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概念股禾川科技上半年增收不增利 信用减值和资产减值侵蚀利润

发布时间:2025-08-28 07:27  浏览量:1

8月27日,人形机器人概念股禾川科技(688320.SH,股价49.65元,市值74.98亿元)发布了2025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09亿元,同比增长5.32%;归母净利润亏损3816.23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5743.52万元,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

当天,禾川科技还公告称,1—6月,公司合并报表口径计提信用减值准备和资产减值准备合计3026.80万元,对公司2025年半年度合并报表利润总额影响数为3026.80万元(合并利润总额未计算所得税影响)。

光伏、锂电客户应收账款账龄拉长

对于上半年营收增长,禾川科技表示,主要由于下游锂电、激光、包装等行业客户及ODM(原始设计制造商)端订单有所增长;利润下滑主要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导致毛利率下降;光伏、锂电客户应收账款账龄拉长,导致信用减值增加;公司产品更新换代、迭代升级,以前年度采购储备的电子原材料消耗速度下降、库龄增加导致资产减值增加。

公开资料显示,禾川科技是一家技术驱动的工业自动化控制核心部件及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应用集成,公司产品包括伺服系统、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

其中,伺服系统作为禾川科技的核心产品,在国内品牌厂商中保持优势地位。公司近年还加大了在工控芯片领域的布局,自主研发设计的驱动控制一体化SIP芯片集成了主控MCU(微控制单元)、存储、运动控制算法和工业实时以太网IP,目前已实现对外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年,禾川科技的伺服系统产品毛利率分别为29.47%、28.83%、28.37%,呈逐年下滑趋势。其中,2024年,伺服驱动器毛利率为21.54%,同比下降1.78个百分点;伺服电机毛利率为35.52%,同比下降0.58个百分点。

对此,禾川科技称,2024年伺服驱动器毛利率下滑主要系受市场存量竞争加剧影响,平均销售单价下降5.72%,原材料五金件、电子元器件等采购单价进一步下滑,使得单位材料成本下降,但由于2024年厂房转固增加,单位制造费用增长,相互抵消后,单位成本同比下降3.53%。

禾川科技在2025年半年报中提到,我国工业自动化控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若未来伺服系统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出现完全替代伺服系统的新产品,或公司的伺服系统无法适应行业发展和客户需求,则将导致公司的伺服系统产品收入下滑,并对公司的经营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公司将人形机器人作为第二增长曲线重点布局”。8月26日,禾川科技回复投资者问询时披露,公司已推出旋转关节模组、线性执行器、空心杯电机等多款核心零部件,截至2025年7月底已发布2款人形机器人本体,部分核心部件具备量产能力;目前核心零部件已有订单但规模不大,市场开拓中已形成一定销售收入,同时正积极与主流人形机器人客户对接,具体合作因保密暂未披露。

应收类款项占营业收入比例高达151.63%

在2025年半年报的“风险因素”一栏,禾川科技表示,公司原先在光伏行业占比较高,虽已在战略上转向其他细分领域,但短期内仍难以完全抵消光伏行业下行对业绩带来的冲击,面临业绩进一步下滑的风险。

同时,随着光伏与锂电客户应收账款账期延长,可能存在信用减值损失继续增加的风险。此外,因公司产品更新换代,可能存在以前年度采购储备的电子原材料消耗速度持续放缓、库龄增长,进而计提的资产减值进一步增加的风险。

据悉,截至6月底,禾川科技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5.53亿元,应收票据账面价值为1.78亿元,应收款项融资账面价值为4075.69万元,合计占公司资产总额的比例为36.99%,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51.63%,占比较高。

禾川科技表示,未来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应收款项余额预计会进一步增加,如果公司的客户信用管理制度未能有效执行,或下游客户经营情况发生不利变化,将会导致公司应收款项存在无法收回或者无法承兑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的收入质量及现金流量造成不利影响。同时由于客户应收账款账期的拉长,导致应收账款信用减值快速增加的风险。

8月27日,禾川科技公告称,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对截至6月30日合并范围内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预计1—6月公司计提的各项减值准备合计为3026.80万元。

其中,经测试,本次需计提信用减值损失金额共计1729.27万元,包括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应收票据坏账准备、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本次需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准备金额合计1297.53万元,主要是存货跌价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至2024年,禾川科技应收账款分别为3.93亿元、5.42亿元和4.5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1.66%、48.54%和56.44%。而一年以内应收账款占比分别为95.53%、90.83%和70.40%,账龄结构明显恶化,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明显。

在回复2024年年报问询函时,禾川科技披露,2024年,公司不仅给予光伏、锂电行业客户的信用期显著长于其他行业,而且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客户的付款周期并未严格根据合同执行,实际付款周期分别达到706天和613天,严重超过合同约定主要付款信用政策。

对此,禾川科技表示,2024年度,公司1年以上账龄应收账款显著增加,长期化趋势明显,坏账风险上升,应收账款账龄结构恶化,主要系因公司光伏类客户应收账款占比较大,光伏组件厂商因经营亏损以及自身财务负债压力较大导致资金紧张,延长向设备厂商付款周期,进一步导致设备厂商对上游供应商货款支付变缓。

每日经济新闻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