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红色酷吏:克格勃创立者捷尔任斯基

发布时间:2025-08-15 15:57  浏览量:1

费利克斯·捷尔任斯基(1877—1926)是苏联早期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他一生几乎与暴力革命、秘密警察和政治恐怖紧密相连,既是布尔什维克政权的奠基者之一,也是开启制度化政治镇压的关键人物。

在苏联官方话语中,他是“钢铁的菲利克斯”,象征着忠诚与廉洁;在批评者眼中,他则是“红色屠夫”,代表着恐怖与无情。

我在小时候阅读过赞扬他的《捷尔任斯基传》,我感到,即使在苏联共产党内部,他也很有争议,树敌不少。

一、贵族出身的革命者

捷尔任斯基出身于波兰立陶宛联邦的没落贵族家庭,家族拥有萨姆孙纹章。青年时代,他在维尔纽斯求学期间因参与革命活动被学校开除,旋即投身民族解放与社会主义运动。1895年,他加入立陶宛社会民主党,1899年又成为波兰王国和立陶宛社会民主党的创始人之一。

在随后的二十余年中,他多次因革命活动被捕、流放西伯利亚,也多次越狱逃亡。这段长期的监禁与流放生活,使他形成了近乎苦行僧式的性格:节制、坚毅、冷峻,不恋享乐,不惧牺牲。这种气质后来为他赢得了“钢铁的菲利克斯”之称。

节制、坚毅、冷峻,不恋享乐,不惧牺牲的捷尔任斯基

二、契卡的缔造与权力扩张

1917年十月革命后,捷尔任斯基迅速获得列宁信任,被任命筹建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简称契卡),这是苏联情报与安全体系的开端,后来演变为内务人民委员部与克格勃(KGB)的前身。

契卡在他领导下迅速扩张权力,几乎不受司法约束,拥有逮捕、审讯、处决的全权。列宁给予其巨大的政治背书,允许契卡以任何必要手段消灭被认定为“反革命”的力量。这套体系不仅对外镇压白军与外国干涉势力,也针对党内异见与普通民众展开清洗。

三、“红色恐怖”

1918年8月,列宁遇刺受伤后,布尔什维克政权宣布进入“红色恐怖”状态,捷尔任斯基亲自主持全国性镇压行动。契卡的目标对象涵盖范围极广:沙皇旧部、地主、军官、知识分子、宗教人士、资本家、民族主义者,甚至部分布尔什维克党员。

据估计,从1917年至1922年契卡改制前,被处决人数可能在14万至50万之间。这些数字虽有争议,但足以反映其镇压规模。

捷尔任斯基本人公开宣称:“我们所代表的,正是有组织的恐怖主义。” 他强调,红色恐怖不仅要消灭阶级敌人的人身,更要消灭他们的社会基础与影响力。他既是布尔什维克政权的守护者,也是恐怖政治的奠基人。

四、血腥的案例

1. 彼得格勒的处决潮

1918年秋,彼得格勒契卡制定名单,对被怀疑与反革命有关的人集中逮捕与处决。数千人在几周内被枪决,许多人甚至没有经历正式审讯,夜间被带往郊外行刑,黎明时尸体已被掩埋。

2. 尼古拉耶夫的工厂整肃

乌克兰尼古拉耶夫的造船厂与机械厂工人因罢工被指控为“怠工破坏”,契卡以酷刑逼供,部分人当场枪决,另一些被押往劳改营。

3. 高加索的宗教打击

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与车臣等地的宗教领袖因被怀疑与民族主义势力勾连而遭处决。1919年,巴库契卡在一次行动中处决了数十名宗教领袖及其家属,有的仅因拒绝在布尔什维克集会中宣誓效忠。

4. 沙皇全家被杀

1918年7月,叶卡捷琳堡契卡分部秘密处决了尼古拉二世全家。虽然这件事的“指令链”至今存有争议,但契卡的组织与执行作用毋庸置疑。

5. 阶级连坐政策

在乌拉尔等地,契卡不仅处决嫌疑人本人,还波及家属与雇员,地主家庭的成年男子几乎全被枪决,女性与儿童被驱逐至偏远贫困地区。这种连坐加剧了全社会的恐慌。

五、清廉俭朴、救济孤儿、主张改革

捷尔任斯基的个人生活极度简朴。他常年住在卢比扬卡总部办公室,墙上悬挂罗莎·卢森堡肖像,不看戏、不看电影,不饮酒,不置产业。他自称生活所需只有“工作、面包与清水”,并以“头脑冷静、内心火热、双手干净”作为契卡干部的格言。然而,在实践中,契卡的行动往往伴随酷刑、即决处决与滥权,与这一格言的道德形象形成强烈反差。

1921年后,内战基本结束,捷尔任斯基的工作扩展到经济与社会领域。他担任国家政治保卫局部长、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并主持改善儿童生活委员会,救济了数百万孤儿,其中有多人后来成为著名学者。

1925—1926年间,他批评苏联经济管理体制的僵化与官僚主义,警告若不改革,革命可能被独裁所吞噬。1926年7月20日,他在一次长时间演讲后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48岁。 倘若他活到了斯大林大清洗的年代,那么他会是被杀的老布尔什维克呢,还是替斯大林干黑活儿、脏活儿的工具然后成为替罪羊呢?无论如何,他不会有好下场。

六、历史遗产与评价

捷尔任斯基的名字在苏联时期被广泛纪念——城市、工厂、军事单位纷纷以其命名,塑像遍布各地。1991年苏联解体后,莫斯科卢比扬卡广场的捷尔任斯基雕像被推倒,象征着对苏维埃秘密警察制度的清算。下图是1991年8月22日克格勃总部卢比扬卡大楼门前的的捷尔任斯基像被莫斯科市民推倒。

捷尔任斯基像被莫斯科市民推倒

1991年8月22日克格勃总部卢比扬卡大楼门前的的捷尔任斯基像被莫斯科市民推倒

然而,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在不同场合多次重建或重新安置他的塑像:2012年,原雕像被重立于其他地点作为秩序的象征;2014年,普京下令恢复内务部“捷尔任斯基师”;2017年,基洛夫市中心竖立了新的捷尔任斯基铜像。这些举动引发俄罗斯社会激烈争论,支持者强调他的廉洁与保卫国家的功绩,批评者则认为这是对恐怖政治的象征性复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