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前结婚被迫买的“老农保”,如今只能退200元本!
发布时间:2025-08-24 03:08 浏览量:1
红本红章,承诺养老,二十九年后,官方回应:没有养老系统,只能退本金。
1996年12月4日,四川宜宾长宁县的粟培与女友去镇政府民政办领结婚证,却被要求先缴纳200元购买一份养老保险。当时工作人员口头承诺,60岁后可以领取“工资”。
今年60岁的粟培老人本以为这笔投资能换来些许养老保障,却发现当初的承诺无法兑现。他持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手册》首页加盖着长宁县民政局公章,明确写着“本手册是计发保险待遇的依据”,如今却成一纸空文。
1 、婚姻捆绑保险
当年31岁的粟培回忆,当时不买保险就不给办结婚证。至少在他们镇上,那时结婚的人都被迫购买了这种保险。
缴费收据显示,收款时间为1996年12月4日,金额200元,加盖的是长宁县人民政府梅硐镇人民政府公章。粟培的结婚证登记日期也是同一天。
这种捆绑销售并非政策规定。四川绵阳多位退休民政干部表示,当年保险制度初立,民政部门确实推出过一些保险,但从未将保险与领结婚证捆绑,更未强制推行。
2 、二十九年的等待
粟培这些年在成都打工,没有购买其他社保,一心指望这个保险能提供些许养老保障。今年60岁了,他专门回长宁县咨询,却得到令人失望的消息。
社保局表示没有他的社保档案,理由是“当时社保局尚未成立”、“无存档记录”。由于盖章和收费都是民政局,建议他找民政局咨询。
长宁县民政局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直接告诉他没有“工资”。梅洞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看到证件后称是第一次见到这种“红本本”。
3 、官方回应
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向媒体确认,粟培确实有个“红本本”,但“当时并没有养老系统”。
工作人员表示:“我们也帮忙一级一级地问了,现在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退还当年的200元保险金”。
当被问及是否有其他解决方案时,这位工作人员甚至反问记者:“那不退钱咋个办呢,你给我们一个建议嘛?”。
4 、历史遗留问题
民政部1992年曾发布《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粟培购买的保险可能是在该背景下产生。在民间,不少人将1992年开始推行的农村养老保险称为“老农保”。
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后,各地陆续启动了“老农保”的“并、转、退”工作。
据央广网2014年4月报道,宜宾县(现宜宾市叙州区)当时全面展开了“老农保”退还工作,涉及全县26个乡镇38116人,退还资金886万余元。但粟培的保险却被遗漏了。
宜宾市其他地方早在2014年就全面清退了“老农保”,涉及数万人。
粟培的案例并非孤例。多位退休民政干部称,当年由基层民政部门推出的这些保险,有的后来被清退,有的与社保合并了。但像粟培这样一直到应该领取养老金时都未解决的情况,他们也是第一次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