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上半场:资本先行,供应链迁徙,商业化探路
发布时间:2025-08-14 10:13 浏览量:1
一场世界机器人大会,彻底引爆了普通大众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关注度。
据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官方数据统计,本次展会的参观人数累计突破了130万。据笔者现场看到的情况,几乎每一个展台,都被热情的观众给层层叠叠的包围住。尤其是在机器人拳击赛、足球赛的展示环节,众多展台更是人满为患。
除了热情的观众,在一级市场,具身智能的投资更是一浪更比一浪强。
今年7月,京东一天官宣投资三家机器人公司,分别为众擎机器人、千寻智能和逐际动力。更早一个月,银河通用宣布完成11亿元新一轮融资,据第三方机构统计,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具身智能领域单笔最大融资。
更多的公开数据则显示,2025年上半年在具身智能的融资规模,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截至8月12日,国内现存机器人相关企业95.8万家。今年前7月已注册机器人相关企业15.28万家,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3.81%,增速远超去年全年注册水平。
而随着资本进场和大批机器人相关企业入局,机器人这个全新的行业生态正在加速形成,并正式开启了上半场的征程。
热钱进场,资本先行站位判断一个早期行业是否具有足够大的商业前景时,资本永远是最具参考意义的风向标。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数据显示,国内具身智能产业链上下游总计了发生144次融资事件,融资金额达到195亿元,平均单笔融资规模达到1.35亿元。
在这其中,各类风险投资机构都参与了进来,而最具代表意义是互联网公司的入场。从共享单车、网约车,再到具身智能,深谙流量重要性的互联网公司,总是用户超级入口的争夺上乐此不疲。
互联网大厂中,腾讯、美团、京东是出手最为频繁的。
其中,美团入局具身智能行业相对更早,自2021年至今,美团投资了宇树科技、普渡科技、非夕机器人、梅卡曼德、高仙机器人、未来机器人、银河通用机器人、自变量机器人、它石智航以及星海图等。
可以说,美团几乎买下了半个机器人赛道。王兴在美团2024年四季度电话财报会议上曾表示,美团在AI领域的战略定位是进攻而非防守。通过大举投资机器人,美团试图在大模型时代中,为未来的线下业务找到一个新的超级入口。
腾讯2025年以来,已投资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至少两家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早前也投资了乐聚和优必选。
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腾讯推出具身智能开放平台Tairos(钛螺丝),包含三层核心模型及云端服务层,为机器人厂商提供包括基础模型、场景数据采集、训练仿真、真机部署等模块化能力。
可以看到,与美团的投资逻辑不同,腾讯更希望让自身的业务与机器人行业实现融合发展,为行业输出平台化能力。腾讯首席科学家张正友也表示,“具身智能本身需要非常大的投入,我们想把自己的一部分能力,例如具身智能软件的能力变成平台化的东西开放出来。”
相对于美团和腾讯,京东入局时间更晚,但在短期内出手频次更高。
三个月时间,京东就投资了帕西尼、智元机器人、千寻智能、逐际动力等6家具身智能公司。同时,京东发布“智能机器人产业加速计划”,宣布将在智能机器人领域投入超百亿元资源,三年内助力100个智能机器人品牌成交额破10亿元、带领智能机器人走进超百万个终端场景。
毫无疑问,即使机器人走向规模性商业化还为时尚早,但互联网公司都不想错过进入新世界的门票,选择用钱下注,提前卡位。
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向机器人迁徙而随着人形机器人行业的爆火,相关供应链也在加速成熟。其中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新能源汽车的供应链,正在向机器人行业不断迁徙。
“机器人目前很多的零部件都不是新的,对于汽车零部件的复用度非常高。”
联想创投合伙人王光熙曾对笔者表示,新能源汽车在最近十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让中国在电机、电控、电池的产业集中度非常高。同时,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也让零部小型化、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快速提升,这些零部件很大比例可以在人形机器人本体上复用。
在此次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也可以看到诸多汽车供应链的头部厂商出现了展会现场。
以速腾聚创为例,这家公司主要为汽车厂商供应激光雷达以及相关解决方案。公开数据显示,速腾聚创是激光雷达市占率排名全球第一的企业,目前已向全球超310家汽车整车厂及一级供应商提供核心零部件及解决方案。
此次展会上,速腾聚创基于传感器架构创新、自研芯片及AI能力的沉淀,推出“真正的机器人之眼”系列——Active Camera。
Active Camera采用多传感器一体化集成,单硬件即可提供色彩信息、深度信息与运动状态信息,并实现三类信息的时空融合,突破了传统3D视觉“看不清、看不准、反应慢”的技术瓶颈。
