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贪心掌柜强抢猪!村民齐心护神猪,恶人本应得

发布时间:2025-08-27 19:29  浏览量:1

民国二十一年,沂蒙山下的李家坳,下了场能埋到膝盖的大雪。村里的猎户李老栓,背着空猎枪往家走——雪太大,连兔子都躲在洞里不出来,忙活了一天,啥也没打着。

快到村口时,他听见路边的草垛里有“哼哼”的声音,像奶娃子哭。李老栓扒开雪一看,心一下子揪紧了:草垛里蜷着个小猪娃,浑身冻得发紫,身上的毛不是常见的黑或白,而是泛着淡淡的金棕色,四只蹄子尖儿竟有点发亮,像沾了层薄金粉。

你小时候见过特别的小动物不?老人常说,山里的生灵要是长了异相,多半有灵性,要么是祥瑞,要么碰不得。李老栓年轻时听村里的老秀才说过,“麟凤龟龙,谓之四灵”,连带着身上带“金”带“彩”的小兽,都得敬着点。

他解开棉袄,把小猪娃裹在怀里,一路小跑回了家。媳妇王桂兰正坐在灶前烧火,见他怀里揣着东西,还动了动,吓了一跳:“你这是掏了谁家的娃?”

“啥娃,是个猪娃!”李老栓把小猪娃放在炕上,拿被子裹好,“你看这毛色,还有这蹄子,怪得很。雪地里捡的,再晚一步就冻硬了。”

王桂兰凑过去一看,也稀罕:“活了这么大,没见过这样的猪。咱村老张家的母猪前阵子刚下崽,要不先让它喂奶?”

李老栓点点头,赶紧把小猪娃抱到张家。老张家的母猪也通人性,闻了闻小猪娃,竟真的让它凑到奶头边。小猪娃饿坏了,叼着奶头猛吸,不一会儿就哼哼着睡着了。

打那天起,这小猪娃就留在了李家。李老栓给它取名“金蹄”,因为那四只蹄尖儿,越养越亮,太阳一照,真跟镀了金似的。金蹄也怪,不跟别的猪抢食,吃的也少,却长得飞快,三个月就比同龄的猪壮一圈,还特别通人性——李老栓喊它名字,它会摇着尾巴跑过来;王桂兰去喂猪,它会先让别的猪吃,自己最后才凑过去。

村里的人都来看新鲜,有的说:“老栓,你这猪是神猪吧?说不定能给咱村带来福气!”也有的说:“我看是灾星,异相的东西都不吉利,趁早卖了或杀了!”

说这话的是村里的张屠户。张屠户心黑,总想着低价把金蹄买走,杀了卖肉——他觉得金蹄毛色特别,肉说不定能卖个好价钱。有天他拎着两斤肉找上门,对李老栓说:“老栓,你这猪我给你五块大洋,你卖我。这猪看着壮,杀了能出不少肉,你稳赚!”

李老栓当时正在给金蹄添食,听了这话,把食桶往地上一放:“张屠户,金蹄是我救回来的,不是用来杀的。你要是想吃肉,去买别家的猪,别打它的主意!”

张屠户碰了一鼻子灰,悻悻地走了,嘴里还嘟囔:“等着吧,早晚让你后悔!”

王桂兰有点担心:“老栓,张屠户可不是善茬,他会不会使坏?”

李老栓摸了摸金蹄的头,金蹄用鼻子蹭了蹭他的手。他笑了:“别怕,金蹄通人性,不会让他欺负的。再说,咱行得正坐得端,他能咋地?”

你还别说,没过几天,张屠户真出事了——他去邻村收猪,路上摔进了雪窟窿,多亏路过的人把他救上来,不然就冻僵了。村里人都说,是他想打金蹄的主意,遭了报应。张屠户自己也吓着了,再也没提买金蹄的事。

转年开春,沂蒙山下闹了旱灾。从清明到夏至,没下过一场透雨,地里的麦子长得比杂草还矮,河沟里的水也干了,村民们都愁坏了——再不下雨,今年就得颗粒无收。

李老栓家也一样,种的两亩麦子,叶子都黄了。他每天早上都去地里看,蹲在田埂上叹气:“这日子可咋过啊,麦子收不上来,冬天就得饿肚子。”

