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早就说过,国民教育普及,劳动能力提高时工资降低
发布时间:2025-08-30 13:02 浏览量:1
众所周知,在过去社会整体文化素质低的时候,在教育普及的起始阶段,曾经流行这种说法,即“知识就是财富”或者“知识就是金钱”。这种说法,在社会整体文化素质低的时候确实具有合理性。
可是,后来至今,又出现了上学无用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上大学与高回报之间,已经不能划等号了。很多人大学生工作后,工资并不比非大学生占优势,甚至还比不上,更有甚者找不到工作。
很多人于是认为这种情况不合理。但实际上,这种情况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客观不易的规律。在本质上,劳动报酬从来不是与学历直接挂钩的,甚至不是与劳动能力直接挂钩的,而且与供给有关。
这一点,马克思早就说过。马克思指出,国民教育的普及,增加了优质劳动者的供给,这种情况下,尽管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增进了,但是他们的工资却下落了。中国近十几年的发展,证实了这一点。
过去上大学会有高回报,找到一份体面的轻松的工作,有着稳定的较高的工资收入,甚至还能进入官僚体系。但是现在这些都明显渺茫了,大学生从以前的“天之骄子”,变成了今天的芸芸众生。
这其中的逻辑是什么呢?与商品价格一样,就是供需的问题。劳动力本质上就是商品,其价格遵循物以稀为贵的基本原则。烂大街的商品,卖不出好价钱。稀缺时,菠菜也能卖到十几块钱一斤。
以前,有文化的人才属于稀缺资源,各个单位都是“求贤若渴”,所以普遍性回报优厚,工资高,晋升快,极端情况甚至在某个单位里可以一步登天,比如,直接空降到某单位当个一把手。
这种情况,古今中外皆然。而实际上,不独是文化素质高的劳动力如此,那些在某个专业上具有超出一般人本领的技术性人才,也是这样。比如技术高的木匠、铁匠等,其收入会高于普通的。
国民教育普及了,尤其是中国今天高等教育普及了,有文化的人大大多了,超过了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工资水平自然就降了下来。此即马克思所言,“他们的劳动能力增进了,但他们的工资却下落”。
而且,在高等教育普及的时候,有可能还会出现这样一种反常的情况,即高学历的工资收入比不过低学历的工资收入。这里面的道理,还在于劳动力市场供需问题。当蓝领少时,蓝领工资就要上涨。
把劳动力说成是商品,有的人可能难以接受,觉得受到了侮辱。但其实这就是本质。商品之所以能卖出去,不仅在于有用,更在于有人用。劳动力也是这样,本事再高,没人用就换不到生活费。
但是,有文化的高素质人才也分三六九等,头部依然高回报并虚位以待。现在的教育为什么这么卷?本质上就是因为都想争那个头部。现在各单位为什么那么卷?本质上就是担心自己会被淘汰掉。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工资降低将不限于学历高的劳动者,大多数劳动者都将受到影响。以前抱怨被剥削,以后会渴望被剥削——找不到工作,想被剥削的机会都没有。这就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说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产生绝望情绪。不必如此,车到山前必有路。而且,越是在知识贬值的时代,越是要努力掌握知识,增加谋生的机会。否则,当文化高的人放下身段,文化低的就更惨了。
马克思曾预言共产主义的到来。不过,共产主义如何到来,马克思受时代限制,预测不到智能化的作用力。在未来,资本家的消失是有可能的,社会生产完全交给机器人,人类不用生产,尽情娱乐。
- 上一篇:演员杨洋、王雷等《人民日报》撰文
- 下一篇:烟台芝罘白石区片H地块项目9月回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