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德年奇事:穷书生中举娶三房,一年得七子,富豪求秘方闹笑话

发布时间:2025-08-27 06:00  浏览量:1

话说明朝宣德三年,山东东昌府聊城县东郭村,有个庄稼人叫苏老实,为人憨厚,一辈子就盼着独子苏景明能有出息。这苏景明年方十六,生得眉清目秀,读书又肯下苦功,村里人称“小秀才”,早早便与邻村柳家的闺女柳含烟定了亲。

柳家是做布庄生意的,家境殷实,柳含烟更是出了名的俊姑娘,针线活好,性子也爽利,两人青梅竹马,原是人人羡慕的一对。当时两家说好,等苏景明满十八岁,考个秀才功名,便风风光光完婚。

可天有不测风云,定亲后没仨月,苏老实被同村的泼皮李四哄骗,说帮人担保能赚些“利钱”,补贴家用供苏景明读书。苏老实没多想便应了,哪料那借钱的人本就没打算还,卷钱跑了,债主找上门,把苏家的几亩好地、两头耕牛全拉走了,还逼得苏老实借了高利贷。没半年工夫,原本还算宽裕的苏家,竟穷得连锅都快揭不开了。

柳家老爷柳富贵得知消息,当即就变了脸。他把柳含烟叫到跟前,拍着桌子说:“含烟!这苏家如今就是个烂泥坑,你嫁过去喝西北风啊?那苏景明就算读再多书,没了家底,这辈子也未必能出头!这婚,必须退!”

柳含烟急得眼泪直流,哭着求:“爹!景明哥不是没本事的人,他只是时运不济,您再等等……”可柳富贵铁了心,第二天就带着彩礼去了苏家,把退婚的话说得明明白白。

苏老实又羞又愧,当场就要跟柳富贵拼命,却被苏景明拉住了。这苏景明虽年轻,却比父亲沉得住气,他对着柳富贵作了个揖,轻声说:“柳伯父,婚事不成,不怪您,只怪我苏家没本事。但我苏景明在此立誓,三年之内,必当金榜题名,不负自己,也不负……曾经的情谊。”

柳富贵冷笑一声,没再说话,甩甩袖子走了。苏老实气得直骂自己“蠢货”,苏景明却反过来劝:“爹,别气了,钱没了可以再赚,功名没了才真的没指望。从今天起,我白天帮您种地,晚上挑灯读书,定要争口气!”

打那以后,苏景明确实拼了命。白天在地里干活,晒得黑黢黢的,手上磨出了血泡,晚上就着一盏油灯,读到后半夜。苏老实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也戒了烟袋,一门心思种地攒钱,供儿子读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宣德五年秋闱,十八岁的苏景明竟真的考中了举人!消息传回东郭村,整个村子都炸了锅。苏老实拿着喜报,哭着跑到村口的老槐树下,对着天空喊:“俺儿出息了!俺儿中举了!”

苏家一夜之间又扬眉吐气,上门道贺的人挤破了门槛。苏老实第一件事,就是给儿子张罗婚事。经人介绍,定下了临县沈秀才的女儿沈清瑶。这沈清瑶知书达理,模样清秀,听说苏景明人品好、有才华,当即就应了。

婚期定在一个月后,苏景明穿着崭新的举人服,骑着高头大马,身后跟着吹吹打打的迎亲队伍,一路往沈家去。巧的是,迎亲队伍正好要经过柳含烟家的布庄门口。

此时的柳含烟,自退婚后就没再许人。她心里始终惦记着苏景明,听说他中了举,又要娶亲,心里像堵了块石头。这天听见外面锣鼓喧天,她忍不住带着贴身丫鬟春桃出来看。

春桃眼尖,一眼就认出了马上的苏景明,拉着柳含烟的袖子说:“小姐!是苏举人!您看他多威风!当初若不是老爷硬要退婚,今天您就是他的新娘啊!”

这话像一把刀,扎得柳含烟心口发疼。她看着那支热闹的队伍,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转身就往闺房跑,扑在床上哭得撕心裂肺。春桃跟进来,又急又气:“小姐,哭有啥用啊?您再哭,沈姑娘也得进苏家的门!”

柳含烟猛地抬起头,眼里满是倔强:“春桃,我不能就这么算了!我心里装的一直是景明哥,我不想嫁别人!你说,我现在去找他,还来得及吗?”

春桃愣了一下,随即咬咬牙:“小姐,您要是真下定决心,咱就去!咱现在就去苏家,您直接跪在喜堂上,说您非苏举人不嫁,他们总不能把您赶走吧?”

