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一龙:十五五前瞻四新
发布时间:2025-09-02 00:00 浏览量:2
中国式现代化是百年大战略,分为三个阶段。我们先用30年时间建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再用40年时间,到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们现在处于第三个阶段,而这又被分成上、下两篇,上半篇就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下半篇就是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上半篇的十五年分成三个五年规划——如同我们实现基本现代化的“三部曲”:“十四五”开局、“十五五”突破、“十六五”攻坚。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明年我们将开启“十五五”,如何引领“四个新”是关键的战略性问题。
第一个“新”是新周期。
近年来,我们经济增长面临着许多挑战。许多人都开始预言中国经济增长奇迹已经终结,西方媒体大肆炒作中国经济“见顶论”。
事实上,中国经济不是见顶了,而是进入了新周期。重要表现就是经济处于新旧转换的“K型”增长,下降的那条线是旧周期里的产业在下行,而上升的那条线则是新周期的生长点,我们的“三新”——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近年来保持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最突出亮点。
如何理解新周期,我们讲三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就是最近非常火热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站的建设,总投资达到了1.2万亿元,规模相当于三座三峡水电站,堪称史诗级工程。我们说新周期中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有效需求不足,但是我们的内需潜力巨大。
通过加大超级工程建设、新基建、城市更新等,能够拉动我国的投资需求。通过打造服务型消费新增长点,商品以旧换新,打造更多消费场景同样能够拉动消费需求。
第二个例子是重庆荣昌区运营新文旅,先是用“卤鹅哥”蹭“甲亢哥”流量出圈,讲的是荣昌卤鹅的故事,接着开始讲荣昌小吃的故事,荣昌旅游的故事,政府食堂开放的故事,随后又开始讲到荣昌投资兴业,包括最近讲政府官员带头下馆子拉动餐饮消费。
我们已经进入注意力经济时代,有关注才会有购买,有流量才会有销量。荣昌政府花这么大力气搞网络营销,原因是,从供给端向需求端转移需要一场深刻转型。例如政府原先只要习惯于招商引资、产业园区等这些促进供给端工作,现在也要熟悉开拓市场的需求端工作。
第三个例子就是才成立十多年的泡泡玛特,已经成长为全球著名的潮玩品牌,旗下超过10亿的IP有4个。泡泡玛特的例子反映了经济新周期的特征,泡泡玛特是“谷子经济”的代表。经济进入新周期标志之一是消费逻辑的代际转换。Z世代正成长为新生消费主力,这一代人更愿意为趣味、为故事、为萌新付出更多价格。
总之,新周期中最关键的就是扩大有效需求,我们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扩大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
第二个“新”是新质生产力。
“十五五”需求端最关键的是扩大有效需求,供给端最关键是新质生产力。我们建议要以扩大有效需求和新质生产力整体性跃升相互牵引作为“十五五”规划的主线。
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我们讲几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我们最近对于大模型企业的调研,最深感受就是人工智能技术不但是赋能千行百业,也在再造千行百业。在新一轮的数智革命面前,每个行业都是传统行业,都值得重新做一遍。
例如,金融、医院、教育等这些我们以前觉得高大上的行业,而AI信贷、AI医院、AI教育等,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覆盖的用户规模、效率都是传统这些行业难以想象的,同时质量、可靠性也在很多方面开始超过这些传统行业。
因此,我们说支撑新质生产力质变的是数智革命,它是大国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它会推动我们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巨大转型。我们要把握数智革命机遇,推进数智政府、数智经济、数智社会三位一体建设。
第二个例子是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从产业重点来说,就是部署高科技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将低空域开发出来就会创造巨大新需求,包括旅行观光、农业植保、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应用场景。
第三个例子是我们去泰安的一个企业调研。新质生产力不是不要传统产业,相反是要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新质生产力要因地制宜,不是所有人都去做机器人、人工智能,而是要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找好跟它结合的一个赛道去转型。
泰安这个企业切入的赛道就是做数据标注、中后台的工作。新质生产力再发达,好多东西还是离不开人工,数据标注就是这样,中后台的那些质检,比如视频传上去之后,最后的视频审核还需要人工,那这企业就在一个人力资源相对便宜、受教育水平也相对可以的中小城市切入这个赛道。因此,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通过推进新质生产力整体性跃升,这意味着若干年后,我们能够与世界许多国家形成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代差优势,同时也能够在中美大国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我们在移动支付、高铁、新能源车等产业看到的这种领先优势,未来会在更多的产业中看到。
