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火箭炮SOUND”破局:独立芯片+三维声场定义高端电视音质新标准
发布时间:2025-08-28 19:00 浏览量:1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张阳】“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将美定义为‘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当我们凝视一件作品时,若能从中窥见自身智慧、情感与记忆的投射,便完成了与美共鸣。”近日,在东芝电视与北京声音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国内首场影像声音艺术展上记者看到了这句话,这种哲学洞察,恰与东芝电视的声音进化史形成跨时空对话。
声音也可以是时光的雕塑
从90年代惊艳中国市场,到如今依然在高端电视领域熠熠生辉,东芝电视的火箭炮音响系统用三十多年的时间探索如何用声音技术搭建起创作者与观众之间情感共鸣的桥梁。这场展览也是东芝电视与北京声音艺术博物馆联合打造的国内首场电视声音艺术展,4位影像艺术家,突破传统创作框架,将声音元素作为核心表达语言,依托东芝电视的影音能力,让观众体验声音艺术的魅力。
比如在《漂流纪念所》这部作品里,影像回顾他的过去,并将其与记忆进行对比,邀请观众们一起探索他的童年。影像在此不再只是叙述的手段,而像是时光的雕塑一样,老录像带里褪色的夏日还原为可以听到的蝉鸣与看到的汽水泡沫;火箭炮环绕声场模拟出的巷口的风声、树梢的雨声,令人穿越到过去的光。
提起东芝电视,就不得不提其标志性的“火箭炮音响”系统,其多声道阵列设计,结合大腔体设计和高功率输出,震撼的低音效果,如火箭发射的轰鸣。因其为了实现超低频声音的下潜,音腔设计使得电视机背后会有两个柱状突起,形似两根“炮管”,火箭炮音响”便由此而得名,其超强的音质表现也成为了一代人的家庭记忆。
只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审美风格的变迁,电视越来越像轻薄化发展,行业虽然聚焦于屏幕画质的迭代创新,画质越来越清晰靓丽,但是受限于轻薄的机身,电视的音频却逐渐沦为只能提供“听个响”的基础功能,难以满足用户对沉浸式影音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东芝电视凭借三十余年声学技术积淀,将“火箭炮音响”系统升级为“火箭炮SOUND”,并且定位为与画质并行的核心技术支柱,从芯片、算法到硬件结构实现全链路突破,重新定义了高端电视的音频标准,为行业树立了“画质与音质并重”的新典范。
行业唯一独立音质芯片,构筑核心竞争力
在“火箭炮SOUND”的技术矩阵中,2025升级款音质芯片BRα是无可争议的“心脏”。 这颗被东芝称为“业内独家”的独立音频芯片,首次实现8声道独立驱动发声,一举打破了传统电视音频芯片“多声道驱动能力不足”的行业痛点,更通过业内顶尖的Eilex VIR Filter解决方案,实现了音频信号的精准分配与相位校正,为沉浸式声场奠定了硬件基础。
当前的电视市场,多数品牌宣传的“多声道”,大多是通过算法模拟环绕感的“虚拟声道”,但声道间无独立驱动能力,导致声音定位模糊、空间感缺失。例如,播放《疾速追杀》枪战片段时,“子弹擦耳飞过”的临场感沦为“背景音模糊”,用户甚至无法指认声音方向。而东芝BRα芯片则能将音频信号精确分配至环绕、天空、中置、低音等8个独立声道,并通过7个不同频率扬声器分别输出,环境音效更加逼真,无论是电影中“子弹擦耳飞过”的方位感,还是游戏里“脚步声”都能让消费者仿佛置身于环境现场。
