊乱。宁可省饭钱,也别省空调电费。
控制高温对肾脏的伤害,不靠一时节制,而靠细节稳定。大部分尿毒症不是一天恶化的,是在看不见的慢性忽略中,一点点被拖进去的。
不疼不代表没坏,不查不代表没事。你现在的状态,是过去5年吃的、喝的、睡的、动的,累积的平均结果。身体不会骗你,数据不会冤枉你。关键在于你肯不肯早点听懂。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