金蹄像是看懂了他的愁,每天早上都跟着他去地里,在田埂上转来转去,用鼻子拱着地,像是在找什么。李老栓一开始没在意,直到有天早上,金蹄突然对着一块地“哼哼”叫,还用蹄子刨地。

李老栓走过去,蹲下来扒开土一看,眼睛亮了——土里埋着些不起眼的草根,根须很粗,还带着点潮气。他想起村里的老中医说过,有一种叫“水根草”的植物,根里能存水,要是地里有这草,说明底下有水源。

他赶紧回家拿了锄头,在金蹄刨地的地方往下挖。挖了有两尺深,突然涌出一股清水,虽然不多,但顺着土缝往地里渗。李老栓又惊又喜,赶紧喊来王桂兰,两人在旁边挖了个小坑,把水存起来,再一勺一勺地浇到麦子地里。

没想到,这水像是有灵性,浇过的麦子,第二天就直起了腰,叶子也慢慢变绿了。李老栓赶紧把这事告诉了村里的人,大家都跟着来挖,果然在不少地方挖到了水源。虽然水不多,但靠着这些水,村里的麦子总算保住了一半。

村里人都说是金蹄救了大家,纷纷提着鸡蛋、红糖来谢李老栓。张屠户也来了,挠着头说:“老栓,以前是我不对,金蹄真是神猪,我以后再也不打它主意了。”

李老栓笑着说:“都是乡里乡亲的,客气啥。金蹄也是咱村的福气,以后大家都多照看着点。”

可旱灾刚过,又出了新麻烦——村里的猪开始闹瘟疫,老张家的母猪,还有好几家的小猪,都病倒了,不吃不喝,没几天就死了。张屠户杀了两头病猪,想偷偷卖掉,结果吃了肉的人都上吐下泻,差点出人命。

村里人心惶惶,都怕自家的猪也染病。王桂兰也担心金蹄,每天都给金蹄的圈舍消毒,还熬了草药水给它喝。奇怪的是,金蹄一点事都没有,还是照样吃,照样睡,每天跟着李老栓去地里转。

有天,村里的王阿婆家里的小猪也病了,躺在圈里哼哼,眼看就要不行了。王阿婆哭着来找李老栓:“老栓,你家金蹄有灵性,能不能让它去看看我家的猪?说不定能有办法。”

李老栓有点犹豫——他也不知道金蹄能不能帮上忙。可看着王阿婆哭红的眼睛,他还是点了点头,带着金蹄去了王阿婆家。

金蹄一进猪圈,就凑到病猪身边,用鼻子闻了闻,然后转身走到院子里,对着一棵老槐树“哼哼”叫。李老栓和王阿婆跟着过去,金蹄用蹄子刨了刨树下的土,露出了一些绿色的叶子。

王阿婆一看,说:“这是‘猪耳草’啊,以前老辈人说过,这草能治猪的小病,可不知道能不能治瘟疫。”

李老栓说:“死马当活马医,试试吧。”他摘了些猪耳草,熬成水,灌给病猪喝。没想到,第二天早上,病猪竟然能站起来了,还吃了点食。

王阿婆高兴坏了,赶紧把这事告诉了村里的人。大家都去摘猪耳草,熬水给家里的猪喝。没过几天,村里的猪就都好了,瘟疫也过去了。

村里人更把金蹄当成了神猪,每次路过李老栓家,都会隔着墙跟金蹄打招呼,有的还会给金蹄带点红薯、玉米。李老栓也更疼金蹄了,每天都给它刷毛,晚上还会在猪圈里点盏灯,怕它冷。

金蹄的名声,慢慢传到了山外的镇上。镇上有个“福源”当铺的王掌柜,是个出了名的贪心鬼,什么稀罕东西都想弄到手。他听说李家坳有只金蹄猪,能找水、能治病,就动了歪心思——他想把金蹄买下来,要么献给城里的大官换个官做,要么放在当铺里当“镇铺之宝”,吸引顾客。

王掌柜带着两个伙计,骑着马来到李家坳,找到李老栓家。他一进门,就看见金蹄在院子里晒太阳,毛色在太阳下闪着光,蹄子尖儿亮得晃眼。王掌柜眼睛都直了,赶紧走过去,想摸金蹄,却被金蹄躲开了,还对着他“哼哼”叫,像是在警告他。

李老栓皱着眉说:“王掌柜,你有啥事?”

