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网贷黑产(上)|直击现场!揭秘律所的“债务托管”生意

发布时间:2025-08-14 16:02  浏览量:2

"你都负债了,我还能骗你什么?还在害怕什么?我们团队今年仅在本地,已帮助1万多负债人,别等逾期再去买后悔药……"

当消费者刷到这条关于"逾期协商""债务优化"的广告时,手机里有数个网贷平台的待还账单,他曾把这一所谓的网贷"债务托管"当成救命稻草,却差点陷入更深的泥潭。

相信不少贷款人在各种渠道刷到过关于网贷债务优化、逾期协商、停息分期等此类广告,也接到过各类中介打来的营销电话,他们或自称律所助理,或称法务老师,看似为贷款人着想,解决负债难题,但经北京商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这背后实际上是,一群人挤在一个办公室中,拿着不同渠道的引流信息,套着同样的"话术模板",通过所谓的"成功案例"和协商方案,吸引着"猎物"入局……贷款人一旦轻信,背后风险重重。

直击网贷"债务托管"现场

北京市朝阳区某写字楼内,相邻办公区静悄悄,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办公室内,人声鼎沸。

踏入一个约莫30平方米的空间,两排紧凑排列的办公桌占据大半面积,近20位工作人员都在忙碌,每人标配的电脑屏幕聊天框闪烁不停,此起彼伏的手机通话声与微信消息提示音交织。尽管比较嘈杂,但记者还是隐约听到了一些关键词,诸如"逾期""网贷""银行""债务""催收"等等。

而这,正是号称能"帮忙摆平逾期问题"的债务托管公司现场。

"我联系的人马上就到付款环节了!"一位工作人员难掩兴奋,正在向同事分享"战果"。记者注意到,从这些人员的推销话术来看,其大多深谙负债人的焦虑,常用"1至3年不用还钱""到期只还本金""拦截催收电话""不影响征信"为诱饵,并以"先看方案再交钱,办不成全额退"等为由索要服务费。

近日,有消费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刷到不少律所发放的逾期协商、债务优化广告,其中一家自称在本地提供服务的律所广告,在多个平台无孔不入地推销,宣称自己是线下律师团队,专注债务逾期十余年,已帮助1万多负债人,可面对面分析债务问题。

消费者关注的是,这样一家自称有从业资质、专业靠谱的律所,从事的债务逾期业务,是否真的可靠?

为此,北京商报记者先是以网贷逾期协商为需求,拨打了该律所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在询问债务类型、债务金额、是否逾期、收入等相关问题后,很快就给出了相关"建议"。

"您这5万多网贷,可以考虑托管给律所,这样在1到3年内,不用再还一分钱,到期后可以只还本金,利息罚金全免。"这是对方给出的"协商建议",并向记者发出线下邀请,"确定好时间可以来律所,我给你约法务老师,会根据实际情况出具方案再计算费用。"

数万元贷款,如何做到3年的停息挂账?据对方所述,律所需查看负债人贷款App及背后资方,根据具体资金方情况申请停息挂账的时间。

更诱人的是"拦截催收"的承诺。"您办张新手机号,把网贷平台的预留号码换了,这张卡由我们协商老师拿着,我们以您的名义和平台沟通。"后者进一步解释,其采取的方式主要是网贷"债务托管",只要将网贷债务托管给律所,期间所有网贷平台催收电话将由律所代接。

"托管之后,你在贷款平台上的欠款会一直往上涨,但你不用管,只要等你有钱能还的时候,我们再代你去和网贷平台沟通,申请减免利息和违约金,这样对征信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谈及服务费,对方则进一步承诺,"先看方案再交钱,办不成全额退,我们是正规律所,有合同有执照,跟网上那些跑路的法务公司不一样"。

被多方指出存欺诈行为

看似一场有利无害的好交易,但这样的债务逾期处理方式,真的站得住脚吗?对此,北京商报记者向多家网贷平台求证采访,后者给出的,均是否定的答案。

另外,多方专业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看似靠谱的本地服务、债务"解药",实则背后风险重重。

正如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肖飒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律所提出的"代接催收电话"等方式,并称"不影响个人征信"的说法,在征信管理法规和实际操作中难以成立。

个人征信系统的核心是记录个人与金融机构的真实信贷交易和履约情况。一旦发生贷款逾期,就会被债权方如实上报至征信系统,形成不良信用记录,对个人征信产生实质性负面影响。

对所谓"代接催收电话"的行为,肖飒认为,这本质上也是试图切断或干扰债权方与债务人之间的直接沟通渠道,这不仅妨碍了债权方依法主张权利、了解债务人真实状况和协商还款的可能性,更可能涉嫌干预正常的债权债务沟通秩序。

