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雷“网推所”陷阱?广东将出台相关规范

发布时间:2025-08-27 21:05  浏览量:1

一些持有执业许可证的律所,通过互联网虚假宣传、疯狂揽案,在收取数千上万元费用后,便消极怠工甚至直接“失联”,让案件当事人本就艰难的维权之路雪上加霜。8月26日,广东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李燕梅带队上线广东“民声热线”节目,针对节目组关于“网推所”的调查,李燕梅表示,将指导省律协尽快出台关于网络推广和承揽业务方面的指引。

2024年9月,深圳的张先生为了追回一笔困扰已久的欠款,准备寻求法律帮助,在抖音推广中,一则“广东赛格律师事务所”的广告吸引了他的注意。抱着对专业机构的信任,张先生支付了680元费用。律师很快给张先生出示了一份被告账户“流水”,律所声称被告账户里有足够的钱,暗示追回欠款的概率很大。张先生信以为真,又支付了一笔四千多元的律师费。然而,钱款一到账,案件处理就陷入了停滞。

交了钱之后张先生从来就没有接到一个电话,他主动微信联系了律师,结果律师写了一份乱七八糟的起诉材料,被法院给退回了。后来,张先生自己起诉打赢官司后,法院才告知,被告的账户里,只剩下区区40元。此时,张先生才幡然醒悟,当初律所展示的所谓账户流水,很可能只是为了引诱他再次交钱的手段。

张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记者在社交平台上,以“广东赛格律师事务所”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便能发现许多“避雷帖”,经历与张先生相似。“网推所”利用网络广告,通过免费咨询或低价代理费作为诱饵。一旦客户“上钩”并支付数千元不等的“律师费”后,服务便迅速停滞,负责接洽的人员也销声匿迹。这种通过虚假承诺和“收钱后失联”的方式,让不少求助者在付出了时间和金钱后,维权之路反而陷入了困境。

当互联网推广让法律服务变得“触手可及”,当“网推所”的投诉遍布全国,我们现有的监管流程和处罚机制是否已经严重滞后?维权者的损失,最终该由谁来兜底?

广东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李燕梅回应表示,省厅今年上半年专门发文作出过部署,要求各市对这种“网推所”,一个是要重点关注列单管理,第二个是要从严从快处理。她说,“网推所”是一个新生事物,不管是从律师法,还是现有的行政法规,都没有直接针对“网推所”的行业规范、没有专门的规定,所以确实也存在缺失,已经要求律师协会制定相应的规定,争取尽快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