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上海看过的机器人,与深圳有何关联?丨机器人进化论③

发布时间:2025-05-21 20:20  浏览量:3

【直新闻按】今年4月2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徐汇区的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调研。据《解放日报》报道,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CTO彭志辉携智元灵犀X2、精灵G1、远征A2等核心机器人产品与场景算法参加了本次调研活动。

而在4月9日下午,李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听取对当前经济形势和下一步经济工作的意见建议,彭志辉也参加座谈会并发言。短短20天内,智元机器人两度参与了高层政企对话,持续获得决策层的关注。

5月19日,深圳卫视直新闻赴上海实地调研智元机器人并采访了其通用业务部总裁王闯。在对王闯的采访过程中,直新闻发现智元与深圳的关联颇深,除了接受深圳科技巨头腾讯、比亚迪的投资,其灵犀产品线设在深圳之外,智元自己也投资了一家深圳机器人公司。以深圳为核心的大湾区与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是当前中国具身智能产业高地,且二者正在供应链、人才、投融资等领域加速融合、协同发展,共筑全球产业高地。

以下是直新闻对智元机器人通用业务部总裁王闯的相关采访节选。

智元机器人通用业务部总裁王闯

直新闻:您推动智元实现行业首个千台级量产交付,这有何奥秘?

王闯:做量产跟做样品最大的区别,就是你要把机器人用很稳定可靠的流水线方式生产出来,而且要保证下线的每一台机器人都有很高的一致性。这个东西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做起来却非常难,因为机器人里面的变量太多了,可能一个很小的螺丝、一个很小的编码器,都会让整个性能变化很大,甚至某一根线可能连得不好,影响都很大。所以我们投入了非常大的精力去把这一块做到很稳定,比如说现在远征A2,我有百分百的信心说真正实现了量产。

直新闻:是什么帮助你们实现了量产?

王闯:对我们帮助非常大的是机器人供应链里面的很多同行,我认为他们和我们一样相信机器人行业,甚至是“为爱发电”。因为机器人的每个零部件都可能是全新的,他以前的模具、产线和工人可能都不能直接复用,所以他要重新投钱。而以机器人现在的量来看这绝对是赔钱的,整个行业今年可能也只有几千台,这个量是很难收回成本的。但他们相信机器人的未来会有上万或十万这个级别,所以他们就敢作战略性投入。

直新闻:全国范围内,有哪些区域能够实现机器人量产?

王闯:我觉得还是在大湾区和长三角。我在深圳也工作了挺长时间,来上海后一直在管研发和量产的事情。大湾区的响应非常迅速,你晚上10点发一个图纸过去,第二天早上就给你弄好一些东西,而且它们愿意接受一些小批量的、频繁更改的需求,并且做得很认真。上海这边的话会更倾向于规模稍微大一点的,批量比较稳定的。机器人身上最重要的就是电子材料和结构件,长三角和大湾区都能找到很完整的配套,在这一方面两个地区其实是不相上下的。

王闯(右)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采访。

直新闻:智元为什么要在深圳设立分公司?与深圳还有哪些联结?

王闯:深圳有非常好的供应链,有非常好的人才,包括有很多特别牛的科技公司。我们创立深圳分公司的初衷,就是把一部分业务放到深圳去,把深圳最优秀的这些科技人才,还有供应链全部都利用起来,同时跟我们上海这边的产品做很多打通,这样的话让产品的上限更高。

志辉(智元创始人彭志辉)在上海孵化了灵犀,现在转到深圳事业部去做量产。我们公司有很多核心人员家在深圳,分公司成立之后,他们就转到了灵犀事业部去。现在灵犀的整个研发团队都在深圳,生产制造就在大湾区。

比亚迪是我们的股东,我们双方一直在探索合作场景,比如在汽车的展厅里、4s店里面去部署智元机器人,这是目前我们在推进的。深圳的招商银行,我们也会有一些合作,现在已经接触起来了,我们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有非常多的落地场景,然后也有非常多有聪明才智的年轻人,合作机会非常多。

另外我们自己也投资了一些深圳的机器人公司,比如数字华夏。数字华夏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公司,他们是基于智元做的关节和底层运控,在上面加了很多自己的传感器,还有他们特色的仿生头,同时也有他们的交互算法,所以他们的机器人可以与人做有温度的交互,这是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我们还是希望把这个平台能力做得很稳定,在上面长出不同的应用来。

右为深圳数字华夏的仿生人形机器人

直新闻:为什么我们自己本身做机器人,还要投资深圳的机器人公司?

王闯:这跟我们的理念有关,因为我们认为人才是分布在不同地域的,我们通过设立深圳分公司,通过跟深圳的一些公司有投资关系,可以把深圳的人才和产业链充分利用起来,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另外我们觉得机器人行业有非常多的应用领域,我们智元一家公司是很难把所有的应用场景全部都做好的,但是我们可以跟一些非常懂这个场景的公司合作,由我们来提供机器人本体,他们在上面开发一些应用,这样大家就可以一起把这个应用场景做得更有竞争力。

直新闻:您觉得中国的机器人能在全球占据竞争优势吗?

王闯:这个问题我特别有感触,因为我在大疆工作的时候是做激光雷达的。激光雷达这个行业在2017年时,国外的水平非常高,让我们觉得遥不可及,当时一个激光雷达卖六十几万。当时大家都在思考,我们如何能够赶超国外,都觉得这个东西很难,但是过了这几年之后,你会发现中国的激光雷达现在已经统治全球了。

美国并不是不想做,或者说欧洲、以色列很多公司他们都想做,他们也都投了很多资源,融了很多资金,但是最后他们都没有做成。所以我有一个感触就是,现在人形机器人行业是特斯拉等公司暂时领先,但是我觉得中国的企业应该很快能够跑出来,中国第一就是世界第一。

国外看起来有一些先发优势,但是他们的成本意识可能比较差,他们的工程人才断档比较严重,而中国的人才厚度非常厚,中国的工程能力也非常强,中国的创新能力现在也一点都不差。我们自己现在也能做很多从0—1的事情,我们中国人对新事物的包容性也非常强,所有这些会使得中国的人型机器人行业最终成为全球第一,我是非常坚信这个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