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实验学校三名教师获评全市教育科研专家、骨干

发布时间:2025-08-29 10:15  浏览量:1

近日,深圳市教育局发文公布了深圳市第五批教育科研专家和骨干评审结果,我校於胜成、韦丽云两位老师获评教育科研专家,占全市获评总数的十分之一;丁伟老师获评教育科研骨干,占市直属学校获评总数的九分之一。

1、教育科研专家 於胜成

个人简介

於胜成,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深圳实验学校教育教学部副主任、深圳实验教育集团饶平县第二中学副校长,深圳市高中各年级调研考试命题组核心成员,曾任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语文学科主任、团委书记等职;曾获深圳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深圳市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深圳市优秀班主任等奖项或荣誉;多年承担实验班班主任和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教育教学业绩突出;在《中国考试》《教育与考试》《语文教学与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并有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科研成果

课题类:

1.主持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古典诗词鉴赏之文本细读实践研究》(2018年9月立项,2021年8月结项)。

2.主持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作为过程评价的高中语文阅读素养校本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2023年2月立项,即将结题)。

3.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研究广东省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专项课题《“核心素养”下的高考语文备考策略实践研究》(2023年12月结题)。

4.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第四批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市高中语文项目(2023年7月立项)。

5.指导学生完成两项深圳市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当代中学生的女性意识对比研究》和《学校男女洗手间分配比例研究》),两项课题成果均获深圳市一等奖(2017年9月立项,2019年3月结项),本人荣获优秀指导教师。

著作:

1.学术专著《作为过程评价的高中语文阅读校本评价研究》,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有限公司,2025年7月。

2.参与编写《高中教考衔接指导意见》,深圳出版社,2023年11月。

3.参与编写《语文主题学习(高中卷五)》,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年3月。

主要论文:

1.论文《高考语文阅读主观题评分现状与SOLO评分法的应用》发表于《中国考试》2025年第2期。

2.论文《高考语文情境化试题设计理论与实践刍议》收入广东省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专项成果《中小学思政课、语文、历史三科协同铸魂育人的探索》(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3月)。

3.论文《高考语文学科认知情境的内涵、功能与试题设计》发表于《中国考试》2023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2023年第5期全文收录。

4.论文《高考语文情境化试题设计理论与实践刍议》发表于《中国考试》2022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2023年第5期观点摘编。

5.论文《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评价的特征与前瞻》发表于《教育与考试》2022年第8期。

6.论文《唤醒学生表达生命的需求——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谬误与出路浅探》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年7月上旬刊。

另有多篇教研论文见于《作文指导报》《深圳青少年报》和《启迪》等报刊。

教研心得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认为,教育科研的目的在于服务教学。在教研工作中,我牢记夏育华书记“五个导向”的教诲:坚持问题导向,努力从教学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期通过教育科研解决问题;坚持目标导向,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研究目标和判断科研价值的标准;坚持计划导向,精心设计,在研究过程中按计划完成各项任务;坚持质量导向,以更高的“深圳实验”标准来要求自己的科研实践活动;坚持创新导向,在科研工作中,不断进取,努力原创,形成具有创新实践价值的科研成果。如果说教育工作是一座高山,教科研就是为登山找路。愿我们携手探索,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为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教育科研专家 韦丽云

个人简介

韦丽云,正高级教师,深圳市教育科研专家,深圳市优秀教师,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优秀教练,“国培计划”项目授课专家和优秀指导老师,深圳实验光明学校教务处主任,光明区政协委员,光明区中学数学兼职教研员。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深圳市第五届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优秀科研成果奖。躬耕教坛34载,担任班主任工作16载,从事行政工作18载,深耕德育、教学、科研领域,长期担任初三数学教学工作,教学成绩优异,管理业绩突出,曾获市级首届教育科研带头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教学能手、市级优秀班主任、市级家庭教育优秀工作者等荣誉。

