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康市更新城市空间:建全州最优学校、造口袋公园,让城中村蜕变为“城中景”
发布时间:2025-08-27 07:57 浏览量:1
占地面积达150亩的“长征学校”进入攻坚阶段,危旧房拆除后改造成口袋公园、城中村变“城中景”……
8月25日至26日,“阿坝典范 开局突破”主题采访团走进阿坝州州府马尔康市,了解这座高原城市更新城市新空间的“密码”。为提升教育质量,马尔康把最大地块用来盖全州最好的学校;在城市空间更新中,把危旧房拆除后的地块建成口袋公园;俄尔雅村的“嘉绒雅沁”民宿项目,采取“修旧如旧、旧物利用”的理念,让曾经的“城中村”摇身一变成为“城中景”。
马尔康市长征学校施工现场
8.69亿元建全州最好学校 可容纳3000名学生就读
8月25日中午,记者来到马尔康市日瓦坝新区,看到正在建设阿坝州投资额最大的学校——马尔康市长征学校。“项目今年2月开工,预计9月就可以完成室内体育场、学术报告厅、宿舍的封顶。”项目经理贺进村说,新建的长征学校抗震8级以上,共打了675根桩,最大的直径达2.5米。
据了解,马尔康市长征学校是马尔康市重点推进的民生工程之一,项目总投资8.69亿元,占地面积150亩,规划开设60个教学班,提供3000个学位和3000个寄宿制床位。
马尔康市长征学校施工现场
“预计明年秋季学期就可投入使用。”马尔康市教育局局长赵杨说,学校建成后,将与区域内的长征幼儿园、马四小、“三馆一中心”形成教育文化体育园区,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学校一动工,就成了学子们的期盼。“每次经过新校区工地,看见长征学校的建设工地,都忍不住多看几眼!”马尔康中学高一一班学生熊明慧说,她们这届是非常幸运的,刚好能赶上新校区,就像跟长征中学一起长大一样。以后在这儿上课、打球、跟同学聊天,光想想都觉得很棒。
拆除危旧房改造成口袋公园 为居民提供高品质休闲空间
每到夜晚,马尔康城区的空坝子里,就会有当地人跳锅庄的身影。新完工不久的达尔玛公园,如今也已成为市民休闲的首选之地。
“半年前,这里还是挤满63户居民的危旧房区域。”马尔康市住建局建管科工作人员梁杰泽郞说,墙体开裂、管线老化、安全隐患突出。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仅用3天就完成了全部拆除工作。工作人员提前3个月逐户上门,针对不同需求制定“一户一策”,5021万元征拆费用涵盖补偿、搬迁、过渡等全流程,确保群众满意。
口袋公园-达尔玛公园
梁杰泽郞说,危房拆除结束后,马尔康市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巧妙布局,打造出绿树成荫、功能齐全的口袋公园,还公共空间给市民。 2025年5月4日,达尔玛街改造项目启动,7月14日如期完工。改造水、电、排、气、通信地下管网1.6余公里,恢复及改造路面500平方米,打造6500平方米公共活动空间,新建4200平方米停车场,设84个车位和21个充电桩,增设公共卫生间、健身器材等,昔日的危旧房地块变成了功能齐全的休闲宝地,让市民真切感受到城市更新带来的美好生活。
改造后的民宿
改造后的民宿
“城中村”成“城中景” 重塑群众生活方式和幸福感
走进马尔康镇俄而雅村,只见民居沿山势排列,开阔的道路旁,许多村民的院子里养上了各种颜色的鲜花。“以前是个城中村,道路最窄的地方只能供两个人通过,脏乱差是这里最显著的特征。”马尔康镇党委副书记龙军回忆。
成为马尔康市重点规划片区后,村民们积极响应村容村貌改造,一些村民还后撤自家围墙,让出空间修建道路。基于村庄的变化和靠近昌列山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的区位优势,已有商家将村民闲置房屋改成了民宿。“房间预计9月上旬上架销售。”民宿运营方负责人冯宇欣说。
如今,38间试点民宿处处彰显着“嘉绒风情”。“格佐”民宿的靠枕、床尾巾出自省级藏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之手,台灯设计灵感源于孔龙遗址器皿,吊灯藏着藏鼓元素;“热本”民宿保留原始石木结构,庭院里的共享菜地让游客体验农耕乐趣。“修旧如旧、旧物利用”的理念,使民宿不仅是住宿之所,更成为嘉绒文化传承的载体。
龙军说,项目创新“村集体+运营企业+农户”混改模式,企业占股51%、村集体占股49%,让村民以闲置房屋、劳动力等轻资产入股,享受“经营分红+岗位工资+政策补贴”的三重收益保障。预计2025年下半年营业额达75万元,2026年超150万元,届时村集体增收22万元,户均增收0.3万元。此外,项目已解决30余人本地就业,未来还将创造80个岗位,叠加政府的政策补贴,村民的积极性被彻底激发,主动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实现了从观望者到主动参与者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