王掌柜回过神,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放在桌上:“老栓,这是五十块大洋,你把金蹄卖给我。你想想,有了这银子,你能盖新房,买好地,这辈子都不愁吃穿了。”

李老栓看都没看银子:“王掌柜,金蹄是我的家人,不是用来卖的。你还是走吧。”

“家人?”王掌柜冷笑一声,“一只猪而已,能当啥家人?我再给你加五十块,一百块大洋,这可是天价了!”

李老栓还是摇头:“多少钱我都不卖。你要是再纠缠,我就喊村里人了。”

王掌柜见软的不行,就想来硬的。他给两个伙计使了个眼色,两个伙计就想上前抓金蹄。可金蹄特别灵活,一下子就躲开了,还对着伙计们“哼哼”叫,把两个伙计吓得不敢动。

王掌柜气得脸都红了:“李老栓,你别给脸不要脸!我告诉你,这金蹄我今天必须带走!你要是不答应,我就去官府告你,说你私藏‘妖物’,危害乡里!”

李老栓也火了:“你敢!金蹄是好猪,救了咱村多少人,村里人都能作证!你要是敢告,我就跟你去官府,让官老爷评评理!”

就在这时,村里的人听见动静,都围了过来。刘老栓是村里的老支书,他看着王掌柜说:“王掌柜,你想抢我们村的金蹄,没门!金蹄是我们村的福气,谁也别想带走!”

村民们也跟着喊:“对!谁也别想带走金蹄!”

王掌柜看着围着他的村民,个个都瞪着眼睛,心里有点发怵。他知道,要是真闹起来,他讨不到好,只好悻悻地说:“好,你们等着,我不会就这么算了的!”说完,带着伙计们骑马走了。

村民们都松了口气。刘老栓拍了拍李老栓的肩膀:“老栓,别担心,有我们在,没人能带走金蹄。”

李老栓点点头,摸了摸金蹄的头,金蹄用鼻子蹭了蹭他的手,像是在说“谢谢”。

可王掌柜没真的放弃。过了几天,他又想出了个坏主意——他花钱买通了张屠户,让张屠户晚上偷偷把金蹄偷走,送到镇上给他。张屠户一开始不愿意,可架不住王掌柜给的钱太多,又想起以前被李老栓拒绝的事,就答应了。

那天晚上,张屠户趁着天黑,溜到李老栓家的猪圈外。他知道金蹄通人性,不敢硬来,就把掺了安眠药的馒头扔进猪圈。金蹄闻了闻馒头,没吃——它好像知道馒头有问题。

张屠户急了,又想爬进猪圈,可刚爬到墙上,就被金蹄用蹄子踹了下来,摔了个屁股墩。他疼得龇牙咧嘴,刚想爬起来,就听见李老栓的声音:“张屠户,你在干啥!”

原来李老栓晚上睡不着,总担心金蹄出事,就起来查看。他看见张屠户爬墙,赶紧喊了起来。村里的巡逻队也赶来了,把张屠户抓了个现行。

张屠户没办法,只好把王掌柜买通他的事说了出来。第二天,李老栓带着村民,拿着张屠户的供词,去镇上的官府告了王掌柜。官老爷一看供词,又听了村民们说的金蹄救村的事,气得拍了桌子,把王掌柜传了过来,打了他二十大板,还罚了他二百块大洋,让他再也不许打金蹄的主意。

王掌柜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挨了打,还赔了钱,在镇上丢尽了脸。张屠户也被村里人骂了一顿,再也抬不起头。

日子一天天过,金蹄在李家坳住了五年,长得又高又壮,比普通的猪大一圈,毛色更亮了,蹄子尖儿像真的镀了金。李老栓也老了,背有点驼,眼睛也花了,但每天还是会给金蹄添食、刷毛,跟它说话。

这年秋天,沂蒙山区下了场暴雨,连续下了三天三夜,山上的石头和泥土被冲下来,堵了村里的路,还淹了不少田地。更吓人的是,村里的后山开始滑坡,泥土和石头不断往下滚,眼看就要淹到村里了。

