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阳明先生的龙场夜雪

发布时间:2025-08-07 17:04  浏览量:1

我亲爱的孩子们:

在外地求学,是一件很辛苦的一件事情,老人常说,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由此,我想给你们写一点什么。

夜色深了,窗外的星子像你们澄澈的眼睛,一眨一眨地望着我。我执笔的手有些冷,心里却燃着一炉小小的心火——想给你们讲一段雪夜的故事,一段关于“顺境不骄,逆境不馁”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明代的王阳明先生。彼时,他因直言得罪权贵,被贬到贵州龙场。龙场在万山丛中,瘴疠如雾,蛇虎为伴;当地土语难通,驿舍颓败,风雨一来,屋顶便漏下一串串冰凉的珠子。人们说,那是“死地”,飞鸟也不肯多留一片羽毛。

可就在这死地里,却开出了一朵光亮的花。

那是一个冬日的傍晚,山雪骤至。风把竹窗摇得咯吱咯吱响,灯芯上的火苗被吹得东倒西歪。先生独坐破榻,裹着一袭薄毡,脚边是刚用松枝生起的微火。雪光透窗而入,照着他清瘦的面庞,也照着案头一本残缺的《大学章句》。

先生的心里,却并不比窗外的雪更暖。他想到朝堂上的谗言,想到病弱的亲人在远方,想到自己一腔热血竟落得如此荒陬。那“傲”与“怨”交缠,像两条小蛇,冷冷地噬着他的胸口。

忽然,一声脆裂——火堆里爆出一粒火星,溅在他的手背上。微微的灼痛,让他猛地抬头。就在那一瞬,他的目光穿过窗棂,看见漫天雪花在夜色里旋舞,落在竹梢上,发出极轻极轻的“嗒嗒”声;又看见远处山峦的轮廓,被雪映得银亮,像一条静卧的玉龙。

仿佛有什么东西,在这雪声里轻轻叩门。先生屏息,凝神,只觉得胸中那块郁结的寒冰,竟被这雪光一点点融化。他想起孟子说的“万物皆备于我”,想起程明道“天人本无二”,又想起自己多年所求的“圣贤之道”——原来,并不在朝堂冠冕,也不在山林寂寂,而在自己这一颗心里。

于是,他缓缓阖眼,把雪声、火光、竹影、夜气,一并纳入胸中。一念既寂,万籁俱明;一念既起,天地俱春。就在那雪夜里,他忽然明白:良知人人具足,顺逆皆是炉火;雪可埋径,亦可照途;火可灼肤,亦可暖心。只要心底无私,便处处桃源。

翌日清晨,山鸟初啼,雪霁云开。先生推开柴扉,只见万山如玉,千树琼花。他深深吸了一口冷冽的空气,朗声长笑——笑声惊起檐角的一群麻雀,扑啦啦飞向初升的朝阳。那一刻,他不再是“罪人”,不再是“迁客”,而是一个与天地同呼吸的赤子。

当命运惠风拂面,把我们轻轻托上青云时,记得像先生那样,让雪光映一映自己的心,莫让“傲”字蒙尘;当命运骤雨倾盆,把我们打入幽谷时,也记得像先生那样,把雪声听成歌谣,把火光握成星火。顺也好,逆也罢,原是一场又一场的雪夜炉火,淬炼我们心里那粒晶莹的良知。

愿你们的心,也如先生的龙场雪夜——寒凉处见温暖,幽暗里生光明。待你们长大,走过自己的山山水水,回头望时,会惊喜地发现:原来一路上开满的,都是自心投射出的花朵。

红尘微光灯下

写于夏日清凉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