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降级后 大家首先不买的是什么? 网友:这些东西真的没有
发布时间:2025-08-29 12:22 浏览量:1
钱包一瘪,最先被踢出购物车的,其实是那些“看起来应该买”的东西。
比如健身房年卡。
去年还咬牙办最贵的,今年连小区楼下月付的都嫌多余。
跑步嘛,楼下绕圈也能出汗,省下的两千块够吃三个月外卖。
再比如大牌护肤。
以前咬牙囤精华,现在超市二十块的润肤霜照样抹脸。
皮肤没变差,倒是心里踏实:反正没人趴脸上看成分。
还有网红小家电。
空气炸锅、早餐机、破壁机……买的时候幻想变厨神,结局全是落灰。
现在看明白:做饭靠的是勤快,不是机器。
连外卖都降级。
以前点三十多一份的日料,现在十五块的盖饭也香。
省下的配送费,一周能多喝两杯蜜雪冰城。
最狠的是旅游。
以前年假必须出国,现在郊区露营也发朋友圈。
天幕一支,烧烤一架,照样有人点赞:“哇,好会生活!”
说到底,砍掉的不是快乐,是“被定义的精致”。
当收入不确定时,人本能会拔掉那些“别人觉得你需要”的插头。
留下的反而更实在:冰箱里的剩菜、公园的长椅、深夜的泡面加蛋。
这些不花钱的安慰,比任何营销话术都管用。
可能这就是消费降级的真相——不是穷到买不起,是终于敢承认:很多“必须”,原本就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