对消费者而言,此举更是隐藏了巨大风险,它无法消除债务本身和征信污点,反而可能因失联被债权方认定为恶意逃废债,加速法律诉讼进程,并可能因"代接"过程中信息传递失真或处理不当,导致矛盾升级或错过重要的协商机会。

"这明显是忽悠。"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同样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逾期记录将如实上报征信系统,无法通过"代接电话"或"更换号码"规避。逾期即影响征信,所谓"代接催收"不仅无法阻断催收,反而可能干扰债权人正常联系,涉嫌妨碍债权实现,甚至被认定为逃避债务行为,增加消费者诉讼风险。

此外,针对部分律所宣称的"3年不还款、只还本金"方案,肖飒也进一步指出,其可行性在法律实务和行业规范层面存在重大疑问。网贷平台通常有严格的还款政策和风控体系,极少能接受如此长时间的完全停付且最终仅偿还本金。这类承诺往往缺乏与债权方如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网贷平台达成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基础,实际操作中可能演变为拖延战术、伪造困难证明进行恶意投诉,甚至直接构成对消费者的欺诈。

近日,北京商报记者在黑猫投诉等平台搜索发现,搜索"债务"等关键词,发现上万条投诉内容,有消费者反映某某债务"忽悠人,收服务费却没解决逾期,还莫名扣钱"的情况,也有消费者提到遇到某某债务公司"虚假承诺,收钱不办事,且后续退款难"的窘境。

触角伸向"数公里"之内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与以往不同的是,目前不少披着某某律所、法务咨询、信用管理等外衣的此类债务规划公司,已将触角进一步伸向线下,甚至打出了本地服务的名号,实现"公里级"围猎。其宣称可面对面提供服务,甚至在多个平台上发布引流广告,吸引消费者前往咨询。

例如,在一互联网平台上搜索网贷、债务、逾期等关键词,就出现了数条北京地区网贷欠款律师咨询的广告,其中一家宣称可提供债务重组、停止催收、避免起诉、停息分期、延期还款等多项服务,执业时间超15年,处理案件超10万件,服务负债人超8万人。

在引流方式上,其主要通过获取消费者信息,再进行电话回访的方式,营销页面提到,本地服务仅需三步便可实现60期免息还款,其中需填写的信息包括逾期平台、逾期金额和称呼、电话等。

另在某地图软件上,搜索网贷、逾期等关键词,同样出现了多家法务公司,以一家主营债务优化、逾期协商,名为某驰法务公司为例,北京商报记者赶至该公司办公地进行探访求证,但并未发现该公司相关介绍,却是前述律所的办公场所。

据该律所前台人员称,某驰法务与这一律所实为一家公司,不过在北京商报记者后续咨询过程中,该说法又被该律所工作人员否认,在债务咨询的过程中,后者多次要求查看负债人本人贷款详情。

有消费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确实在多个平台刷到不少律所发放的逾期协商、债务优化广告,宣称为本地律所,与其住址仅有几公里的距离,因为离得近,有"资质",又往往伴随着"停息挂账""停止催收"等承诺,因此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了解。据一消费者透露,他目前背负了10余万元债务,律所收费在6000元左右。

针对具体商业模式以及相关业务是否合法合规,北京商报记者向该律所方面进行采访,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多套话术被平台打脸

这类打着"逾期协商""债务优化"的业务活动,实则已被多方定位为金融黑灰产。

一头部网贷公司相关负责人直言,当前市场上,部分以"律所""法务"名义开展的网贷债务托管业务存在显著风险,这些机构往往通过夸大宣传("百分百减免""三年免还"等)诱导消费者,与消费者签订的合同内容模糊不清,通过混淆关键信息等手段误导消费者,此外,其所谓"债务优化方案"中,实际可能涉及伪造材料、恶意投诉等违法违规行为,甚至导致消费者征信受损、被金融机构诉讼等严重后果。

例如,部分机构以"律所"名义开展业务,但所谓"债务托管"并非合理的法律服务范畴,其通过代接电话、隐瞒债务进展等方式干预正常信贷流程,已超出律师执业规范。

另外,多家网贷平台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此类看似专业的咨询,实则是黑灰产流水线的标准环节,从获取客户信息到最终收割,每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

"我们提醒广大消费者,应警惕和果断拒绝相关律所推出的逾期协商、债务优化方案,认清债务重组、债务规划等的本质及其背后隐藏的风险,应选择正规金融持牌机构办理业务,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切实增强防范意识,防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一金融业相关从业者说道。

"哪怕对方亮出律所资质,那也仅证明其执业合法性,并不意味着其推广的‘债务优化’模式合规,实际上涉嫌虚假宣传或误导消费者。"王蓬博直言,此类行为不仅侵害消费者财产权与信用,还助长金融欺诈,亟须识别与打击。

"有效遏制金融债务优化领域的黑灰产乱象,需要金融机构、平台方、监管部门及社会各方协同发力。"肖飒称。

北京商报金融调查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