BRα芯片还融入了日本专业调音师研发的自适应滤波器技术。这项技术可通过实时分析音频内容,对不同扬声器的频率进行动态调整,实现人声与背景音的精准分离——观看新闻时,可增强人声清晰度,让主播话语“宛若耳语般通透”;欣赏音乐节目时,又能降低人声占比,突出乐器的层次感。配合失真度小于0.1%、信噪比高达101dB的Class D级别高性能数字功放,BRα芯片将音频信号的损耗降至最低,为用户呈现“干净无杂质”的原声质感。
从硬件到算法,打造客厅“全景声影院”
如果说芯片是音频系统的“大脑”,那么声学硬件与算法则是实现沉浸式体验的“手脚”。东芝“火箭炮SOUND”系统以5.1.2声道火箭炮音响为核心,搭配8声道独立驱动架构,构建起覆盖“前后左右上下”的三维声场,让客厅秒变IMAX影院。
在硬件配置上,25W大冲程低音炮采用蜂窝碳纤维平板振膜,在相同厚度下振幅提升30%,配合70%增大的辐射面积与3L大音腔,可释放出“让沙发震颤”的浑厚低音,播放《叶问3》的打拳片段时,拳头撞击的闷响、地板震动的余韵都能被清晰感知,仿佛置身拳台现场;主声道搭载钕铁硼磁铁与云母增强振膜,高频延伸提升15%,低频截止频率优化20%,无论是《触不可及》中爵士乐的细腻琴弦声,还是《变形金刚5》里机械运转的金属质感,都能被精准还原;更值得一提的是天空声道与双侧罗马号角设计。天空声道可模拟“飞机掠过头顶”“雷声穿透云层”的高空音效,让天花板“消失”在声场中;罗马号角结构则通过声学折射,让声音“转弯”覆盖房间每个角落,保障不同位置的人都能获得一致性的听感。
而算法的加持,让硬件潜力得到最大化释放。东芝电视首创的AI音效自适应技术,可根据内容类型自动匹配最优音效:电影模式下,突出空间感,让“风声、雨声、脚步声”声声入耳;游戏模式下,实现“听声辨位快人一步”,枪响与画面同步0延迟,解决了玩家“音画不同步”的核心痛点;音乐模式则还原录音室级原声,让人声与乐器分离度提升,仿佛置身演唱会现场。此外,针对不同家居环境的声学差异,东芝还研发了专利级房间声学智能调校技术:通过高灵敏收音元件捕捉环境噪音与频响曲线,与无损音质数据库对比后进行实时补偿,即便在空旷易产生回音的大客厅,也能保证声音的纯净度。
从技术创新到体验落地,树立音质新标杆
在“画质内卷”的电视行业,东芝电视以音频技术为突破口,不仅填补了高端电视“音质短板”,更通过“技术可视化”的体验落地,让消费者直观感知到声学创新的价值。
在终端体验环节,东芝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演示实验,让抽象的“音质优势”变得可触可感:声场盲测实验中,播放《疾速追杀》的枪战片段,观众闭眼即可准确指认子弹的飞行方向,直观展现8声道独立驱动的空间定位能力;水波纹实验里,音箱旁的水杯在播放爆炸场景时,水面波动幅度远超普通电视,让25W低音炮的冲击力“看得见”;而真杜比5.1.2认证与帝瓦雷联名调音师的专业背书,则进一步强化了东芝在音频领域的权威地位。
回顾电视行业的发展历程,从CRT到液晶,从4K到8K,每一次技术变革都围绕“视觉体验”展开。而东芝电视以“火箭炮SOUND”系统为核心的音频创新,正开启“听觉体验升级”的新篇章,它不仅重新定义了高端电视的“音质标准”,更推动行业从“画质突破”走向“音画双极领先”的新赛道。
当用户通过音频感受到影视作品的创作意图,我们的视听感受就进入到了新一层的维度,当音质突破物理参数的桎梏,升维为情感传递的媒介时,技术便获得了海德格尔所言的“它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成为人类存在方式的延伸”。
未来,随着家庭影音需求的进一步升级,东芝电视将继续深耕声学技术,为用户带来更具沉浸感的娱乐体验,而其“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逻辑,也将为行业提供更多借鉴,引领电视行业进入“音画并重”的全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