村里的人都慌了,不知道该往哪儿逃。刘老栓召集大家开会,说:“后山滑坡越来越厉害,村里待不了了,得赶紧转移。可路都被堵了,不知道往哪儿走啊!”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没主意。有的说往东边逃,有的说往西边逃,可谁也不知道哪条路没被堵。

就在这时,金蹄突然从猪圈里跑出来,对着村外的一条小路“哼哼”叫,还用蹄子指了指小路的方向。李老栓一看,那条路是平时上山砍柴的路,比较偏僻,不知道有没有被堵。

“金蹄是不是想带我们走这条路?”李老栓说。

村民们有点犹豫——那条路又窄又陡,平时很少有人走,现在下着雨,更难走了。可看着金蹄坚定的样子,又想起以前金蹄救过村,大家还是决定试试。

刘老栓说:“大家听金蹄的,跟着它走!老弱病残走在中间,年轻人在两边护着!”

大家收拾了点东西,跟着金蹄往小路走。金蹄走在最前面,遇到坑洼的地方,会停下来“哼哼”叫,提醒大家小心;遇到被树枝挡住的路,会用身子把树枝撞开。

走了大概一个时辰,前面突然出现了一片开阔地,是个废弃的山神庙,屋顶虽然有点破,但能遮雨,周围也没有滑坡的危险。大家都松了口气,纷纷说:“幸好有金蹄,不然我们都不知道往哪儿逃!”

李老栓看着金蹄,眼里满是感激:“金蹄,谢谢你啊,又救了我们一次。”金蹄摇着尾巴,蹭了蹭他的手。

大家在山神庙里住了三天,雨停了,滑坡也停了。村里的人回去一看,不少房子被泥土埋了,田地也毁了,但幸好大家都没事。刘老栓说:“这都是金蹄的功劳,要是没有它,我们说不定都被埋在村里了。”

村里的人商量后,决定在山神庙旁边给金蹄立个牌位,写上“金蹄神猪之位”,每年都来祭拜。李老栓也说:“以后金蹄老了,走了,我就把它埋在山神庙旁边,让它永远守护着我们李家坳。”

从那以后,金蹄的名声更响了,不仅附近的村子知道,连城里的人都听说了沂蒙山下有只神猪,有的还专门来李家坳看金蹄,给它带好吃的。李老栓也不拒绝,只是跟大家说:“金蹄就是只普通的猪,只是通人性,喜欢帮人。大家不用把它当神,好好待它就行。”

又过了五年,金蹄十岁了,相当于人的七十多岁,老了。它走得慢了,毛色也没以前亮了,蹄子尖儿的金光也淡了,但还是喜欢跟着李老栓去地里转,只是转一会儿就会累,得躺在田埂上休息。

李老栓也更老了,七十多岁了,耳朵有点聋,眼睛也更花了,但每天还是会给金蹄刷毛、添食,跟它说村里的新鲜事:“金蹄啊,村里的小石头考上大学了,是咱村第一个大学生;老张家的孙子娶媳妇了,办了十几桌酒;今年的麦子收成好,大家都能吃饱饭了……”

金蹄虽然老了,但还是能听懂,会用鼻子蹭蹭李老栓的手,像是在回应他的话。王桂兰看着金蹄,总忍不住抹眼泪:“老栓,你说金蹄要是走了,咱可咋整?”李老栓叹了口气:“生老病死,都是命。金蹄陪了咱这么多年,帮了咱村这么多人,已经够了。咱好好陪它走完最后一段路,就好。”

这年冬天,特别冷。金蹄病了,不吃不喝,躺在猪圈里,连眼睛都懒得睁。李老栓急坏了,请了镇上的兽医来看。兽医把了脉,摇着头说:“老栓叔,金蹄太老了,器官都衰竭了,我也没办法。你多陪陪它吧。”

李老栓坐在猪圈里,守着金蹄,给它盖了厚厚的被子,还把家里仅存的一点红糖熬成水,用勺子一点点喂给它。金蹄勉强喝了几口,然后慢慢睁开眼睛,看着李老栓,用最后一点力气,蹭了蹭他的手,就再也不动了。

