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老年期,牙齿没得很快!医生:不想老了没牙,6件事要常做

发布时间:2025-08-28 09:44  浏览量:1

人到老年,牙齿一松,整个人都显得没精神。不少人刚退休那几年,还能啃排骨、吃苹果,转眼牙齿一松动,全靠流食度日。这事看着小,其实很伤尊严。

牙齿不是突然坏的,而是日积月累地“被放弃”了。我们常听人说“年纪大了,牙齿松是正常的”,这句话害了不少人。

牙齿不是自然脱落,而是被慢性牙周病慢慢逼退的。不是你老了才掉牙,而是你年轻时没管好,现在报应来了。

可惜的是,太多人误把“掉牙”当作“自然老化”,于是放弃了维护。甚至还有人说,“不掉几颗牙怎么叫老年人?”听着像玩笑,实则深藏误区。

牙齿健康是“用出来”的,不是“养出来”的。很多人退休后生活节奏变慢,吃得越来越软,咀嚼力日渐退化。牙槽骨就像肌肉一样,不用就会萎缩

当你开始只吃粥汤面条的时候,牙齿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还记得小时候长辈说“用牙咬咬甘蔗,牙齿才会牢”?虽不够科学,但道理却接近。老年人更该咀嚼,而不是省力地“吞”过去。

不少人说自己刷牙很认真,牙齿却还是松了。问题就在于,单靠刷牙根本不够。刷牙只能清洁牙齿表面,而牙周病的罪魁祸首——牙菌斑,藏在牙龈缝、牙缝深处。

牙菌斑一旦形成,就像水垢一样牢固地黏在牙齿根部。这时候再怎么刷牙也没用,需要专业的清洁。定期洗牙,是防止牙齿“提前退休”的关键。

遗憾的是,不少人对洗牙依然心存误解。有人怕洗牙会让牙齿松动,有人怕牙缝变大。但真相是:洗牙暴露的不是“新伤口”,而是老问题

洗牙并不会伤害健康牙齿,只是把藏在牙石下面的“烂根”揭开了。如果洗牙后觉得牙缝变大,那是因为牙周已经萎缩了,只是你之前没看见。

口腔问题被看不见的“沉默炎症”长期掩盖,等发现时,往往已经严重。牙周炎是成年人牙齿脱落的头号元凶。它不像蛀牙那样痛得明显,而是悄悄地破坏牙龈、牙槽骨。

等到牙齿松动、咬不动食物时,往往为时已晚。更可怕的是,牙周炎不仅影响嘴巴,还可能与心脏病、糖尿病等慢病有关联

研究显示,牙周炎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这不是吓唬人,而是实打实的数据支撑。牙齿不仅是吃饭的工具,更是身体健康的“前哨站”。

一口烂牙,可能拖垮整个身体的营养系统。老年人本就消化功能减退,如果再因为牙齿问题无法充分咀嚼,营养吸收会更加困难。

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肌肉流失、免疫力下降。所以说,牙好,胃口才好,身体才硬朗,不是句空话。

还有一点常被忽视:咬合力影响大脑功能。一些研究发现,牙齿脱落过多的老年人,患认知障碍的风险更高。因为咀嚼过程会激活大脑皮层,刺激神经传导。牙齿越多,咬合力越强,大脑越活跃。

这就是说,保护牙齿,不只是为了吃,更是为了“清醒”。别等牙齿松了、掉了,才想起要重视口腔健康。等到那时,不管是镶牙、种牙,花钱事小,恢复咀嚼功能才是真难。

假牙再好,也比不上自己的真牙牢靠顺手。但也别太悲观,坏习惯可以改,牙齿也能“保住晚节”。很多人以为老年人牙齿问题是不可逆的,其实不然。

维护得好,70岁还能有20颗以上的健康牙齿。这不是理想,而是可以实现的目标。关键是,从现在开始,不要放任牙齿“自生自灭”。

牙齿不是“等坏再修”,而是“防坏为主”。太多人在“牙痛了去拔,掉了再补”的循环里折腾一辈子。如果从五六十岁开始,就建立起科学的口腔管理习惯,情况大不一样。

定期口腔检查,至少每年一次,是基础操作。别觉得麻烦,一个小问题早期处理,远比后期抢救简单得多。牙周病早期常常没有明显症状,但牙医一眼就能看出端倪

这就像高血压、糖尿病,早发现早控制,才能不出大事。口腔健康的“黄金窗口”并不是年轻时,而是刚步入老年期的时候。这阶段既有时间,也有条件调整生活方式,是最重要的转折点。

很多退休后变得清闲的人,反而忽略了对牙齿的照顾。晚饭后不刷牙,早上草草了事,牙线更是从未用过。日积月累,牙齿自然撑不下去。

牙线和间隙刷,是刷牙之外的“第二道防线”。特别是老年人的牙缝变大,更容易藏污纳垢。只刷牙而不用牙线,就像只洗脸不洗脖子,看着干净,其实漏洞百出。

牙齿是身体最“忠诚”的器官之一,不怕用,就怕不用、不管、不查。只要你愿意给牙齿一点关注,它就能陪你久一些。牙齿健康,不只是个人的事,更是家庭的幸福感来源。

老年人吃得好、说得清、笑得出,日子才有滋味。有了好牙,才有了对生活的掌控感。人老心不老,牙齿也不该先走一步。

别等牙齿都掉光了,才想起那句老话:“牙好,吃嘛嘛香。”到那时,香不香你都只能闻闻了。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并结合作者个人观点撰写,仅作健康科普使用,不构成诊疗依据,请知悉。

参考资料:

[1]吴秀兰,王雪,王瑞.成人牙周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J].口腔医学研究,2024,40(02):95-99.

[2]陆建华,张志刚.牙周健康与全身健康的关系研究进展[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3,58(10):741-745.

[3]陈怡,朱莉.老年人牙齿脱落与认知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44(05):118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