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奇智:扎实成长,在“最艰苦”的行业做AI

发布时间:2025-08-27 16:30  浏览量:1

“因为制造业的情况,客户相对来说信息化程度要弱一点,所以某种程度上是苦活,但成绩反而非常扎实。”在2025中期业绩及经营策略沟通会上,创新奇智执行董事、CEO徐辉说。

徐辉口中的“成绩”,指的是此前刚发布的半年报。8月22日,创新奇智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公司实现整体营收6.99亿元,同比增长22.3%;毛利润2.45亿元,同比增长26.7%;毛利率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至35.0%,自2023年起已连续5个报告期提升;调整后净亏损收窄至668万元,同比减少82.1%。

做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苦”,行业内外所共见,但创新奇智仍交出如此成绩,令人意外。回顾2024年,创新奇智收入规模出现一定程度收缩,但全年经营现金流、调整后损益、毛利率、制造业收入占比均大幅改善。

这是公司战略转向、主动优化业务结构的结果。当时,徐辉提到,面对市场不确定性,公司积极主动转型,去杠杆降风险,聚焦“AI+制造”核心业务,提升软件服务占比,增强直签客户黏性。

这一战略主轴在2025年上半年仍得以贯彻,使业绩进一步改善、收入质量进一步提升:毛利润同比增长26.7%,增速高于收入;毛利率提升至35%,为近5—6年新高。值得注意的是,创新奇智应收账款周转效率显著优化,应收账期缩短至122天,同比改善52天,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在坚持严格账期与应收管理的前提下,创新奇智上半年付费企业客户达到337家,创当年历史新高;其中制造业客户281家,占83.4%。公司累计服务客户1462家,制造业占比超过75%。

经过长期摸索,创新奇智在AI的业务逐步聚焦,相关能力体系也在形成。“AI+制造”业务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5.56亿元,同比增长27%,占集团总收入近80%。对此,徐辉评价:“公司的业务聚焦度不断增强。”

“一模一体两翼”驱动制造业发展

对于制造业的专注基因,从创新奇智成立之初就已存在。

创新奇智成立于2018年2月,彼时AI 1.0火热,谷歌AlphaGo战胜李世石的震撼犹在,AI正在各行各业快速普及。那时,AI 1.0最大的突破是计算机视觉,创新奇智在工业AI视觉场景方面实现突破并成熟,沉淀出工业质检、智能安监等众多垂直场景。

但ChatGPT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推动进入AI 2.0时代。当AI 1.0的感知智能向AI 2.0的认知智能跃迁时,如何在“AI+制造”找到新抓手并走出新路,成为管理层近几年持续思考的问题。

基于此,创新奇智确立了“一模一体两翼”的核心战略:以AInnoGC工业大模型为底座,以智能体(Agent)为核心引擎,带动工业机器人与工业软件双轮发展。行业侧重点推进大模型在工业软件、数智软件、工业物流、智能装备、工业可持续五大业务场景的应用落地。

AInnoGC大模型颇为特殊,是国内少有且名列前茅的工业大模型。依据IDC发布的《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份额2024》报告,创新奇智位列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份额第七,是唯一入围的工业大模型企业。此外,AInnoGC还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的大模型工业应用准确性测评中获得“文档生成能力第一”,并在SuperCLUE中文工业大模型测评中名列榜首。

理论上,其他基础大模型也能做工业,但徐辉认为,深耕工业制造领域近8年的创新奇智更具优势。“关键在于如何把行业最佳实践和Know-how(专业知识),以及持续积累的行业数据与技术资产,落实到具体应用场景。把技术能力与行业场景结合,转化为产品和解决方案,并通过工程化实现商业价值。”

今年被视为智能体(Agent)之年,即AI能够自主使用工具,完成规划、决策和执行任务。从年初至今,这一判断逐渐成为共识。

“让大模型能够使用工具,就是Agent的本质。”徐辉说,“如果说过去更关注模型的智能水平,那么到了智能体阶段,核心特征就是应用能力。”

围绕AI Agent及其带来的效率变革,创新奇智的策略是将智能体嵌入工业软件,构建面向工业领域的Agent开发平台,支持可视化拖拽,快速构建生成式AI应用。目前,创新奇智企业Agent开发平台的合作方包括华润数科、研华科技、阿里钉钉、亨利加等,共同推进智能体解决方案落地。