李老栓抱着金蹄,哭得像个孩子。王桂兰也在旁边哭,村里的人听说金蹄走了,都来李老栓家,有的安慰李老栓,有的帮着打理后事。刘老栓说:“金蹄是咱村的恩人,咱得风风光光地送它走。”

村里的人凑钱,给金蹄打了个木棺材,还做了件小衣服,给金蹄穿上。下葬那天,村里男女老少都来了,跟着棺材往山神庙走。张屠户也来了,低着头,手里拿着一束晒干的猪耳草,放在金蹄的坟前:“金蹄,以前是我不对,你别往心里去。你是好猪,是咱村的福气。”

大家在金蹄的坟前立了块石碑,上面刻着“金蹄神猪之墓”,还刻了一行小字:“民国二十一年雪夜救,寻水治疫引生路,守护李家坳二十载”。李老栓在坟前磕了三个头,说:“金蹄,你放心,咱李家坳的人,不会忘了你。以后每年,我都来给你送吃的,跟你说村里的事。”

金蹄走后,李老栓像丢了魂似的,每天都去金蹄的坟前坐一会儿,跟它说说话,就像金蹄还在的时候一样。王桂兰怕他出事,总陪着他一起去。村里人也常去金蹄的坟前看看,给它扫扫坟,摆点吃的。

过了半年,李老栓家的母猪下崽了。有一只小猪娃,毛色跟金蹄小时候一模一样,也是金棕色,蹄子尖儿泛着淡淡的金光。李老栓看到这只小猪娃,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这分明就是金蹄的“影子”啊!

他给这只小猪娃取名“小金蹄”,像疼金蹄一样疼它。小金蹄也跟金蹄一样,通人性,不跟别的猪抢食,还喜欢跟着李老栓去地里转。有一次,村里的孩子在河边玩,不小心掉进了水里,小金蹄正好在旁边,赶紧跑到村里,对着李老栓“哼哼”叫,还用蹄子拉他的裤腿。李老栓跟着小金蹄跑到河边,把孩子救了上来。

村里人都说:“这小金蹄,就是金蹄转世,来继续守护咱李家坳了!”

后来,李老栓走了,走的时候,手里还攥着一把金蹄生前最喜欢吃的玉米。王桂兰把他和金蹄埋在了一起,就在山神庙旁边,小金蹄经常会去坟前待一会儿,像是在陪他们。

小金蹄慢慢长大,也像金蹄一样,帮着村里的人——天旱的时候,它会领着大家找水源;村里的猪生病的时候,它会找猪耳草;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会提醒大家。李家坳的人,也像疼金蹄一样疼小金蹄,把它当成村里的一员。

再后来,小金蹄也老了,走了,村里又有了一只跟金蹄、小金蹄一模一样的小猪娃,大家还是叫它“金蹄”。就这样,一代又一代,李家坳总有一只“金蹄”猪,守护着村里的人。

现在的李家坳,早就不是以前的小村子了,盖起了小洋楼,修了公路,通了网络。但村里的人,还是没忘了金蹄——山神庙旁边的石碑还在,每年清明,大家都会去金蹄的坟前上供;村里的老人,还会给孩子们讲金蹄的故事,讲它雪夜被救、寻水治疫、引路逃生的事。

孩子们听了,都会问:“爷爷,奶奶,现在的金蹄,还是以前的金蹄吗?”老人会笑着说:“是,也不是。但不管是哪一代金蹄,都跟以前的金蹄一样,心里装着咱李家坳,装着村里的人。”

你要是去李家坳,还能看到那只“金蹄”猪,它可能正躺在院子里晒太阳,也可能跟着村民去地里转。村民们会跟你说:“这金蹄啊,是咱村的福气。它告诉咱,不管是动物还是人,只要心里有善,肯帮忙,就能得到大家的尊敬和爱护。”

最后跟大家说一句,这个故事是沂蒙山下李家坳的民间传说,里面的“金蹄猪”是古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想象,也是对“善良助人”品质的歌颂。咱们听故事,主要是感受金蹄的通人性、李老栓的淳朴,还有村民们的互助温暖,至于“神猪显灵”,是古人对生活的浪漫寄托,咱们理性看待就好啦。你们那儿有没有类似的,关于“动物助人”的传说?评论区告诉我,下次我再讲给大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