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低估的优秀中药——紫苏,3个部位能入药,能治5种病症
发布时间:2025-06-25 15:21 浏览量:3
紫苏这个东西啊,很多人都见过,特别是做鱼的时候,老一辈人总爱丢上几片,说是去腥。
可大多数人不知道,这玩意儿不光能做菜,它还真是个被低估的中药宝贝。从头到脚都能入药,用好了,比很多人动不动就吃的感冒药还管用。紫苏这植物,说它全身是宝,一点不过分。
紫苏分三部分能用:叶、梗、子。叶子就是我们平常见得最多的那个,紫红色的,味儿香。药上叫紫苏叶,主要用来发汗、解表,简单说就是对付感冒那一套。梗叫紫苏梗,这部分对气滞、胸闷有点子用处。
那种老觉得胸口堵得慌,老叹气的,试试它。种子叫紫苏子,这部分对咳嗽、咳痰、气喘,尤其那种老慢支咳的人,或者秋冬一换季就犯哮喘的,挺管用。
很多人一感冒就奔药店,找日字开头的、感字打头的药,其实普通的风寒感冒,紫苏叶一泡,出点汗,可能第二天就缓过来了。
尤其那种一吹风就鼻塞、打喷嚏,怕冷的感冒,这种情况,紫苏叶比你吃一堆药还来得快。用法也简单,三五片叶子,煮水喝,喝完盖被子捂一会儿,出点汗就舒服了。
除了感冒,紫苏还对消化系统有一手。不少人吃点冷的或者油腻的,就开始胃胀、恶心、打嗝,这种情况,中医讲叫“胃气不和”,这时候用点紫苏梗,煮水或者泡茶喝,能理气、和胃,简单说,就是让肚子舒服点。
尤其是那种饭后一两个小时,觉得肚子顶着慌、胀气打嗝的,喝点紫苏梗水,比喝什么苏打水强多了。
再说孕妇这个群体。怀孕初期很多人都有妊娠反应,常常是吃不下饭,闻到油烟就恶心。这种情况,紫苏叶也能帮点小忙。
它有一点安胎的作用,当然不是说它有多神奇能保胎,但有些轻微的早孕反应,用点紫苏叶泡水,能缓解一下恶心、呕吐的感觉。这个得在医生指导下用,不能自己瞎弄。
再说到肺的问题,尤其是秋冬季节,老年人一到这个时候就开始咳嗽,痰多、喘不上气。紫苏子就派上用场了。它味甘性温,能润肺、平喘。那种痰稠不易咳出的咳嗽,用紫苏子煮水或者打粉泡服,都能缓解。
有研究发现,紫苏子对支气管有一定的扩张作用,尤其在哮喘发作前期,能减轻气道反应。现在有些中成药里也会加紫苏子,就是利用它这个特性。
很多人不知道,紫苏其实还有个有点冷门但挺有效的作用——抗过敏。有一项在《中华中医药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提到,紫苏叶中的挥发油成分,对过敏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比如有些人吃海鲜就起风团、皮肤痒,或者换季的时候就皮肤红、起疹子,这种体质的人,平常可以用点紫苏叶泡水喝,有一定的预防和缓解作用。这不是说它能替代抗过敏药,但对于轻度、偶发的过敏,紫苏确实有点帮助。
有意思的是,紫苏在日本和韩国也特别受欢迎,人家不是拿它做药,而是当保健食品。尤其是紫苏油,含有丰富的Ω-3脂肪酸,这个成分对心血管有好处,能降血脂、抗炎。
现在国内也有一些地方做紫苏油,炒菜、凉拌都能用,味道有点像芝麻油,但更清新一些。不过紫苏油不耐高温,最好别爆炒,凉拌、拌面这种最合适。
再说个有意思的地方。紫苏还能解鱼蟹毒,这一点古书上早就写了。你看老一辈人做螃蟹、做鱼,为什么总会放紫苏?不是为了香,而是为了防止吃了之后肚子不舒服。
现在也有研究证实,紫苏叶里含有的某些挥发油确实对某些细菌有抑制作用,能减少吃海鲜引起的胃肠不适。当然了,这不代表你吃坏肚子就靠几片紫苏能解决问题,要是症状严重,该去医院还是得去。
紫苏虽然好,但也不是人人都适合。有些人本身体质就偏热,容易上火,口干舌燥、咽喉痛,这类人吃紫苏可能会觉得更热。
这时候就得注意用量,或者搭配点清凉的药材,比如薄荷、菊花,来中和一下。还有就是紫苏叶发汗的作用比较强,有些人抵抗力差、体虚的,一次别吃太多,容易出虚汗,反而更不舒服。
以前有个比喻说得挺生动的,说紫苏像是厨房里的医生,平常默默无闻,但关键时候能救场。这话虽然朴素,但挺有道理的。很多中药,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但因为我们不知道它的用处,就一直当成调味料或者摆设。
紫苏就是这样的存在,它不像人参、灵芝那样被人捧在天上,但实实在在地能帮你解决一些日常的毛病。
说到底,紫苏是一味老百姓身边的良药,安全性高,用法灵活,作用又多。它不是那种一吃就见效的灵丹妙药,但在日常生活中,它能帮你缓解很多小病小痛,尤其在感冒、胃胀、咳嗽这些常见问题上,确实能顶上用场。
它像是家里那种不怎么说话但总在干活的亲戚,平时不惹眼,但你一有事,它总能搭把手。
所以啊,紫苏别再只当它是个去腥的调料了。多了解一下它的用法,说不定哪天你就用上了。能吃能治病的东西,不多了。
参考文献:
[1]朱永裕,徐瑾,王珊.紫苏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21,52(9):2788-2794.
[2]邵慧芳,黄勇,李建华.紫苏子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2,29(4):45-48.
[3]李倩,陈晓东.紫苏挥发油对过敏性反应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12):3452-3456.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