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命活成一场酣畅淋漓的醉——但记住,你才是那酿酒的人

发布时间:2025-08-11 06:16  浏览量:3

本来以为活了一把岁数的人,应该是越来越通透,因为吹过风,淋过雨,见过世。但我似乎是个例外,有时候感到 又找不到北了,好像天道轮回又重回20岁时候的迷茫 。

就说喝酒这件事,也让我感到迷茫,年轻的时候一次能喝一瓶,而且还不是大醉。现在要是一次喝上半斤,至少得难受三天,半个月之内不敢再沾酒。当年的豪情壮志就像天上那块云彩一样,早已经叫大风吹得无影无踪了。

刚才又读到了《将进酒》,不免想起了李白。

第一次知道李白应该是在1973年。那时候父亲的案头突然多了一本小册子:《李白与杜甫》。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作者应该是郭沫若。那时候我已经上初二,也没什么书看,就顺手把这本小书读完了。这是我第一次 知道有这么个会写诗的古人李白。印象中作者评论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

又过了六、七年,我在部队已经提干,52块钱一个月,在当时这可真是一笔巨资,买了一个牡丹牌收音机,然后不知道买什么了,衣服不用买,部队发,4个 兜还挺神气。就去逛新华书店,一下就相中了《唐宋诗举要》。

说实话,那书巨难读,竖排,那是我长那么大第一次 认认真真读竖排版。好多字也认不全,得借助字典,要是某首诗生僻字太多,就干脆跳过去。

我一直认为《唐宋诗举要》里李白的诗,收录最多。为了落实这个印象,刚才我特意查了一下,结果还真不是。该书共选录诗歌 816首。虽然李白和杜甫的诗选得最多,合计约216首,但具体来看,杜甫的诗是最多的,杜甫入选的诗有 148首,李白入选的诗为 68首。可见直到上世纪20年代,在诗坛的地位,杜甫要远远超过李白。

读完那本书后,我喜欢李白要超过对杜甫的喜欢 。那时候咱也不会分辨什么革命的浪漫主义与革命的现实主义,只觉得李白的豪气万丈,与我那时的青春热血很能引起共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就是那时候背会的。

后来隔三差五地也读一两首李白的诗,读后喜欢揣摩一下李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在一个什么状态?

就像这首《将进酒》,有人说这是一个酒仙的宣言。可我怎么感觉,这不就是一个醉鬼在劝酒吗?喝高了,口吐狂言: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就在你为他起笔之气势磅礴而震颤时,他却突然笔锋一转: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啥意思呢?这不就是在说,兄弟啊,快来喝酒吧,不要让酒杯空着呀!管他什么才啊,钱啊,今天我们烹羊宰牛只为乐,要喝300杯哦。岑夫子啊,丹丘生啊,搞什么搞啊,杯子不能停啊。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权贵的奢靡 有什么了不起的,醉吧醉吧。兄弟们喝吧喝吧,你要想永垂不朽,就得跟我好好喝酒。你还别说,那个岺夫子、丹丘生要是不跟李白好好喝酒,我们今天 怎么知道他俩姓甚名谁。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写到这儿,李白又喊你来喝酒:喝吧喝吧弟兄们!干嘛说你没钱,你只管把酒端来。侍儿啊,你把我那名贵的五花马和那狐皮裘,一同拿走换酒来。我要和弟兄们一起痛饮,来消融这万古长愁。

李白肯定是喝痛快了,也解了万古长愁。可是把我愁坏了,我一直有个疑问:要想永垂不朽就得好好喝酒吗?

Deep seek给了我一个答案。关于“永垂不朽”与“好好喝酒”的关系,李白的诗确实提供了一种有趣的解读视角,但需要辩证看待:

1. 李白诗中的“酒神逻辑”

李白的确将饮酒与不朽挂钩,但这种关联是象征性的:

-《将进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表面夸赞酒徒,实则讽刺现实(圣贤反被遗忘,饮者反被铭记)。

- 《月下独酌》:“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酒是超越世俗、贴近“天道”的媒介,而非单纯口腹之乐。

- 本质:李白推崇的是酒中展现的自由精神与生命张力,而非酒精本身。若只学他豪饮却无其才情,反而成了“东施效颦”。

2. 历史真相:饮酒与不朽的悖论

- 数据打脸:

《全唐诗》中真正因“善饮”留名的诗人不足1/10,杜甫被称为“诗圣”靠的是现实主义笔力,王维青史留名靠的是禅意山水诗——他们饮酒记录远少于李白。

- 反面案例:

西晋“竹林七贤”中的刘伶以酗酒闻名,留名却更多因其《酒德颂》的哲学思想,而非醉酒行为本身。

3. 现代视角:何为真正的“不朽”?

- 文学不朽:李白能穿越千年,根本在于他诗中“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想象力、“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骨气——酒只是催化剂。

- 风险提示:

若真按“每日必饮三百杯”实践,大概率会像李白好友杜甫记载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最终因酒精依赖(推测其死因与饮酒有关)缩短创作生命。

4. 当代启示录

与其说“喝酒才能不朽”,不如说:

✅ 找到你的“酒”——像李白借酒释放创造力一样,找到激发你生命能量的媒介(可能是音乐、运动、写作)。

✅ 警惕符号化崇拜——世人只记得李白喝酒,却忘了他在《梁甫吟》《蜀道难》中展现的政治抱负与苦闷。

✅ 健康第一:唐代低度酒可豪饮,现代高度白酒若“会须一饮三百杯”,ICU恐怕在招手。

结语

李白若活在今天,或许会笑着修改这句话:

“要想永垂不朽,就得把生命活成一场酣畅淋漓的醉——但记住,你才是那酿酒的人。”

我特别喜欢这最后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