第三个“新”是新发展观。
人类目前的一大挑战就是陷入了物质中心主义的发展观,忘记了人本身才是目的。我们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各种乱象可以看出,光是物质的富裕,很多社会问题还是没办法解决。
我们在“十五五”时期要推进提高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新发展观。我们不但需要提高国民总产值,还要提高国民总福祉,不但要促进物质的发展,更要促进人的发展。
发展要投资人民,发展人民,服务人民。
第一个例子我想讲的是人的幸福感。如果我们做个思想实验,穿越回四十多年前,当然我们现在的物质要比那时丰富不知多少倍了,以不变价计算,我们人均GDP已经增长30多倍,但很难说幸福感有相应倍数的增加。
我们人均GDP已经超过了1.3万美元,跨国调查也表明,人均GDP达到一万美元以上之后,人民的幸福感和人均收入提高的关联性就会下降。对于人的幸福而言,不但取决于外部财富,更为重要的是人自身内在的,身体健康、灵魂健全是首位的。
第二个例子是就业例子。新技术对于就业替代问题进一步凸显,例如发展无人驾驶出租车。从效率提高角度,当然要发展,不然我们就会落后于特斯拉等这些企业,但是这又会造成许多人失业。
从就业优先的角度就需要对这些无人出租车企业征收就业替代费或者税,这些企业不需要把单价做到那么低,这样人类驾驶员根本没法竞争,而是要给政府交一笔钱,政府用这笔钱来创造就业。同样我们职场也要反内卷,不要再鼓励996了。
我们不但要做生产大国,还要做生活大国,保障劳动者休息和休闲的权利,同样也是拉动内需的方式。
第三个是中国产业工人的例子。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3%,接近美、日、德、韩四国总和。我国建设了许多创造世界纪录的超级工程。但很少人意识到,正是2亿多的产业工人队伍托举起了中国制造的奇迹。
中国的焊工就有3000万,接近美国的70倍。中国制造的尖端与精度同样离不开工人的力量。例如,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而这个心脏的强大离不开产业工人的高难度的焊接技术。中国兵器集团的大国工匠周建民的手能够感知产品微米级,相当于头发丝的六十分之一精度。
近年来我国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我参加了有关调研,核心就是以产业工人为中心,去塑造“五个有”的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有理想信念、有技能,加大产业工人队伍的技能形成;有作为,提供产业工人干事创业的平台;有保障、有前途,完善产业工人的各方面保障、打通产业工人纵向横向职业通道。
总之,“十五五”时期,我们要投资人民,投资人民的生育、投资人民的就业、投资人民的健康、投资人民的教育、投资人民的养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真实福祉。
第四个“新”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十五五”发展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双源驱动”阶段,我们需要从国内国际两张地图谋划发展,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需要深度考虑国内战略、全球战略两大战略,需要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如何理解“双循环”新格局,我讲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就是应对贸易战。大家知道今年美国对我国发起了新一轮贸易战,我们外贸出口面临了很大的挑战,但是我们上半年出口还是实现了超预期增长。
原因是西方不亮东方亮,北方不亮南方亮,我们上半年进出口对美国下降了9.3%,但是对非洲增长了14.4%,中亚增长13.8%,东盟增长了9.6%。同时,我们利用内需巨大的优势,一部分出口企业转内销,各大电商平台推出“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
“十五五”的国际环境进入了百年未有大变局的一个加速期,全球的这种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也在加剧,但是我们能够通过我国超大规模的国内大循环与新型全球化的国际双循环来应对好这些挑战。
第二个例子是我们去年7月去徐工调研。令我们感到震撼的不仅是他们一队队挖掘机构成的钢铁洪流,同样震撼的是他们的产业互联网。他们不但参与了全球的许多重大工程项目,挖掘机出口到世界各地,还通过产业互联网提供实时的数据服务。他们不但卖设备,同时还卖服务。
徐工就是我们的“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形成了一种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模式的缩影,通过国际工程项目的建设,拉动配套制造业产品的输出,实现“建设项目——工程机械设备”的循环,进而带动现代服务业走出去,提高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全球服务能力和全球服务半径,实现制造业服务业的循环。
我们需要在“十五五”时期进一步升级我们的“双循环”战略,以国内大循环为坚实基础应对外循环的不确定,应对外部的遏制,提高我们产业技术的自主性。以国际大循环为广阔空间,提升内循环水平,变内卷为外卷,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训练场,我们正在迎来中国产品、服务、品牌的大出海时代。
2003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恩格尔曾经说过:“当中国在为下一代制定五年规划,美国只能规划下一次选举”,我们坚定地用一个接着一个的五年规划来迈向未来。因为我们深信,虽然路途遥远、挑战重重,但只要我们方向明确、步伐坚定,我们必将到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