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深圳企业创新主力军地位越发稳固
发布时间:2025-08-07 07:18 浏览量:1
7月底的第七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华为首次线下展出昇腾384超节点,成功实现业界最大规模的384卡高速总线互联,让超节点像一台计算机一样工作,使资源高效调度。最近,华为接连发布盘古Ultra MoE、盘古Pro MoE系列模型,不仅让“国产算力+国产模型”的全流程实践能力实现业界领先,还让国产AI基础设施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验证。
在深圳,像华为这样坚持自主创新的企业不胜枚举。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都在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和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都出自企业。这6个90%,有力证明了企业作为深圳科技创新主体的重要地位。
深圳创新的最大特色在于“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这一特色形成了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驱动模式,让企业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近日,国家大剧院首次迎来机器人表演。在《时光之旅》民族管弦音乐会上,来自深圳星尘智能旗下的小央机器人,首次以“乐队指挥”的身份登台,与北京民族乐团合作演绎经典曲目《世间始终你好》,引发广泛关注。其采用的仿人本体构型,手臂末端最高速度可达10米/秒,重复定位精度高达0.1毫米,具备出色的速度、精度和稳定性。在演出筹备阶段,机器人还与乐团指挥家进行多次磨合及彩排,最终实现了挥棒时的韵律感与力度变化。
这是深圳众多机器人企业创新成果的一个缩影。深圳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已经能为自己更换电池;兆威机电的新一代灵巧手为工业生产、特种作业、物流、医疗等场景提供核心驱动解决方案;众擎人形机器人能跳能翻,在多方面打造出全球“第一”。
在AI大模型领域,有NLP模型比肩国际的华为盘古大模型5.5;有腾讯“从云到端”的全链路技术架构,其构建起包括高性能HCC集群、高速存储、星脉网络等在内的基础设施,构成支撑广阔AI应用场景的“技术顶梁柱”。
在工业和智造领域,国内首个通过工信部CMMM四级认证的荣耀手机智能工厂,已实现“每28.5秒下线一台手机”的智造速度,并生产出全球最轻薄折叠旗舰手机;大族激光自主研发的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成功打破国外垄断。
在软件服务领域,深圳有全球领先的企业管理云SaaS公司金蝶,以及深信服、微众银行等多个领域的知名企业,从消费级应用,到工业级解决方案,它们的软件技术都已深度融入实体经济,带来有目共睹的创新发展。
深圳还拥有26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除了华为盘古、腾讯混元位居通用大模型前列,思谋科技、晶泰科技、北科瑞声、元象科技等凭借出色的产品体验成为机器视觉、AI制药、智能语音、3D视觉领域垂类模型“领头羊”。
创新成果的涌现,源于数年如一日的“研发投入长跑”。在深圳,企业不仅是创新成果的产出者,更是研发投入的主力军。
数量是创新活力的重要指标。45年来,深圳高新技术企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规模效应在各个领域不断凸显。最新数据显示,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2.5万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12家,密度居全国第一;深圳还有1.08万家专精特新企业,其中国家级“小巨人”1025家、423家上市公司,构成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生态。
市科技创新局局长张林表示:“我们将建立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鼓励和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中小微企业自由探索、自主申报,承担研发攻关项目。”
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密不可分,深圳企业在专利创新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华为、腾讯、荣耀等企业长期位居全球专利及同行业专利申请前列。
2024年,华为以1797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20.8%的比例,延续着“压强原则”;近十年累计超1.24万亿元的投入,转化为15万件全球有效授权专利,覆盖通信、芯片、AI等核心领域;腾讯同年研发投入707亿元,聚焦AI与云计算,截至2025年3月,其全球专利申请量超8.6万件,授权量破4.6万件;荣耀以11.5%的营收投入研发,累计100亿元AI研发费用,培育出每月超300件的专利产出速度。
专利数据更显创新质量。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已连续20年居全国首位,百强企业贡献了全市76%的PCT申请量;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中,企业占比达40%。在合成生物、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深圳专利公开量同样领跑全国,为新赛道布局埋下“技术伏笔”。
看一个城市的创新,除了看高新技术的研发能力,也要看高新技术产业转化的能力。一路走来,深圳在产业化方面不仅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成熟的产业链分工,还有强大的产业转化能力。
在深圳及周边1小时通勤圈内,95%的手机零部件可配齐;2分钟能组装一台3D打印机;无人机从创意到量产仅需3个月。华强北从传统电子市场蜕变为创新孵化器,为硬件创业者提供“一站式”供应链服务;南山科技园里,企业从初创到壮大的周期不断缩短;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160个高端项目,正通过深港联合研发加速技术规模化落地。
产业集群的协同性,让深圳创新成本也持续降低。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世界级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从芯片设计,到整机制造,再到终端应用的全链条能力。一位深圳无人机企业负责人感慨道:“在深圳,一个新想法冒出来,第二天就能找到供应商出样品,这种效率在全球都少见。”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揭示了深圳企业分工创新的奥秘:“创新藏在用户的痛点里,较真钻进去解决一个小问题,无数个小创新汇集起来就成了大突破,创新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通过把技术实现的环节交给企业,让市场需求直接牵引研发方向,再通过产学研合作或企业自主研发来解决问题,实现了深圳产业化的高效协同和快速转化,这也是深圳的创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