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典型案例】顺义环卫:坚持市场化、科技化、人本化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8-27 17:02  浏览量:1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落实顺义区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工作部署,宣传顺义区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区国资委推出“国企改革典型案例”专栏,以典型案例带动改革深化。

坚持市场化、科技化、人本化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问题与挑战

顺义环卫在完成转企改制后,正处于从传统事业单位向市场化运营主体转型的关键阶段,企业在管理体制、设备效能及人员素质等方面面临较大挑战。一是管理体制与市场化需求适配不足,难以适应企业化运作要求;二是车辆设备老化与作业效能矛盾突出,“低效-高耗”的运行模式影响服务质量和成本控制;三是人员队伍短板制约公司发展,从业人员技能水平与职业素养不足,主动服务与创新意识亟待提升。

改革措施与成效

顺义环卫以“市场化破局、科技化赋能、人本化立基”为改革主线,制定《顺义环卫三年战略规划(2025-2027年)》,系统性攻克转企改制后的精细化管理难题,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化规范管理

拓展市场化业务

一是开展“规范管理提升年”活动。聚焦公司转企初期“劲头不足、变革能力不强”等问题,制定了涵盖思想作风转变、制度执行规范等9大板块的工作方案,2024年共修订制度40余项,细化岗位职责,完善内控体系,推动管理提质增效。二是主动参与主营业务投标项目。积极参与市场竞争,2024年成功中标11个环卫项目,覆盖道路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清运等领域,总金额达9700万元。三是拓展合作渠道。创新推行“一活动一方案”服务标准,以专业化保障能力承接北京国际车展、燕京啤酒节等重大活动,通过预处理、动态保洁、清场收尾全流程标准化服务,树立转型后的品牌标杆形象。

推动设备迭代

抓实精细化管理

一是加速新能源转型。2024年完成59台新能源作业车辆采购,淘汰67台老旧柴油及天然气车辆,实现作业效能与环保效益双提升,助力“双碳”目标落地。二是实施精细化管理。创新推行“一车一档”动态管理模式,基于里程、维修、油耗等数据优化维保策略,2024年维修成本同比下降300万元,车辆管理科学化水平显著提升。三是创新作业模式。引入深度洗地车、道路养护车等专业设备,优化“人机协同”流程,推动环卫作业向精细化升级。全年道路尘土残存量检测稳居平原新城组首位,为顺义区获评“全国文明城区”贡献国企力量。

强化队伍建设

创新激励机制

一是分层分类精准培训。针对一线人员开展作业规范、设备操作等实操培训,面向管理人员强化管理理念、应急处理等能力提升,2024年分层开展专项培训39场,实现靶向施训、全员覆盖,为业务高效开展奠定人才基础。二是制定拓展激励方案。为挖掘市场拓展潜力,公司制定了《垃圾清运业务拓展激励方案(试行)》,将职工激励与业务拓展直接挂钩,职工成功拓展业务即可按规定获得相应奖励,有效调动了全员参与市场开发的积极性。三是优化绩效考核机制。推行全员绩效考核,建立“以实绩定奖惩”评价体系,明确将年度评优、晋升机会等资源向业绩突出者倾斜,对未达标人员实施绩效扣减、岗位复训等约束措施,干部职工积极性显著增强,形成“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氛围。

经验与启示

一是把市场化作为发展的重点。突破传统模式,主动拓展市场业务,通过成本管控与效益优化,以竞争机制激发企业活力。二是把科技化作为发展的关键。推进新能源设备升级与全流程车辆管理,结合精细作业模式,依托数据驱动和制度创新实现降本增效。三是把人本化作为发展的根本。开展差异化培训提升职工技能,坚持刚性考核与柔性激励相结合,营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