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知面不知心,释永信“倒台”后,才明白于东来的含金量有多高
发布时间:2025-08-27 21:50 浏览量:1
文|非主流少年
一个身披袈裟却“敛财无数”,一个满身铜臭却“功德无量”。
和尚本该普渡众生,却在花花世界迷失本心。
商人本重利,却在大千世界普渡众生。
很多人都调侃,释永信和于东来好像拿错了人生剧本。
对比这两个人的人生经历就会发现,原来释永信的“倒台”是必然的。
正是因为释永信的存在,才更加显示出于东来的含金量有多高。
释永信一个安徽人,却跑到河南当和尚。
试想在当年那个年代,一个有文化的人,不好好找工作,却跑到异乡当和尚。
换作是谁都会觉得这个人恐怕是疯了。
但是万万没想到,正是这么一个看似“疯狂”的举动,却误打误撞造就了释永信的“商业帝国”。
1981年,释永信出家,去少林寺拜了方丈为师。
虽然顶着方丈弟子这个名头,可是释永信却不满足于此。
那段时间,释永信经常到北京和江西等地进行游学。
一边广交人脉,一边通过学习提升自我。
就这样一直到了1987年,释永信的师傅圆寂,而他也顺理成章的接管了少林寺。
从此以后,释永信在少林寺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而这正是他创造“商业帝国”的第一步。
释永信刚去少林寺没多久,李连杰就拍了一部《少林寺》,当时这部作品火遍全国。
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阵武术热潮。
头脑灵光的释永信抓住了这个机会,在自己全面接管少林寺的事务以后,马上就成立了少林寺武术队。
这也为日后的武僧表演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少林寺能够名扬全国,武僧表演团队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后来的日子里,释永信带领着武僧表演团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巡演。
在这样的大肆宣传下,很快,少林寺的名头就响遍了全国,甚至走向了国际。
就连海外也设置着少林文化中心,通过引起一些外国人对中国武术的好奇,还为他们设置了一些武术课程。
这些行为给释永信带来了不少的收获。
而有了钱以后,释永信也没闲着,把少林寺里里外外全都翻修了一遍,还举办了各种活动。
比如售卖平安香、开设收费的武术表演、创办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售卖少林寺元素的物品等等。
经过释永信这么一折腾,他还真赚了个盆满钵满。
尽管他天天念经,却也压不住心中的贪欲。
哪怕已经实现财富自由,但释永信还想要更多。
所以之后释永信将手伸到了“公款”上面。
俗话说得好,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的释永信还是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后来的他因为涉嫌“挪用公款”而被带走调查。
同时被曝光的还有“包养情妇”,甚至网传他还有很多私生子。
这件事情一出,释永信马上从一个风光的方丈,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老鼠。
将来还可能面临着牢狱之灾。
原本释永信头脑灵活,被称为中国首位拥有MBA学位的方丈。
只要他安分守己,绝对可以在佛界混得风生水起。
奈何,释永信贪心不足蛇吞象,最终因为自己的贪婪而付出了代价。
而与释永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胖东来的老板:于东来。
说起来,于东来和释永信还是有共同点的,比如两个人都在河南发展,都很有商业头脑,也都坐过牢。
不过和释永信不同的是,于东来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河南人。
之所以在河南做生意,也是因为这里是自己的家乡。
小时候的于东来家里条件一般,所以他本身受教育程度也比较低。
年轻的时候走过很多弯路,做过倒卖电影票、卖花生、冰棍等工作。
之前的他甚至因为嫌弃正规渠道来钱慢,最后进行非法倒卖,直接把自己送进了牢房,还背上了30万元的债务。
等到于东来出来之后,意识到这种倒卖生意是不长久的,于是向亲戚朋友们东拼西凑,借钱开了一家烟酒小店。
开这家店的过程中,于东来突然发现,自己给顾客让利,和顾客拉家常,竟然拉了不少回头客。
也是到这里,于东来突然参悟了做生意的真谛,那就是“用真品换真心”。
于是后来的于东来改变了自己的路线,用最大的真诚来对待每一个顾客。
服务质量提升以后,店内的业绩也是突飞猛进。
后来于东来还开了很多连锁店,胖东来这个品牌的名字也家喻户晓。
大家都知道,在这里买的东西如果质量不好,可以退换货;
在这里买的衣服也可以免费熨烫干洗。
而且胖东来的种类丰富,直接涵盖了休闲,娱乐,餐饮等各方面。
服务质量又好,东西也有保障,哪个消费者能拒绝这样一家店铺呢?
让人意外的是,在获得了万贯家财之后,于东来并没有迷失了本心。
反而作出了很多公益举动,比如在招募店员的时候,会考虑退伍军人优先。
别的公司恨不得让员工给自己免费打工,而于东来则每天担心员工吃不好,穿不暖。
他提倡高薪资、高福利,给每个打工人都提供最好的平台和待遇。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理念,导致胖东来的很多员工上班的时候都活力满满。
之前接受采访的时候,于东来就表示,挣个钱光揣自己兜里,去展现我多有钱,这些人其实都是内在的懦弱。
短短一句话,就透露了于东来的格局。
不管自己赚了多少的钱,于东来都谨记自己的初心。
又是捐款,又是抗震救灾的,在这些公益活动方面也没少忙活。
而且胖东来这个集团,确实给很多打工人都造就了很大的福利。
少林寺和胖东来,同样都是河南的产业,可是释永信和于东来两个人却作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
一个伪装君子,高高在上的敛财,一个面向群众,时刻为打工人着想。
俗话说得好,知人知面不知心。
谁也没想到,堂堂一个少林寺的方丈,最后竟然比不过一个劳改人员,还真是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