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法学教授称,现在世界上没有一个“好的”犹太人
发布时间:2025-08-27 10:35 浏览量:1
本周二晚间,巴勒莫大学教授尼瓦拉再抛惊世骇俗之论,瞬间点燃网络激辩与政界声讨。这位西西里岛学者在脸书呼吁:"立即删除所有犹太'好友',即便他们自称反对以色列政府及军方所为"。
尼瓦拉宣称:"我们虽无力阻止'巴勒斯坦惨剧',但拉黑犹太人就是反抗信号"。他污蔑道:"所谓'好犹太人'用欺诈话术遮掩暴行本质"。其帖文更扬言这招"看似微小,实能让犹太人陷入孤立,迫使他们直面自身共谋的兽行"。
尼瓦拉曾定论"以色列无善类",诋毁"全民浸染道德瘟疫",更抛出"以色列国防军比纳粹战犯艾希曼更恶劣"的骇人类比:“艾希曼至少用奉命行事开脱,以军却以施暴为荣”。
当这枚舆论炸弹引爆,巴勒莫大学校长马西莫·米迪里紧急划清界限:"尼瓦拉言论纯属危险的文化挑衅,与本校学术精神背道而驰"。
意大利高教部长安娜·玛丽亚·贝尔尼尼在与校长通话后痛斥:"该教授不仅亵渎犹太民族,更践踏了所有信奉尊严价值者的底线"。
"立即删除所有犹太好友,即便他们自称反对以色列政府——因为所谓'好犹太人'用欺诈话术遮掩暴行本质。"巴勒莫大学尼瓦拉教授的这番话,像一记重拳砸在每个人心上。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我第一反应是这话太极端,但看着加沙每天传来的画面——被炸成废墟的学校、抱着孩子尸体痛哭的母亲、在废墟里找食物的老人——突然就懂了这种绝望。当文明社会的遮羞布被撕得粉碎,极端言论反而成了最真实的呐喊。
说实话,我们这些普通人能做什么?除了在社交媒体转发几张触目惊心的照片,除了在茶余饭后骂几句,还能怎样?尼瓦拉说"我们虽无力阻止'巴勒斯坦惨剧'",这话戳中了每个人的痛处。我们看着电视里的新闻主播用平静的语调念着死亡数字,就像在念天气预报一样平常。100个死者?200个?数字越来越大,我们的心却越来越麻木。
这位意大利教授把以军和纳粹相提并论,乍听刺耳,细想却让人脊背发凉。至少纳粹战犯最后还被审判了,而现在那些下令轰炸医院的人,可能明天还在国际会议上谈笑风生。更讽刺的是,你要是敢批评几句,马上就被扣上"反犹"的帽子。这世道,连说句真话都要先掂量掂量会不会被贴上标签。
有人说尼瓦拉是在煽动仇恨,但我倒觉得他是在撕破虚伪的面具。我们整天把"永不重演"挂在嘴边,但加沙的惨剧明明就在眼前重演。我们谴责历史上的纳粹,却对现在的暴行视而不见。这种选择性正义,比赤裸裸的邪恶更让人作呕。
在国际法领域,我们经常讨论"责任的阶梯"——从个人到国家再到国际社会。如今这个阶梯已经断裂:以色列政府拒绝遵守国际法院裁决,美国持续输送武器,欧洲各国嘴上说着人道主义却关闭边境,阿拉伯国家除了发表声明再无实际行动。当所有正常渠道都被堵死,像尼瓦拉这样的学者发出极端声音,又何尝不是一种绝望的警示?
说实话,写下这些文字时我感到深深的无力。我们仿佛在玩一个残忍的游戏:一边看着实时死亡数字跳动,一边修改着永远无法实现的和平方案。尼瓦拉的言论或许偏激,但至少撕下了温情的假面,逼我们直面一个血淋淋的问题:当法律失去牙齿,当道德成为装饰,我们还能拿什么来阻止屠杀?
我们这些普通人既不是政客也不是学者,改变不了国际局势,也制定不了政策。但至少我们可以不做沉默的大多数,至少可以拒绝被洗脑,至少能在看到不公时还敢说出那句:"这不对。"
尼瓦拉教授的言论不是解决方案,而是一面照妖镜。它照见的不是某个族群的善恶,而是整个国际社会的道德破产。在加沙的炮火声中,所有沉默者都成了共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