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不是突然来临的?医生:说话有这4个症状,请尽早去检查

发布时间:2025-05-20 15:22  浏览量:1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刘大爷以前在小区门口下象棋,那嘴皮子跟机关枪似的,骂人带玩笑的那种,连路人听了都忍不住笑。

最近这半年,老伴说他棋还下着,嘴却慢慢变了,开始忘词、句子绕来绕去没个重点,有时一个话头卡住半天,搞得对面那位老对手都不爱搭理他了。

刚开始家里人以为是年纪大了,说话慢点正常,可等到他有一天突然叫不出邻居名字了,才发现不对劲。

很多人以为老年痴呆是一下子发作的,其实它是慢慢来的,一步一步地“侵蚀”,最早动手的,往往不是记忆,而是语言。

不是不记得词,而是“找词”的能力出了问题。说话时那个词在脑子里转圈,就是说不出来,急得嘴都打结。

有时候还会用错词,说着说着,想说“刷牙”,嘴里蹦出来个“洗脸”,自己还觉得挺通顺。别人听着就怪怪的。

语言系统的变化,常常是认知功能出问题的前哨站。

人一辈子说话说得顺不顺,不是靠嘴,是靠脑。

大脑里掌管语言的地方叫布洛卡区、韦尼克区,还有几个负责“词语提取”和“语义联结”的小区域,这些地方一出问题,说话方式就先变了。

这不是偶尔的忘词、卡顿,而是长期的、重复的、越来越明显的表达障碍。

而且越早期的痴呆,这种障碍越隐蔽,外人可能看不出来,但家里人能慢慢察觉出不对劲。

2022年《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杂志上的一项大样本研究,跟踪了1200位老年人,结果发现:语言功能异常在被正式诊断为轻度认知障碍的平均两年前就开始出现了。

说话不连贯、用词重复以及忘记物品名称,此三者乃最为常见的表现。

这些人还没被医生判定为痴呆,但语言上的退化已经实实在在存在。

这便引出一个被严重忽视的问题——听力与语言障碍之间的关系。很多人以为说话慢是脑子退化了,其实不完全对。

有一部分人是耳朵退化先来,他们听不清,听力下降后脑子就得拼命猜词,这样一来认知压力上升,大脑的语言处理效率就变慢。

英国剑桥大学有研究指出,听力下降的人患阿尔茨海默的风险是正常老人的两倍,而这不是耳朵坏了害的,是耳朵坏了之后大脑长期“过载”才出问题。

等到脑子没力气处理语言时,说话自然也乱了。

语言变乱的表现,不光是忘词、说错词,还有一个容易被误会的是“重复”。

同样一句话,几分钟内说好几遍,还觉得自己没说过。

比如孙子去上学,老人说“穿暖点啊,今天冷”,十分钟后又来一句“穿衣服啊,可别着凉了”,再过一会又嘟囔一句“今天外头挺冷的”。

听起来是关心,其实是语言记忆回路出了短路。脑子里那根“我刚说过这句话”的线断了,重复变成了下意识。

这种情况在初期根本不会被家属重视,很多人觉得“老人唠叨嘛”,可其实那就是病的开始。

还有一个特别让人意外的点,是说话声音变细变轻。这听着好像跟痴呆没关系,但不少医生都观察到这个趋势。

大脑退化时,除了语言处理中心,控制发声肌肉的神经也会跟着受影响。

声音无法发出、喉部肌肉控制不稳,这二者致使语言的“输出端”趋于薄弱。

美国神经语言研究所(NIDCD)在一项研究里提到,语言衰退症(Primary Progressive Aphasia)的早期信号之一,就是语音控制精度下降,说话开始模糊不清、音量不稳、咬字不清。

那有人要问了,既然说话出问题能早发现,那为啥这么多年没拿说话做筛查工具?

这事其实复杂。一方面,语言表现太容易被情绪、疲劳、环境影响。有些老人本来话就少,一不小心就跟“症状”撞上了,容易误判。

另一方面,大多数人说话的问题,是在熟人圈里才暴露得明显。

医院的检查是冷场,病人往往回答得规规矩矩,但真要看问题,得在熟人面前随意聊天才能露出破绽。

所以,现在一些先进机构都开始搞“日常对话语音采样”这种新型筛查方式,让老年人戴上小设备,每天记录部分说话内容,从中提取语言模式变化,用AI分析,能更早筛出有问题的人。

这就引到另一个几乎没人说的线索,那就是——语言节奏紊乱的人,可能并不是语言中枢出问题,而是“脑白质”变性了。

脑白质这东西听着生僻,但它在大脑里的作用相当于“高速公路”。

语言的生成、提取、组合,全靠信息在脑白质上高速传输。

白质损伤,就像高速封路,信息从A点到B点得绕一大圈,绕久了就卡住了,说话也就跟着慢了、绕了、断了。

很多初期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MRI上没啥明显萎缩,但脑白质信号已经变弱,特别是在额叶语言通路部分。

北京协和医院的神经影像研究中心就做过分析,对比正常老人和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大脑扫描图,发现后者的脑白质通路尤其是左侧额颞联结区域出现脱髓鞘化现象。

这种变化,是“说话卡壳”的根源之一。

意思就是,他们不是记忆力不行,而是大脑送信息的路出毛病,说话的“导航系统”跟不上了。

再多讲一个常常被搞混的表现,那就是“反应慢”。很多人觉得反应慢就是年纪大,其实不全是。

有的老人听得懂,但组织语言慢,说一句话前得“酝酿”好一阵。这种状态如果越来越频繁,而且涉及简单对话内容,比如“你饭吃了吗?”

这种问题他都要想几秒,那基本可以确定是语言中枢的工作效率在下降。而这种下降,每每现身于痴呆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