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中的水果罐头:21岁班长用生命守护最后一口甜蜜

发布时间:2025-08-29 07:05  浏览量:1

#8月·每日幸运签#

他叫赵锦标。是12军36师106团2营炮兵连的班长。1984年7月。36师配属南京军区第一军开赴前线。参加两山轮战。21岁的赵锦标在给父母的信中这样写。"敌人在我边境肆无忌惮。侵我领土。杀我边民。辱我民族。作为一个热血男儿。对此无不义愤填膺。作为一个军人。维护领土完整。保卫祖国安宁。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带着这样朴实而崇高的理想。这个年轻战士奔赴战场。

刚上前线。赵锦标就带着全班战士开诸葛亮会。大家一起想办法。研究克敌制胜的战法。找破敌的招数。

经过不断积累。赵锦标所在的班总结出一套炮战歼敌的新战法。归纳起来叫"523"。

所谓"五"。就是火炮射击的"五个时间点"。也叫"五种时机"。分别是凌晨。黄昏。起雾。还有双方炮战胶着时。

所谓"2、3"。就是操炮时要做到"两稳三快"。"两稳"是装填稳。姿势稳。"三快"是瞄准快。发射快。转移快。

除此之外。在火炮运用战术上。还要做到"时隐时现"。

这些宝贵的新战法很快就在前线得到验证。

1985年1月10日上午10点半。山顶的浓雾渐渐散去。在一线观察的赵锦标班长隐约发现。一个班的越军正在往地堡里搬重机枪。一旦这个火力点安置完毕。将会对我军前沿造成严重威胁。赵班长马上指挥战士程彬利用雾散的瞬间。对敌人进行射击。

第一发炮弹就命中目标。侥幸活下来的敌人慌忙逃进右边一个地堡。赵锦标班长看见后。迅速指示调整射击诸元。快速射击。紧接着又是两发炮弹呼啸而出。再次准确打中越军地堡。炸得现场血肉横飞。

就在战士们鼓足干劲。准备在前线再立新功的时候。仅仅一个月后。赵锦标班长就离开了他亲爱的战友。

2月13日。已经在高地坚守两天一夜的四连二排奉命撤出阵地。按惯例。重武器要先撤。

当时赵锦标班长所在的班。是配合二排执行作战任务的。

接到撤退命令后。身为班长的他要求班里其他战士先撤。他自己断后掩护。就在他和战友王波。程彬等人最后撤出时。越军的炮火隔断了退路。战友程彬被炸伤。赵班长见状要过去给他包扎。就在这时。又一发越军炮弹袭来。正好在他身边爆炸。赵班长的双腿。胸部。腹部等多处负伤。顿时倒在血泊中。

战友王波赶紧把班长抱到一处岩石下隐蔽好。赵班长在最后时刻用力指了指自己的挎包。然后又指了指负伤的王波和程彬。王波按照班长的指示打开挎包。从里面摸出一个水果罐头。

要知道这在前线可是新鲜货。不是随便就能吃到的。这个水果罐头是赵锦标班长自己舍不得吃。特意给伤员留的。

王波赶紧打开罐头让班长吃一口。可赵班长轻轻推开罐头。两眼看看王波。又看看罐头。王波心领神会。眼含热泪抿了一口。当他再次把罐头送到班长嘴边时。班长已经带着对同志的深情厚意。带着对战友的满腔热情。含笑离去。

赵锦标班长牺牲的消息传到二炮连。全连干部战士为失去一位好战友失声痛哭。

战后。赵锦标班长所在部队党委给他追记一等功。昆明军区授予他"神炮手"的光荣称号。

一个21岁的年轻生命。永远留在了南疆的红土地上。他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个水果罐头。更是一个革命军人对战友最深沉的爱。是对祖国最忠诚的誓言。

今天当我们享受和平生活时。不应该忘记。曾经有这样一位年轻班长。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甚至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心里惦记的还是受伤的战友。

那个水果罐头的甜蜜。他最终没能尝到。但他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战友情深。什么叫军人本色。赵锦标班长。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