在“两翼”方面,一方面,创新奇智打造工业具身智能核心产品“ChatRobot”,以构建具备高泛化能力、可多场景落地的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平台为目标,自研控制系统、智能系统、数据系统三大核心系统,以及VLA模型Robocket,推动机器人从CR-1迭代至CR-4。徐辉表示,ChatRobot作为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大脑”,希望能够驱动各类机器人本体,即“一脑多体”。目前,创新奇智已与库卡机器人、擎朗智能达成战略合作,共推工业应用。

另一方面,工业软件作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支撑,也是创新奇智重点投入的方向。在这一领域,ChatCAD颇受市场关注。所谓ChatCAD,可理解为“会看懂图纸、还能自己画图”的AI版CAD:创新奇智将AInnoGC工业大模型嵌入CAD工作流,打造生成式辅助工业设计的新一代产品。作为AInnoGC+工业软件的一条“产品翼”,ChatCAD可与Agent平台协同——模型负责理解与生成,Agent负责调用企业内工具链(审图规则、料号库、工艺库等),共同完成多步任务。

ChatCAD的产品化落地近期也在加速。8月26日,基础设施工程软件企业Bentley宣布,与创新奇智联合发布首款基于多模态工业大模型的生成式AI设计产品——iPID(Intelligent Process Piping and Instrument Diagram,智能工艺管道和仪表流程图)。据悉,iPID融合了创新奇智的多模态工业大模型与Bentley的基础设施设计软件能力。初步测算,在设计场景中,iPID可将工作效率提升10倍以上,其关键AI技术源自创新奇智的ChatCAD。

从更高层级看,基于“一模一体两翼”,创新奇智在制造业一线的深度渗透、在B端的大量客户资源,以及与工业软件、机器人和平台型伙伴的协同生态,是越来越多制造企业把其视作“AI工业大脑”合作方的原因之一。未来,当工业大模型与Agent真正嵌入产线流程、与生态伙伴形成合力,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升级转型?仍需观察。

转守为攻的底气

“在经历了2024年阶段性的战略调整后,创新奇智在今年进入‘转守为攻’的新阶段。”徐辉说。

这一判断,既来自外部行业趋势的变化,也来自公司内部的支撑。

从外部看,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列车不会倒退。就近一两年看,2025年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更明确;即便不确定性犹存,AI带来的技术迭代已成为制造业升级的新动能,中国制造业数字化市场预计仍将保持较快增长。IDC预测,到2027年,中国制造业整体IT市场投资规模将达到17189.9亿元人民币,2022—2027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5%。IDC还预测,到2028年,工业软件市场中“AI+工业软件”的占比将从2024年的9%快速提升至22%,显示AI在工业领域应用的潜力与空间。

目前来看,一线市场信息初步印证上述趋势。在这一过程中,制造业对“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复杂需求将持续释放,专业AI服务商的价值有望加速体现。

在财报中,创新奇智也提到,2025年下半年,公司计划继续推进“AI赋能工业”的业务路线:以AInnoGC工业大模型与Agent平台为技术底座,围绕工业软件与机器人两类载体,在部分制造业细分领域推进应用落地。内部将梳理并整合既有AI技术和软硬件产品,结合行业需求完善产品体系,加快相关能力的工程化与产品化,提升客户业务效率,支持其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除了外部趋势,创新奇智“转守为攻”的底气也体现在本次财报的多项财务指标上:营收重回增长、经营现金流稳健、毛利率持续攀升,减亏向盈能力显著增强。

“公司扭亏为盈的能力明显提升,决心非常坚定。”徐辉表示,目前,公司既无负债也无贷款,整体经营风险较低,“从这个角度说,公司不需要银行贷款,也不需要再做任何增发配售,未来3—5年都完全无忧。”

反映在资本层面,创新奇智近期密集推进股份回购计划:5月16日公告拟于公开市场回购股份,最高金额不超过1亿元人民币;6月在公开市场合共购回280万股,总代价为1666万港元;7月已在公开市场完成148.8万股回购,总代价达894.71万港元。对此,徐辉称,在当前市况下进行股份回购,既展示公司对业务前景的信心,也体现了对股东权益的重视。

本文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