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抓海鲜,开赛
发布时间:2025-08-30 11:15 浏览量:2
8月29日,2025年全国水下机器人大赛(大连)在大连海事大学水上训练中心正式开赛,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23支水下机器人队伍会师大连,比拼在真实近海环境下水下机器人的水下感知探测、水下定位通信和水下智能作业能力。该项赛事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指导,大连市人民政府、鹏城实验室共同主办,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共同承办。本届大赛在星海湾大桥下的开放海域进行,完全真实开放的海洋环境,近15米的水深,全自然条件下的虾、蟹、海胆、扇贝、海参等鲜活海珍品捕捞,为参赛队伍带来真实的挑战。
大连理工大学水下机器人队伍在历届比赛中多次获奖。今年,该校软件学院带了四台机器人参加比赛,除了多次参加比赛的“赤甲红”和“ourEDA”,还带来新选手“叮咚鸡”和“哈基米”,这是两台小型的水下机器人。工程师张万辉介绍,跟往年相比,今年参赛的水下机器人各方面都有升级。8月28日,四个队伍都参加了ROV项目赛,这一赛项模拟海底电缆断裂场景,机器人需要找到断裂点,并抓取线缆到海面修复。这个项目“叮咚鸡”表现不错,适合轻量化作业,比如水下观察和轻量采样抓取。张万辉经常带团队到大连小窑湾、长海县等地真实海域训练。去年,“赤甲红”参加獐子岛冬捕节,半小时采捕十几斤海参。
大连海事大学水下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带来两款自主研发设计的水下机器人。其中一款机器人功能主要面向海洋牧场水产品的自主抓取和捕捞。配备了12个推进器,抗海浪抗水流能力较强,可实现深水作业。这款机器人“带货”能力强,设计的载货量可达40千克,陆上供电实现24小时作业。另一款水下机器人的自重重量更大,抗水流能力也更强劲,主要是用于水下观测、测量,搭载的声呐、激光尺等设备主要可用来测距,这个配置是将水产品生产企业的需求落地。
山东理工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组队的大海无量队今年首次参加水下机器人的比赛。带队教师山东理工大学的王永杰说:“这个比赛的特点就是在真实海域,面对真实的应用场景,非常实用。机器人在水下自主抓取,这是市场需求的主要方向,而且比较迫切。”
据介绍,今年比赛根据企业需求增设了企业项目赛道,更加贴近水下场景的真实作业需求。继续加强人机协同作业能力考查,新加入集群多机协同作业赛项,重点考查操作员的操作技能和水下机器人本体性能,逐步实现岸基或直播间的无线远程操控作业。重点聚焦水下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对鲜活海珍品的自主抓取灵活作业能力进行考查。注重考查双目识别、毫米波和无线控制等新技术的应用。
8月31日,2025年人工智能与水下机器人高峰论坛将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吴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