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了!二氧化碳不是关键,水才是地球高温干旱的根源
发布时间:2025-08-31 04:08 浏览量:2
二氧化碳真的是导致地球变暖的根源吗?对地球变暖的认识,是从19世纪开始的,到1988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形成一个共识,这基于超级计算机模拟的一个“全球气候模型”的推演得来的,结果正确与否得看是不是对全部实事影响因子都考虑进去,如果搭建这个模型的人本身对某些影响因子认识不足,或者忽略,那这个模型推演的结果就可能不正确了。
我们再来看看二氧化碳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
产生二氧化碳的就不说了,人类活动是工业革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个变量,我们看关键的,吸收二氧化碳的两个:一是光合作用,植物与海洋浮游生物吸收,二是海洋交换海水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形成碳酸盐沉积。
我们来看看这两个
可见陆地的植物光合作用对改变二氧化碳起着关键作用,而陆地植物光合作用水又起着关键作用,哪里水源充足,哪里就水草丰茂,哪里干旱哪里就植物凋零,所以减碳最积极的就应该是增加陆地的水体,水源才能涵养更多的植物,吸纳事多碳。
最关键的来了,我们来量化一下科学家们说的影响地球高温的根源,二氧化碳的情况:
可从中看出,化石燃料燃烧与工业过程一年只9.5-10GtC(十亿吨碳)
而光合作用吸收120GtC(十亿吨碳),海洋吸收~119.0
我们不是关注更大影响因子,而去盯住小的影响因子?
植物光合作用与海洋表面气体交换都是水起关键作用,水不仅仅本身作为调节地表与高空温度的媒介,也是滋养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关键因素。
而我们一直在强调地球淡水多少,可没想过地球陆地淡水本身是循环的,如果让循环次数增加,相当于就增加了淡水总量了
影响地球温度的关键因子是陆地水体面积,这一可以通过三态调节地表与高空的热量交换达到调节地表温度作用,二可滋养更多植物从而形成碳汇和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二氧化碳只是地球高温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真正根源是陆地水体面积减少,本身调节温度作用减弱,滋养植物又变少,这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