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你以为是懒,其实是过度疲劳的4种表现!

发布时间:2025-08-28 15:31  浏览量:1

人哪,没精神的时候,总会被人说一句“你是不是太懒了?”这话听着轻巧,落到心里却沉得很。有时候不是不想动,是身体真的“动不了了”。你以为是自己拖延、没动力、爱躺平,很可能是过度疲劳在作怪。

这不是小题大做,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把“慢性疲劳”列为现代城市人最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而咱们身边,恰恰有很多人,把疲劳误当成了“懒”,硬撑着、扛着,结果把小病拖成了大毛病。

有几种表现,特别容易被误解。你要是经常觉得自己“懒到了骨子里”,不妨对照看看,说不定你不是懒,是病了,而且是那种看不见、摸不着,但真真切切在消耗你的病。

比如那种早上醒来,感觉像被车压过一样,浑身酸软、脑子像泡在棉花里,连刷牙洗脸都靠意志力撑着。不管睡了多久,醒来还是累,这不是什么“周末综合征”,而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典型表现。

根据《中华内科杂志》2024年的一项研究,长期睡不醒、精力涣散,是身体交感神经系统被过度激活后的一种“保护性关机”,就像手机过热自动关机一样,人也会“断电”。

还有种更隐蔽的疲劳,叫脑疲劳。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瞬间:坐在办公桌前,文档打开了,眼睛盯着屏幕,手在鼠标上,却什么都做不出来?主管说你划水,家人说你不上心,但你心里清楚,自己不是不想做,是做不动了。

脑子像断了电,注意力集中不了,情绪还容易烦躁。医学上,这种状态叫“认知疲劳”,是一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尤其在高压工作、长期熬夜、营养不良的人群中更常见。

我那天门诊接诊了一个30来岁的年轻教师,她说自己“越来越懒”,以前还能备课写材料,现在连看几页书都觉得累。检查下来,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已明显低下,长期压力让她进入了轻度的肾上腺疲劳状态。这和懒可一点关系都没有,是典型的“身体被耗尽”的表现。

再说一种更容易被忽视的:情绪性疲劳。你是不是常常觉得“什么都不想做”?不是没事可做,而是做什么都觉得没意义?有时连饭都懒得吃,洗头洗澡都成了任务。

很多人把这归咎为“懒癌”,可一查,原来是轻度抑郁心理创伤后的慢性应激反应

根据《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的数据,超过40%的城市白领在高压环境下会出现这类情绪性疲劳,但只有不到20%的人意识到自己可能心理出了问题。

过度疲劳的表现有很多种,远不是“懒”那么简单,它不是一个性格标签,而是一个医学问题。可怕的是,太多人误以为自己在偷懒,反而越逼自己“振作”,结果越走越偏。

有的疲劳,还会具体地“写”在脸上和身体上。比如眼睛发酸、嘴角溃疡、舌苔厚腻,这些在中医上就属于“气血亏虚、湿热内生”的典型症状。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它更是疲劳的晴雨表。你看一个人眼皮浮肿、眼白发黄,十有八九是肝脏在抗议了。肝主疏泄,情绪压力一大,肝气郁结,整个人自然就没劲儿了。

再说一个你可能没注意的信号:饭量变了。有些人本来能吃能喝,突然开始吃两口就饱,或者干脆没胃口。这不是“懒得吃”,而是交感神经长期紧绷,胃肠蠕动受到抑制。

根据《临床消化病杂志》的研究,长期疲劳会影响肠道菌群平衡,导致吸收功能下降,甚至引发功能性消化障碍。所以有时候你不是不饿,而是吃不下

还有种“懒”,体现在运动能力突然下降。你原来能走一万步,现在走两千步就喘;原来上三楼不带喘,现在一口气爬楼都费劲。别急着说年纪大了,很可能是线粒体功能减退

线粒体是细胞的“发电站”,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都会让它“罢工”,导致身体供能不足。这种疲劳不是靠睡一觉能解决的,而是需要系统调整生活节奏。

说到这儿,咱得聊聊怎么判断自己是“懒”还是“累坏了”。很简单,懒人是“有劲儿但不想动”,而真正的疲劳是“想动但没劲儿”。你是不是明明想出门、想学习、想整理屋子,但就是起不来?那就不是懒,是你的身体在报警。

可身体的报警声,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尤其是在我们这个“内卷文化”盛行的时代,说自己累了,好像成了懦弱。可你休息不是偷懒,是修复;真正聪明的人,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停下来的。

我有个病人,金融行业的,年薪百万,天天早九晚十一,加班成家常便饭。他总说自己“懒得锻炼”,直到有一天在地铁上晕倒,送来医院,一查发现是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再加上严重的维生素D缺乏。你说他懒吗?他是累到连身体的基本维持功能都开始崩了。

说到这,不得不提一点,很多人以为“身体累了,睡一觉就好”,但如果你每天睡8小时还觉得像没睡过,那就要注意了。这种睡不醒的疲劳,多半是深睡眠质量差导致的。

根据《中华神经科杂志》的研究,慢性压力会打乱褪黑素分泌节律,使你夜里睡得浅,白天自然醒不来。改善的方法不是一味早睡,而是调整作息节律、减少睡前蓝光暴露、适当补充色氨酸

别小看这些调整。比如晚饭别吃太晚,睡前别看手机,适当补一点B族维生素,这些小动作,都是在给身体“充电”。别再一味地喝咖啡、啃能量棒,那只是“透支明天的体力”,治标不治本。

如果你已经累到“懒得动”,那就该停下来看看自己的生活节奏了。是不是工作太满、情绪太压、饮食太乱、运动太少?身体不是机器,它是个有温度的系统,哪怕多一点点自我关照,都会有惊人的改善。

我常跟患者说,别怕“承认自己累了”,这不是懦弱,是成熟。就像手机电量不足时,我们不会责怪它懒,而是立刻去充电。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的道理。

别再拿“懒”苛责自己了。有时候,真正的勇敢,是在最拼命的年纪,敢于停下,听听自己的呼吸,看看自己的状态,摸一摸自己心跳的节奏,而不是盲目往前冲。

疲劳这东西,它不是一拳打在你脸上让你知道疼,它是细水长流地“偷”你的力气,一点点,一点点,等你察觉时,已经走了很远。

别再说“我太懒”,你只是太累了。该修就修,该歇就歇,身体不是用来逼迫的,是用来呵护的。

参考文献:

[1]刘建国,张欣,王立红.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J].中华内科杂志,2024,63(4):280-284.
[2]张蕾,李春燕,周晓军.情绪疲劳与轻度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3,37(6):415-420.
[3]周晔,王慧敏,陈晓峰.长期疲劳对肠道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临床消化病杂志,2024,26(2):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