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并没有停止,中国今年才打出“稀土牌”,美国还有机会?
发布时间:2025-08-29 00:30 浏览量:1
近段时间,事关中美博弈一事,并没有正式告一段落。
很多人对此不理解的是,为何直至现在,中国才打出稀土牌,甚至还没有一次性打完?
有一部分人声称,是因为中国氦气受制于人,不敢打出稀土牌。
这种认知其实是完全错误的。
毕竟,氦气与我国是否使用稀土反击美国,没有太大的关系。
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美国依旧有机会反败为胜?
想要了解这一点,首先要了解的就是氦气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要知道,此前我国的氦气确实依靠进口,原因有三。
第一,资源禀赋原因。
由于我国天然气田中的氦气含量比较低,远低于国际“富矿”水平,别人能够低成本获得氦气,我们又能以极低的价格进口到氦气。
发展这个技术的经济效益就比较低。
第二,氦气的市场规模并不大。
虽然中国氦气需求量不小,但是这玩意儿的市场规模太小了,哪怕是到了中美科技战的2018年,中国氦气市场规模也不过15亿。
这么小的市场规模,愿意投资的人本来就比较少。
第三,技术因素。
【中国至今打出稀土牌,不是因为氦气】
资源禀赋有限,以及市场规模比较小,就决定了市场对发展氦气提纯技术的意愿不足,我们又能非常容易买到便宜的氦气。
在技术研发上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而氦气提纯本身就谈不上是多么高端的技术。
否则我们近年来也不会用规模并不大的企业完成,这又不是什么关乎生死的技术。
国家没有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研发。
此前我国投入巨资研发氦气提纯,可曾听过投入巨资研发氦气提纯吗?
事实上,我国的氦气进口并不依赖美国,主要从卡塔尔进口。
因此,这件事与我国是否动用稀土牌反制美国,压根就没有任何关系。
更别提美国也不可能幻想用氦气,就能完全压制中国。
这不过是有些人故意夸大事实而已。
真正让我国决定在今年打出稀土牌的原因,也有三点。
第一,我国在战略上打的是防守反击,走的是以时间换空间的路线。
很多人以为,我国如果在美国和中国打响科技战初期,就选择打出稀土牌,很有可能会结束中美稀土战。
事实上,这个思想是错误的。
毕竟,美国在2017年就将中国列为首要战略对手,终极目标是对付中国。
中美之间不是贸易战就是科技战,不是科技战就是外交战。
不是外交战就是舆论战,不是舆论战就是经济战。
总之,中美之间不能排除“新冷战”和热战。
所以,中美之间一定有一场博弈。
虽然在2018年,我国拥有一定的实力,但是全球都认为中国无法和美国抗衡。
再加上交手初期,中国股市一落千丈。
在这个时候,作为防守一方,如果我们应该决一死战,还是将战线拉长?
聪明人自然会选择后者。
【中国用稀土反制,美国只能妥协】
也就是说,我们要用时间换空间。
当时,我国在芯片领域确实面临不小的短板,需要用时间来追平中美之间的差距。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自然不会选择与美国彻底走向对立。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明白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当时没有打稀土牌,战略上我们需要用时间换空间。
时间在我们这边,我国才会提出谈,敞开大门谈。
打,奉陪到底。
而美国如果选择和我们打,只要我们能扛住美国的三板斧,那么国际社会地位自然会提升。
在拖入“持久战”之后,谈和打对于我们是有利的。
唯独撕破脸皮对我们是不利的。
因为时间完全在我们这边,时间越往后,对我们越有利。
第二,稀土反制也需要做好充分准备。
很多人对国家之间的斗争,其实是缺乏一定了解的。
不是随便什么反制手段,都能成为我们的底牌。
比如说钢铁作为原材料的时候,是不能打仗的,除非制造成武器。
我国的稀土虽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足够的市场份额,但是我们对于何时打出稀土牌并不了解。
不知道对美国出口的稀土有哪些,主要用在哪些领域?
这都是需要经过时间了解和研究的。
如果贸然出手,那么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再加上如果将稀土作为武器,是不能随便动用的,而是要依据法律法规。
甚至在反制之后,还要落实政策。
因此,我国的稀土反制并不是在2025年才启动,早在2023年7月,中国已经通过镓和锗的出口管制。
我国还宣布《关于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公告》,该公告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对外贸易法》《海关法》并经过上级批准,在2023年8月1日开始实施。
之所以会设在这一天,就是因为当时华为5G芯片已经量产。
之所以要选择镓和锗,就是因为我们要测试美国的反应和应对的办法。
想要验证一下,利用稀土对美国发起反制,是否有效果。
而镓是制造半导体、雷达、激光武器的关键材料。
锗是广泛应用于红外光学、光纤通信等领域。
全球镓有96%的产量,锗有71%的产量由中国掌控。
这一阶段的策略核心在于技术验证。
【中国用稀有金属反制,美国败了】
通过切断关键材料供应,验证美国高科技产业链的脆弱性。
甚至可以说,这是极具代表性的两个稀有金属。
尤其是镓,属于美国完全不可能再造的一个产业链。
到了今年4月,我国进一步升级政策工具,商务部联合海关总署发布7类中重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将钐、钆等用于高超音速导弹、核潜艇的稀土元素纳入管控之中。
这一决策是建立在产业基础夯实之上。
截至目前,中国稀土永磁材料产能占据全球92%,提炼纯度达到99%以上。
反观美国本土的分离技术,依旧停留在85%的水平。
当中国掌握了不可替代的产业链关键环节,就会拥有定义规则的权力。
试想一下,为了一击必中,我们会贸然出击吗?
当然不会。
第三,稀土反击需要找准时机,才能实现效果最大化。
要知道,我国在2023年的7月,对美国发起稀有金属和稀土反击。
基于国产5G芯片已经取得突破,我们也需要通过反击,进一步测试美国承受力的时候,自然就会出手。
而到了今年4月,我们的底气越来越足。
在这个时候,特朗普政府再度出手,我们必须在这个时候选择反击。
当时,我国在技术上取得突破,美国想用芯片卡中国的脖子也彻底失效。
当我们跨过了美国卡脖子的技术后,我国拿稀土反击美国是什么效果?
就是美国关税战只和中国打了两周就选择偃旗息鼓。
要知道,在特朗普上一任期,可是撑了一年多之后,才选择妥协。
卷土重来之后,只撑了两周就妥协。
这不仅代表着中国的实力得到提升,同时也代表着我国精准把握了出手的时机。
通过镓和锗的测试,已经知道美国手中稀有金属的库存,以及美国要投入的情况下,需要多少年才能形成替代。
【中国管控两用物项,美国没机会获胜】
这些参数,中国是心中有数的,心里清楚之后,下手自然就比较稳准狠了。
看到这,大家就能明白,为何在今年,我国用稀土对美国全面反制。
对此就可以认为,我们不是因为氦气才选择延迟出牌。
甚至可以说,当我们掌握足够的底牌之后,美国毫无机会可言。
或者说就算是美国真的想发起反制,最终能否打败中国,就要看美国的本事了。
在君明看来,我国的态度很明确,与美国博弈,上者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才是攻城。
如今正处于双方谋略比拼的时刻,这就看谁能技高一筹了。
- 上一篇:这几部台湾治愈电影,都是被低估的华语片
- 下一篇:中年危机,让我认清了现实(父亲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