据笔者了解,继Active Camera平台的首款产品AC1在3月份发布后,该平台的全新产品AC2将在下半年正式发布。目前,速腾聚创“机器人之眼”系列产品已经与多家机器人厂商达成了合作,包括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越疆科技、灵宝CASBOT、普渡机器人、宇树科技、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
无独有偶,汽车芯片厂商黑芝麻智能,也在将自己的商业版图扩展到机器人领域。
作为国内应用最广泛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芯片之一,黑芝麻智能的芯片已经广泛搭载在吉利、东风、一汽等主流车企的众多车型上,包括领克08、领克07、东风eπ007及eπ008等。
与此同时,黑芝麻智能以华山 A2000家族与武当 C1200家族分别负责机器人“大脑”和“小脑”的算力需求,形成 “双芯协同” 方案。目前,黑芝麻智能已与傅利叶合作,为其“灵巧手”提供算力支持。
“具身智能与自动驾驶的端到端技术逻辑相通,都是基于单一大模型计算,接收传感器信号后直接输出指令。”
黑芝麻智能首席市场营销官杨宇欣此前表示,在自动驾驶汽车这一庞大赛道中,芯片厂商需兼顾类似技术应用场景。但具身智能场景更繁杂,所需算力更高,且芯片都要能高效处理多传感器融合及多场景算法加速,兼具高性价比。黑芝麻智能华山A2000家族芯片不仅面向高阶智能驾驶,也支持具身智能等多个领域。
企查查的数据显示,从地域分布来看,华东地区机器人相关企业占全国的39.64%。产业链方面,中国人形机器人整机平台超过160家,占据全球50%以上;核心零部件供应链企业逾600家。这些供应链企业中,大部分也是新能源汽车的供应商。
“单从硬件供应链来看,长三角区域的供应链较为完善。”
配天机器人CTO郭涛对笔者表示,从工业机器人基本结构件的生产制造,到加工铸造,再到电缆连接器,在长三角区域都能找到成熟的供应链支持。相对于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的零部件更为复杂,很多都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尚不成熟。这个时候,供应商能不能快速响应厂商需求,就成为了产品研发能否成功的关键。
“比如电缆如何走线,平时可能是个小问题。但当真正要商品化、工程化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郭涛称,所以在具身智能研发早期,供应链的聚集效应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
机器人商业化,“小步快跑式”探路“就机器人而言,宇树的机器人去年到今年,参与了很多像跳舞或者格斗这样的运动。但当下,让一个机器人去家里或者工厂,大规模地进行有实际价值的干活,这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此次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王兴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全球范围内,机器人的硬件能力是绝对够用的。但是,整个行业的具身智能大模型,本质上还是没有达到一个阶段性突破,还没有像ChatGPT在大语言模型取得关键性突破的这样一个时刻点。
王兴兴认为,从产品销量来看,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未来是可以保证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如果未来两到三年 ,AI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人形机器人一年的出货量很有可能会突然达到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都有可能。
也是基于这样的技术现状,机器人厂商在商业化层面,基本都依靠着单一垂直场景,来进行产品商业化落地的试水。
以优必选为例,其商业落地场景主要集中在汽车领域。7月18日,优必选中标觅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虽然该笔订单金额仅为9051.15万元,但这已是球人形机器人企业迄今金额最大的单笔订单。
同时,东风柳汽也计划部署20台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并计划在上半年完成全球首次人形机器人批量进入汽车工厂。
此外,在人形机器人还未真正成熟之前,具身智能企业还将目标瞄准了技术更为成熟的四足机器狗产品。
根据GGII发布的数据,2019-2023年,全球机器狗销量爆发式增长,从2019年的0.2万台增长至2023年的3.4万台,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2.3%。同时,随着机器人智能控制、感知导航等技术不断突破,机器狗逐渐应用于工业领域,如海上变电站、钻井平台、建筑工地、智慧工厂、应急消防等各种场景。
而随着出货量和应用场景的扩大,机器狗的市场售价也在持续下探。
有数据显示,2020-2025年:消费级机器狗价格从5万元降至0.7万元(降幅86%),工业级从80万元降至25万元(降幅69%)。在消费级市场,目前宇树消费级机器狗Go2的入门款售价仅为9999元。
“AI领域的进步,在很多时候会是一个突破性的进步。比如,今天大家可能感觉大家差距不大,然后突然有一天出现一个阶跃型的进步,这是很可能发生的事情。”
对于人形机器人何时能够迎来真正的突破,王兴兴称,快的话两到三年内,可以有很明显的技术变化。慢的话,可能要三到五年。“但我觉得,这波浪潮的到来,大概率不会超过10年。”(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 | 饶翔宇 编辑 | 钟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