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为省电不开空调险丧命,医生:检查发现多脏器被高温蒸煮

发布时间:2025-08-07 15:21  浏览量:1

每年一到三伏天,医院急诊室里总少不了因为高温中暑而被送来的患者。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身体调节能力差,一旦遇上连续高温,很容易就扛不住。

最近,有位六十多岁的大妈因为舍不得开空调,硬撑着在屋里熬了好几天,最后被家人发现时已经神志不清。医生说,她不仅中暑了,还出现了多脏器功能损伤,就像是被高温“慢炖”了一样,差点就没抢救过来。

这听着挺吓人,但其实很多人还真没把高温当回事,尤其是一些老人,总觉得“以前也没空调,不也活过来了?”可现在的气候已经不是以前那样了。

根据国家气象局的数据,2024年中国有超过30个城市突破了历史高温记录,而平均气温还在逐年上升。热浪不再是偶尔来的客人,而是实打实的“夏季常客”。

高温对人体的影响,远不只是出汗发热那么简单。当外界温度超过35℃,尤其是湿度又高的时候,人体的散热机制会被严重打乱。

正常来说,我们靠出汗和血液循环来降温,但如果温度太高、空气又闷,汗根本蒸发不出去,身体的“冷却系统”也就开始罢工了。就像冰箱打开门却不通电,里面的东西很快就要坏掉。

这时候,体内的温度会迅速升高,超过40℃就很危险了。医学上有个词叫“热射病”,其实就是最严重的一种中暑。它不是简单的虚脱,而是会让大脑、肝脏、肾脏、心脏这些器官都跟着出问题。

像这位大妈一样,送到医院的时候,肝功能指标爆表、肾功能紊乱、血压也飘忽不定,整个人就像是被放进了高压锅里煮了几个小时,身体已经撑不住了。

特别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对高温的感知能力是减弱的。年轻人一热就会冒汗、口渴、烦躁,但很多老人根本没这种强烈的反应。他们的神经系统对温度变化反应慢,等身体出问题了,往往已经晚了。

而且很多老人本身就有慢性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这些病本来就让身体负担重,再加上高温一刺激,出事的风险就更高了。

不只是中暑那么简单,高温还会让很多慢性病加重。有研究发现,在气温升高的几天里,心梗、脑梗的发病率会明显上升。

因为高温会让血液变得更黏稠,血压也容易波动,血管一旦收缩不及时,就容易出问题。尤其是本身就血管不太好的人,哪怕平时控制得不错,一遇热天也可能会突然出事。

除了心脑血管病,高温对肠胃的影响也不小。有时候人一热就没胃口,或者吃点凉的、剩饭,轻则拉肚子,重则感染性肠炎。特别是一些老人,肠胃本来就弱,冷热一刺激,很容易出状况。

还有就是高温时人容易脱水,不少人觉得口渴再喝水就行,其实那时候身体早就已经“干透”了,尤其是电解质的流失,可能会引发抽筋、头晕,严重时还会心律失常。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那是不是吹空调就能万事大吉了?其实也不是。空调用得不对,也会伤身

特别是有人喜欢对着风口吹,或者把温度调得太低,一进门就像进了冰窖,这种冷热交替对心脑血管压力很大,而且还容易感冒。

正确的做法是,把温度调到26℃左右,风口朝上,不要直吹人,屋里保持一定的通风,别把自己关成密不透风的小盒子。

还有一点很关键,很多老年人不愿意开空调,除了舍不得电费以外,还有个观念问题。他们总觉得空调“吹人会生病”,或者觉得“忍一忍就过去了”。但现在的夏天,早就不是靠忍能熬过去的。

根据2024年《柳叶刀·全球健康》的一项研究,中国每年因为高温引发的过早死亡超过7万人,其中老年人占了大头。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真实的数字。

除了开空调,我们还有不少降温的法子。比如多喝水,不渴也要喝点,尤其是带点盐分的水,像淡盐水、淡茶水,都比光喝白水强;再比如穿宽松透气的衣服,少出门,特别是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这段时间,太阳最毒,能躲就躲。

还有一个很多人忽略的,就是室内空气流通很重要,哪怕不开空调,也要让风进得来、热出得去。

顺带一提,最新的研究也在试图用科技手段来对抗高温。比如一些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实时监测体温和心率,一旦发现异常就会提醒你注意休息;还有像“高温指数”APP,现在不少城市都上线了,可以提前预警热浪,让人们有准备地应对。

虽然这些技术还没普及到每家每户,但趋势是越来越明显的。

在饮食方面,高温天最好别吃太油腻、太重口的东西。清淡点、多吃点瓜果蔬菜,尤其是含水量高的,比如西瓜、黄瓜、冬瓜这些,能帮助身体补水,也比较容易消化。

但也别贪凉,冰西瓜、冰饮料确实爽口,但胃是最怕突然降温的,容易引起痉挛甚至腹泻。

还有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是,很多老人因为怕上厕所少喝水,或者觉得“反正不出汗”,就干脆一整天不怎么喝水。其实这非常危险。

人体即使不出汗,基础代谢也会消耗大量水分,特别是肾脏需要水来排毒,水不够,肾脏的负担就会变得更重。脱水不仅让人虚,还会影响药物代谢,对慢性病人来说尤其不利。

人们常说热死人是句玩笑话,其实真不是。医学上对热射病的死亡率统计,在一些重症病例中可以高达50%。也就是说,一旦中暑到一定程度,靠的是拼命抢救,能不能活下来要看运气。

而预防,其实比治疗简单太多了。只是很多人不当回事,或者觉得“还没那么热”,等意识到的时候,身体已经吃不消了。

所以说,空调不是奢侈品,是救命的工具。特别是在高温持续几天的情况下,不开空调其实是在跟自己的身体过不去。舍不得那点电费,可能会付出更惨痛的代价。与其省下几十块钱的电费,不如保住自己的健康。命比钱重要。

城市里有不少低保家庭和独居老人,可能真的有经济困难,不方便长时间使用空调。

其实不少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高温补贴、送冷风机、免费避暑场所等政策,这些信息应该多宣传、多转告,让更多人知道。社区也可以多走访,尤其是独居、行动不便的老人,别等出事了才后悔。

最后再提醒一句,一旦发现身边人出现大量出汗、意识模糊、步态不稳、面色潮红、体温飙升等情况,一定要赶紧让他降温、补水、送医。这时候千万别硬撑,也别想着“喝点凉水歇歇就好了”。

高温天不是闹着玩的,身体出问题的速度比你想象的快得多。

参考文献:
[1]张磊,李伟,陈涛.高温热浪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24,40(7):921-926.
[2]柳叶刀全球健康研究组.全球热浪暴露与过早死亡风险分析[J].柳叶刀·全球健康,2024,12(3):e234-e245.
[3]王芳,赵梅,黄蕾.热射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预防建议[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5,46(1):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