柳含烟没多想,当即点头。春桃帮她找出一身压箱底的大红衣裙,又简单梳了个发髻,两人悄悄从后门溜出去,一路往苏家赶。

等她们到苏家时,院子里已经挤满了宾客。苏老实夫妇正忙着招呼人,看见柳含烟穿着红衣裙过来,都愣了。春桃扶着柳含烟,“扑通”一声就跪了下来。

柳含烟低着头,眼泪簌簌地掉,哽咽着说不出话。春桃赶紧开口:“苏叔、苏婶!我家小姐是柳含烟!她当年跟苏举人定过亲,是我家老爷嫌贫爱富,硬把婚退了!可我家小姐心里,从来就只有苏举人一个人,非他不嫁!今天听说苏举人娶亲,小姐拼了命也要来,求您二老可怜可怜她,收下她吧!若是不成,小姐说,她就一头撞死在这儿!”

柳含烟听着,哭得更凶了,肩膀一抽一抽的,模样楚楚可怜。苏老实夫妇本就觉得当年对不住柳含烟,再看她这般情真意切,心一下子就软了。苏老实赶紧上前扶她:“好孩子,快起来!这事儿不怪你,是我们苏家当年没本事……”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喧哗,苏景明牵着盖着红盖头的沈清瑶进来了。苏母赶紧拉着儿子和沈清瑶到一边,把柳含烟的事低声说了一遍,又叹着气说:“这姑娘对咱景明是一片痴心,人也不错,就是……”她话没说完,就担心地看着沈清瑶的红盖头。

院子里一下子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盯着沈清瑶,生怕她闹起来。可过了片刻,沈清瑶温婉的声音从盖头里传出来:“娘,景明哥,那位柳姐姐情深义重,我心里敬佩。若是你们不嫌弃,我愿与她姐妹相称,不分大小,一同侍奉景明哥,孝敬二老。”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惊呆了,随即又纷纷称赞沈清瑶大度。苏景明又惊又喜,赶紧对着沈清瑶作揖:“清瑶,委屈你了。”沈清瑶轻轻摇了摇头,没再说话。

苏老实见状,当即高声对宾客们说:“各位乡亲!今日是我苏家大喜的日子,还是双喜临门!我儿景明,今日要迎娶两位贤惠的儿媳!”

宾客们顿时欢呼起来,司仪刚要喊“一拜天地”,一个家丁突然连滚带爬地冲进来,大喊:“老爷!不好了!柳老爷带着人闯进来了!”

众人回头一看,只见柳富贵铁青着脸,带着几个家丁冲进院子。他一眼就看见穿着红衣裙站在苏景明身边的柳含烟,气得浑身发抖,指着苏老实骂:“苏老实!你个老东西!当年你家穷得叮当响,我退婚是为了我闺女好,你现在竟敢拐骗我闺女私奔!让她在这儿丢人现眼,我柳家的脸都被你丢尽了!”

接着,他又冲柳含烟吼:“孽障!还不快给我滚过来!你想气死你爹是不是?丢人现眼的东西!”又指着春桃骂:“还有你这死丫头!肯定是你出的馊主意,看我不打断你的腿!”说着,就要上前拉柳含烟。

柳含烟脸色煞白,猛地冲到柳富贵面前跪下,哭喊道:“爹!女儿不孝,但今天我必须把话说清楚!当年是您嫌苏家穷,不问我的心意就退了婚,不是景明哥负我!我心里早就认定了景明哥,今天来这儿,没人拐骗我,是我自己心甘情愿的!春桃是为了帮我,您不能怪她!您要是非要逼我回去,我就死在这儿!死了也是苏家的鬼!”

说着,她猛地从袖中抽出一把剪刀,抵在自己的心口!全场顿时哗然,宾客们都吓得不敢出声。苏景明赶紧冲过去,抓住柳含烟的手,又对着柳富贵深深一揖:“柳伯父,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当年我没能让您放心,让含烟受了委屈。但我对天发誓,此生必不负含烟,若您肯成全,我以后定当把您当亲爹一样孝敬,绝不让含烟受半点苦!”

村里的里长是个德高望重的老人,也赶紧上前劝:“富贵啊,你消消气。是你家退婚在前,含烟这丫头又这么刚烈,真要是闹出人命,你脸上也不好看啊!景明现在是举人老爷,人品又好,含烟跟着他,不会吃亏的。这事儿要是成了,也是一桩美谈,总比闹僵了好啊!”

