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义新区鞋塘西区块,新消息!

发布时间:2025-08-30 10:12  浏览量:1

在土地资源紧约束背景下,传统工业区如何突围?金义新区鞋塘西单元以“工业升级+产城融合”双核驱动,通过政策创新与空间重构组合拳,探索出一条存量工业区向高端智造高地转型的新路径,为长三角工业区升级提供“金华样本”。

项目背景

鞋塘西单元位于金义新区核心产业带,总面积3.30平方公里,现状以工业为主导,是金华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随着金义新区纳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和浙江自贸区金义片区,该单元需从传统制造向高端智造升级。然而,现状存在低效工业用地占比高、产城功能失衡、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亟需通过规划引导存量更新,实现产业升级与空间优化。

区位分析与规划范围图

低效用地分析图

二、现状痛点:工业区的“成长烦恼”

鞋塘西单元是金义新区重要的产业板块,但现状面临三大挑战:

1.产业低效:亩产效益为 C 类、D 类企业占比为 37.88%,日用品生产占比超40%,与“高新产业园区”定位不匹配;

2. 配套短缺:2.7万就业人口仅靠零星商铺支撑,原规划居住服务中心因政策调整取消;

3. 空间碎片化:62%企业用地不足50亩,更新难度大。

“如何既保住工业饭碗,又吃上创新饭?”成为规划的核心命题。

三、破局之道:政策+空间的“组合拳”

1. 产业升级:从“散乱弱”到“高精尖”

做减法:明确禁止(淘汰)100类高污染、低端产业(如土法冶炼、落后化工),为高端产业腾空间。

做加法:

容积率奖励:智能装备、新能源等7类主导产业容积率下限提至1.5(原控规无下限);

空间增效:推行“工业上楼”、联合开发(企业主导更新占比超80%);

动态管控:建立亩均效益年度考核机制,倒逼低效用地主动升级。

2. 配套提升:产业社区的“5分钟生活圈”

1个产业邻里中心:复合布局托儿所(≥200㎡)、社区食堂(≥200㎡)、就业服务中心(≥100㎡)、菜市场或生鲜超市(大于等于750㎡)、会议中心、 办公展览等,满足职工“一站式”需求;

公交优先:新增1处公交首末站,优化7条线路,破解通勤“最后一公里”;

设计巧思:邻里中心与公交站“捆绑建设”,节省用地并提升服务覆盖率。

3. 空间优化:刚弹结合的用地管控

工业用地“保底线”:落实226.96公顷工业控制线(一级管控),严禁用途变更;

功能混合“增活力”:允许工业地块兼容研发、仓储,鼓励配建员工宿舍、共享餐厅;

生态安全隔离:居住区周边限定一类工业用地(M1),确保与居住用地间距≥60米。

规划结构图

土地利用规划图

四、特色亮点:“聪明规划”的创新逻辑?

1. 不搞大拆大建,用政策撬动市场

—企业自主更新为主:通过容积率奖励、产权归宗等政策,降低政府财政压力;

—动态评估机制:每年考核企业亩均效益,倒逼低效用地主动升级。

2. 产城融合“无痕植入”

—产居隔离:居住区周边工业用地限定为一类工业(M1),确保环保安全;

—风貌管控:金港大道、广顺街沿线建筑后退绿线控制,整体色彩以浅灰为主,打造现代产业景观带。

3.实施路径: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

建设项目分布图

结语:工业区更新的“金华样本”

鞋塘西单元的核心价值在于三重平衡:

产业与空间:以工业控制线守住制造根基,以容积率奖励激发升级动能;

效率与人本:通过邻里中心与弹性政策注入“烟火气”,让机器轰鸣与生活温度共存;

政府与市场:企业自主更新为主、政府精准施策为辅,实现低成本可持续转型。

“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产业社区”——这或许正是存量时代工业区升级的最佳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