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军人本色 带领百姓致富——记石家庄市元氏县苏村乡高庄村党支部书记潘金良
发布时间:2025-08-29 11:13 浏览量:1
昔日从戎为家国,今朝卸甲领新程。他戎装虽褪,初心不改,情系家乡,一心为民,他以冲锋姿态领航乡村全面振兴,用军人本色书写奋斗篇章,他就是元氏县苏村乡高庄村党支部书记潘金良。
一、强化党建引领 把准政治方向
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支书一面旗帜。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潘金良始终将党的建设摆在首位,扎实推进理论武装和队伍建设,通过党的建设带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高庄村党支部通过学习强国APP、冀云APP等网络平台和党课集体学习等方式,全面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定期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带领村“两委”班子和全体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创新学习方式,针对农村党员特点,用好党员500米服务圈制度,通过“街头小会”“田间课堂”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全面提升了村支部的领导力、组织力和执行力。
二、创新乡村治理 增进民生福祉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潘金良立足高庄村的实际情况,带头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强化带头作用。他带领村干部抢抓机遇,振奋精神,不断自我完善,担使命,勇作为,带领村民积极寻找致富门路,培养大家逐步成为科技致富的引领者、经济发展的带动者和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加大宣传力度。选择老百姓最关心、最需要的政策内容,如农业补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改善等进行宣传;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印刷标语、喇叭广播、网络等方式,不断宣传提升广大村民形成爱国家、爱集体、邻里团结和睦的意识。
建立村务调解机制。健全乡村治理体系,鼓励村干部积极当好“调解员”,与村法律顾问相配合,及时发现问题苗头和隐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组建乡贤骨干队伍。制定严格的乡贤选拔标准,优先吸纳退休公职人员、返乡创业成功人士、本地德高望重的长者、优秀企业家、道德模范、乡村教师和医生等群体,通过开展道德讲堂、评选道德典范方式,加强村德治建设,培育文明乡风。
推进村务公开。为尊重和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优化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明确村党组织和村干部权力事项,推进公权力运行规范化、制度化;通过村民大会、宣传栏、明白纸、微信群等方式,将惠农政策宣传到户、将决策部署公示到户、将政策享受情况公开到户,让群众明白,让干部清白。
三、环境提档升级 推动融合发展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进农民福祉的战略性工程。潘金良自上任以来,紧紧围绕“改善农村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美化村容村貌”的总目标开展工作。
拆除断壁残垣。通过调研摸底,对村里长期无人居住的断壁残垣依法进行拆除,村庄面貌大幅度得到改善。
盘活垃圾清理。合理规划垃圾箱的摆放,满足垃圾收集和清运的双向需求。开展村内卫生大整治,对积存垃圾、道路两侧杂草、拆除的断壁残垣建筑垃圾等进行了专项清理,清运垃圾5000余方,实现了村庄整齐、道路清洁。主导推行“垃圾兑换银行模式”,通过回收可回收垃圾兑换群众日常生活用品形式,激励村民参与垃圾分类,实现垃圾源头减量。该模式已形成“存储垃圾-兑换分值-换购商品”的闭环管理机制,有效提升了村民的环保意识。
开展厕所改造。厕所虽小,一头牵着民生,一头连着文明,潘金良把农村改厕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持续深入推进农村改厕工程,切实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让乡村生活更美好。
推动村庄美化。开展村庄美化行动,对道路两旁的杂草进行了清理,对花池和道路两侧月季、绿竹等植物进行管理,美化村庄环境。开展美丽庭院评比,多家农院被评为美丽庭院。通过环境整治,高庄村实现了从脏乱差到生态宜居的转变。
抓党建、优治理、强产业,潘金良退役不褪色、转岗不转志。他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团结带领全体党员群众强基础、惠民生、促发展,绘就出一幅美丽乡村的新画卷。近年来,潘金良先后荣获元氏县 “十佳人大代表” ,乡村振兴 “担当作为好支书” 称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 “兵支书” 的为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