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资源成“私域”?村民抗争背后治理困境
发布时间:2025-08-11 17:02 浏览量:3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当下,村负责人本应是引领村庄发展的“领头雁”。然而,湖南衡阳的村民周先生却揭示了一个令人忧心的现象,折射出基层治理中的具体挑战。
一、选人争议背后:村庄治理的初次裂痕
2015年蒋某某担任某某村书记时,周先生就察觉到了不对劲。根据村民联名的《控诉书》所述,这位村负责人通过与不当得利相关的途径上位,在周先生和其他村民看来,这样的权力起点本身就埋下了隐患。
很快,蒋某某的行为印证了这份担忧。某某村村道扩宽工程中,他先将项目包给石场老板,转头又指使申某某以“山属姑父”为由闹事抢生意。冲突中申某某与他人持械被砍伤,蒋某某就在现场却未作出相关回应。
周先生补充,蒋某某申报“千亩种田大户”的流程引发质疑,其每年因此获百万元补贴,而真正需要扶持的村民却得不到帮助。村民向镇里反映,但未获有效推进。周先生那时就隐隐觉得,这样的权力失控,迟早会祸及更多人。
在周先生看来,这些早期乱象绝非孤立事件。对方的违规上位暴露了选拔漏洞,工程闹剧中的权力机制,补贴的真实性则是对公共利益的侵占,由于缺乏有效约束,其行为持续发生,这种无力感,成了后来周先生决心站出来的重要原因。
二、资源管理失控:并村后的秩序挑战
2016年相邻村庄与某某村合并为涉事村庄,蒋某某连任书记,周先生和涉事村庄村民几十人去镇里抗议,得到的答复却是“事情无法解决”。
合并后,蒋某某的行为愈发频繁。蒸水河采砂从2016年持续到2018年,周先生目睹百亩良田塌进河里,“那都是祖辈传下来的耕地,就这么被他挖没了”。更过分的是2017年,全村生活垃圾被倒入采砂深潭,造成环境污染,降雨时垃圾随水流扩散。
村务让周先生更揪心。2017年道路扩宽时,蒋某某未采纳村庄工作人员的反对意见,将集体资金用于特定人员的屋地硬化,损失上万,曾涉及品行问题的人员甚至成为负责人。更值得注意的是,按照《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低保户、贫困户的评定本应基于家庭实际困难程度,五保户更应得到重点保障,可周先生指出,村里五保户去世后,蒋某某借机获取几万元;本该评上低保、贫困户的家庭,因没送礼被拒之门外,反观蒋某某评定的对象,多是 40-50 岁有劳动能力的人,只因与他关系密切或送了重礼。
据周先生补充,两村合并时涉事村庄有20万结余,可几年下来,每年几百万国家拨款的使用情况引发质疑,村民询问账目明细,得到的回应始终模糊不清。《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要求村务至少每季度公开一次,集体财务收支情况应每月公布,蒋某某拒绝公开账目已违反村务公开义务。村民工资拖欠,而他却在多处购入房产,“发票造假70%”的传言,更是让周先生深切感受到,村庄合并成了蒋某某扩张权力的工具。
每一项现象都损害着村民的切身利益,直到周先生自身权益也受到侵害,决定通过渠道反映问题。
维权僵局如何破?村民漫长求证路
2017年,周先生永远忘不了五月那个夜晚。他插秧回家路过申某某屋前,毫无防备就遭遇申家父子三人冲突,幸好有过路司机作证,可他没想到,后续事件的发展超出了他的预期。
蒋某某作为申某某亲戚,收取过三十多万礼金。为帮申家脱责,蒋某某牵扯刑事单位负责人,安排远在广东的案外人提供周先生打人的不实证言,部分村民也被指使作伪证,周先生最终竟因此受到刑事处罚。申某某家人在此期间对周先生家的桔子进行抢夺,被现场抓住后仅受到口头指责,可蒋某某还指使此人儿子叫来两车人,对其进行人身威胁,周先生无奈之下请派出所到场处理,但仍未得到理想回应。
类似的欺压不止一次。2019年,周家人经全组人同意,在自家的桔子树山坪地建房,这本是合情合理的事,蒋某某安排部分人员进行阻挡,导致周家人的建房计划无法实施,造成几万元损失,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其未送礼。
面对这一切,周先生从2023年开始了艰难的维权之路。省巡查单位来到衡阳市时,他将举报书呈上,衡阳监督部门于4月7日受理,但未及时查办。周先生随后又向省巡查机关、省上级司法机关、省公安机关反馈,均得到让衡阳县相关部门受理的指令,但仍未得到相关回应,他无奈之下找到上级法院,经批示转至湖南某法院,得到自己写申诉书到省上级法院申诉的回应。
2024年,周先生写好申诉书送到上级法院,却被要求到衡阳某法院申诉。他联系该院负责案件受理的工作人员,对方表示要和院领导商议才能立案。然而,一年半过去了,周先生每隔十天半月就去询问一次,却始终见不到人,电话也无人接听。
蒋某某得知村民在控诉书上签名后,安排人员移除签名材料,并通过工作人员向村民施加压力,要求未签名的村民不要签名,周先生心里不是滋味:“我们只是想要个公道,怎么就这么难?”
四、结语
周先生的抗争,不仅是个人的诉求,他目睹了权力如何影响村务规范,损害村民利益。村民期待的公平公正、集体资源的合理使用、诉求的有效回应,本质上是期待公开透明的村务管理流程的朴素追求。
如何在乡村治理中筑牢制度防线,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让村民的合理诉求得到重视,是涉事村庄事件留给我们的现实思考。
(本文基于当事人陈述及公开资料整理代为发布,如有不实言论我们不承担法律责任,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侵权请联系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