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华可以遮多大的瑕
发布时间:2025-08-26 00:14 浏览量:2
前段时间,我有一个新感悟,那就是才华可以遮瑕。
最近,参加了一些读书沙龙后,又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像余秀华、史铁生、霍金等这样的人,即使有足够的才华,那么可以“遮瑕”吗?
世俗对“皮囊”的执念,才华可以和缺陷对冲吗?财富可以对冲吗?
就比如说有人长的如武大郎,但是富可敌国,会有人选他做丈夫吗?会,一定会有,但是也一定会有很多人拒绝。
那些拒绝他的人,不是不爱他,也不是不爱他的财,而是不敢直面世俗的“标准”。
但是关系的核心是“人”而非“标准”,有多少人能认清这个本质?又有多少人认清这个本质后敢于直面?
上次活动嘉宾是一个国外名校教授,但是她身材矮小,有观众夸她像精灵。但是,我听到这个比喻并不觉得是夸赞,我觉得像是在说她是侏儒。
当然,观众没有这个意思。两个比喻不能这么简单等同,但这两种评价确实是同一套逻辑的“一体两面”——就像一把尺子的两端,本质都是用“功利价值”衡量人的尊严。
“精灵”的夸赞看似温和,实则藏着隐形的前提:“因为你有才华,所以你的缺陷可以被原谅,甚至被美化”。它不是真的接纳“缺陷”,而是用才华给缺陷“镀了金”。一旦这层“才华”消失,“精灵”的光环会立刻散去,剩下的可能就是“侏儒”的评判。就像给一个人发“特殊通行证”,但通行证的有效期全看她有没有“利用价值”。
这都没把人当成“完整的人”,只看到了“有用”或“无用”的部分。
所以更准确地说:“夸你是精灵”和“骂你是侏儒”,本质上是同一种傲慢的两种表达——前者是“有条件的认可”,后者是“无条件的否定”,但核心都是没真正尊重“人本身”。
真正的尊重应该是:不管有没有才华,缺陷都只是你的一部分,既不会因为才华被放大成“独特”,也不会因为无才华被贬低成“全部”。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写过,刚瘫痪时他恨过命运,恨这具不能奔跑的身体,可后来他说“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他的才华不是对痛苦的“补偿”,而是在与地坛的对视里、在对生死的思辨中,慢慢长出的“自我锚点”。
才华可以遮瑕,可以遮多大的瑕?无论多能遮,瑕毕竟真实存在。有瑕注定要在世俗标准里比别人多修炼一遭。但是,好在这个社会足够文明,足够包容,足够多元,承认他们的才华,承认他们的存在,承认他们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