周围的宾客也纷纷帮着劝说,柳富贵看着女儿手里的剪刀,又看看苏景明诚恳的样子,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最后狠狠一跺脚:“罢了罢了!女大不中留!我就当没生你这个闺女!以后你的事,我再也不管了!”说完,拉着老婆,灰溜溜地走了。

风波平息,苏家重新开始行礼。苏景明站在中间,左边是沈清瑶,右边是柳含烟,三人一同拜了天地,又拜了高堂,最后夫妻对拜。宾客们纷纷鼓掌喝彩,都说这是少见的美事。

婚后,苏老实夫妇原本还担心沈清瑶和柳含烟会闹别扭,可没想到,沈清瑶温婉大度,从不计较,柳含烟爽利明理,也懂得谦让,两人不仅不吵架,反而相处得像亲姐妹一样,一起伺候公婆,一起操持家务,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过了半个月,丫鬟春桃突然对柳含烟说:“小姐,如今您心愿得偿,跟沈姑娘也相处得好,我也该回家了。等您以后有了孩子,我再来看您。”

柳含烟一听就急了,拉着春桃的手不肯放。她跟春桃名为主仆,实则情同手足——当年苏家落魄时,春桃偷偷拿自己的月钱接济过苏景明;这次她能鼓起勇气来苏家,也是春桃帮的忙。柳含烟哪里舍得让她走?

她跟沈清瑶商量,沈清瑶听了,也觉得春桃忠心耿耿,是个难得的好姑娘,便说:“含烟妹妹,春桃姑娘对咱们有恩,又这般忠心,不如咱们跟公婆说说,让景明娶了春桃,给她一个名分,也好让她留在咱们身边。”

柳含烟一听,当即点头。两人一起去找苏老实夫妇,把想法说了。苏老实夫妇本就觉得春桃这丫头不错,又感念她的恩情,当即就答应了。

几天后,苏家简单办了个仪式,春桃也成了苏景明的妾室。苏景明感念春桃的忠心,待她也十分敬重,从不把她当下人看。

又过了一个月,柳富贵的气也消了,想起女儿,心里难免后悔当初的决定。他托人打听,得知柳含烟在苏家过得极好,跟沈清瑶、春桃相处融洽,公婆也疼她,便厚着脸皮,备了一份丰厚的嫁妆——说是“补送当年的嫁妆”,亲自上门赔罪。苏老实夫妇本就不是记仇的人,苏景明和柳含烟也盼着两家和好,当即就接纳了,两家自此重归于好。

沈清瑶的父母起初还觉得女儿跟柳含烟平起平坐,受了委屈,可后来亲自去苏家看了,见女儿笑得比以前还多,日子过得舒心,也就放下心来,不再计较。

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神奇的事儿发生了——沈清瑶、柳含烟,连带着春桃,竟然都怀了身孕!苏老实夫妇高兴得合不拢嘴,苏景明也特意请了大夫来家里照看,不让她们干重活。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先是沈清瑶,生下了一对龙凤胎,男孩虎头虎脑,女孩粉雕玉琢;接着柳含烟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哭声洪亮;最后春桃也生了,竟是三胞胎女儿,眉眼像极了春桃。

这下,刚满十九岁的苏景明,一下子得了三个儿子、四个女儿,共七个孩子!消息传出去,整个东昌府都轰动了,成了人人议论的奇事。

这事儿越传越远,连府城里的盐商周百万都听说了。这周百万家财万贯,妻妾娶了七八个,可年过半百,却连个儿子都没有,头发都快愁白了。听说苏景明十九岁就得了七子,他当即备了厚礼,坐着马车,快马加鞭就赶到了苏家。

一见到苏景明,周百万就拉着他的手,又是作揖又是鞠躬,满脸堆笑地说:“苏贤弟!苏老弟!您可真是神人啊!您这十九岁就得七子的本事,简直是通天了!快教教老哥,您到底有啥秘诀?只要能让我周家有后,多少钱我都愿意出!”

苏景明被他问得一愣,挠了挠后脑勺,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诚恳地说:“周老爷,您可别这么说,我哪有什么通天本事?要说秘诀,我琢磨着,兴许就是待人真心,不偏不倚,让家里人都舒心;再就是,晚上少琢磨些生意上的事儿,别熬夜,早点吹灯睡觉,作息安稳罢了。”

这话一出,旁边的苏老实、沈清瑶、柳含烟、春桃,还有来看热闹的乡邻,顿时哄堂大笑,笑得前仰后合,眼泪都快出来了。

周百万那张富态的脸,瞬间涨成了酱紫色,张着嘴,半天说不出一句话,站在原地,尴尬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他愣了半天,才讪讪地收起礼物,灰溜溜地坐马车走了。

自那以后,“苏举人早点吹灯睡觉”的“生子秘方”,还有他十九岁抱七子的传奇,就成了东昌府十里八乡茶余饭后的趣谈。有人说,苏景明是积了德,才得了这么多儿女;也有人说,是沈清瑶、柳含烟、春桃三位夫人贤良,才让苏家这么兴旺。

后来,苏景明又考中了进士,官至知府,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他的七个孩子长大后,也都有出息,有的读书做官,有的经商行善,苏家成了当地的名门望族。而那“早点吹灯睡觉”的秘方,也一代代传了下来,成了民间最接地气的“治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