科研成果

1.作为核心成员的研究项目《西部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变式路径与教学模式优化的实践研究》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基于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的初中数学变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2.主持“建构温暖理性的初中数学‘一·二·四’思维课堂”的项目研究。五年时间,历经区级重点课题→广东省“十三五”规划课题→深圳市“十四五”规划成果培育类课题的研究过程,研究成果凸显。2024年,获深圳市第五届教学成果二等奖,在鹏城教育学术讲座中做主题发言。2025年,研究成果获中国教育报、中国网等媒体报道。

3.担任深圳市教师继续教育授课专家,2021-2025年,开设两门深圳市教师继续教育面授课程。2022年,作为项目组织者和课程领衔人,主持并获批为第二批深圳市中小幼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学校。2024年,领衔深圳实验光明学校初中数科组获评深圳市中小学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科组、深圳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实验科组。

4.获评广东省基础教育深圳市初中数学学科教研基地(第一批)优秀成员。近年来,在省内外开展专题讲座30余场,上示范课20余节,开发优秀课程资源100多个。

5.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辅教材10部,主持省、市级重点课题6项,发表(获奖)论文40余篇,其中8篇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获全国优秀课例成果一等奖、全国优秀线上教学成果一等奖。

教研心得

1.立足课堂。教育过程是促进师生生命不断成长的过程,而课堂就是滋养师生生命的沃土。审视自己的教育历程,从边远山区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最大的底气在课堂,最引以为荣的是无论在哪里,自己所教班级的成绩都能领先于同类班级,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说可以总结些什么,我以为是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抓住了课堂是教学的根,做到了“立足课堂,以生为本,向每一节课要质量”;二是持续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使自己拥有源头活水。因此,课堂是一线教师最宝贵的阵地,是教育科研的根,向下扎根,行稳方能致远。

2.理解数学。身为数学人,是数学的理性和逻辑,使我学会统筹兼顾,有条不紊,在自己热爱的世界里播种耕耘,静待花开;更是数学的精神影响着我,脚踏实地,仰望星空,追求真理,追寻梦想!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既肩负着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的责任,也承载着发现和培育拔尖创新人才苗子的使命,广大数学教师在埋头走路的同时,别忘了抬头仰望星空。

3.“看见”孩子。“学生才是中心”,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一缕阳光,让数学的理性散发出温暖的光芒,在数学课堂中充分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塑造品质,使每一个孩子在数学学习中被“看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必将让更多孩子终身受益!

3、教育科研骨干 丁伟

个人简介

丁伟,小学高级教师,毕业于西南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现任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自2009年加入深圳实验学校以来,丁伟老师已在小学数学教育领域深耕16年,先后担任数学教师、全科教师、数学学科主任、教务处主任助理等职务。多年来,他始终坚守教学一线,致力于数学教育研究与实践,是一位教学与管理能力兼备的复合型教育工作者。

科研成果

1.教学比赛荣誉

2017年代表广东省参加第十三届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比赛荣获一等奖第二名;2017年获得广东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比赛第一名;2016年荣获深圳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比赛第一名。

2.论文与课题

2014年撰写的《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初探》获广东省论文一等奖;2018年在《小学数学教育》发表《“展开与折叠”教学实录与评析》;2019年在《小学教学研究》发表《关于小学职业启蒙教育的若干“关于”》。主持深圳市“十四五”规划课题《小学数学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与实践研究》,并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多项深圳市“十三五”规划课题。

3.辐射引领

带领团队参与“深教云”课程建设,录制近20节平台课例;2022年在全市教师培训中作《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之教学理念“阅读”》专题报告,在线培训教师超万人;多次受邀至云南、安徽、湖南等地开展讲座和示范课,推广深圳小学数学教育理念。

教研心得

“教育科研源于教学,服务于教学”是丁伟老师始终坚持的理念。他认为,真正的教育科研应该扎根课堂,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发现乐趣、培养思维,潜移默化中提升数学素养。真正的教育科研最终要回归育人本质,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有温度、有深度的优质教育。

教育科研不仅要关注教学方法的创新,更要注重教师团队的成长,只有打造一支研究型教师队伍,才能真正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

此次荣誉的获得既是教师个人深耕教育的成果,更是学校教师团队专业发展的集中体现,愿全体教师以榜样为鼓舞,继续躬耕教坛,为深圳教育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