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自作聪明提供假资料!法院:按“骗取贷款罪”处理
发布时间:2025-09-02 10:16 浏览量:2
现在说起贷款中介,网民们评论,贷款不需要找贷款中介,贷款中介的作用就是帮你找银行贷款,帮你包装身份,自己辛苦一点也能做到。
01
贷款人自己的包装贷
网上洗脑的东西看多了,也有贷款客户自己行动起来。有些贷款客户“本事”大了,啥假材料都敢整——信用记录能“洗白”,离婚证能“现办”,收入流水随便“P”,甚至还能“定制”一个完美借款人。
真当银行是吃素的? 银行不是傻子,风控系统比你想象的精得多。就算当时没查出来,后面发现问题,照样找你算账!轻则让你立刻还清所有贷款加利息,再罚你一笔;重则直接上征信黑名单,以后买房、买车贷款,想都别想!
要是骗贷金额大(比如超过100万),那就不是罚钱能解决的了,直接按“骗取贷款罪”处理,最高能判7年!
然而这些不仅仅是贷款人自己这么做,也有不专业的贷款中介教唆客户简单“造假”进行自我包装。
要是银行认定你是“恶意骗贷”,那更严重,贷款诈骗罪可不是闹着玩的,无期徒刑都有可能!贷款中介也需要警惕,做“包装贷”是否犯法,什么样的范畴属于犯法,什么样的范畴属于正常协助客户行为?
02
贷款诈骗
如果你将把“白户”包装成年薪百万的企业高管,伪造工资单、工牌、公积金、纳税记录,甚至找“银行经理”配合走流程,最后客户背下几百万房贷、经营贷,客户再支付贷款中介小部分“返佣”,这就是你所谓的“闭环”。
表面上看,是客户签了名、银行放了款,但别忘了,客户根本没有还款能力,贷款资料是伪造的,资金全数流入壳公司。如果这是你主张包装贷的行为,那么你就属于典型的贷款诈骗链条的一环。
03
金监局发文
7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文明确:
“包装贷属违法行为,背债人涉嫌诈骗,银行内部人员一律从严追责。”
贷款 “包装”违规是指通过伪造、变造、虚构材料,让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借款人 “达标” 的操作,专门找职业背债人,导致银行损失惨重。
04
常见的 “包装” 套路
主要有这 6 类,每一种都藏着风险:
1. 主体资质 “造假”:从 “无业游民” 到 “企业高管” 的虚假变身
伪造营业执照、纳税证明,注册空壳公司冒充实体企业;
给无业人员 “安排” 知名企业工作,连假的工作单位、联系电话都全套配齐;
更有甚者,用他人身份信息 “冒名贷款”,借款人本人都不知情。
2. 经营情况 “演戏”:PS 出来的 “红火生意”
用修图软件伪造经营场所照片,把小作坊 P 成大厂房;
虚构员工社保记录、水电缴费凭证,假装企业 “人丁兴旺、订单不断”;
实际办公地址就是个空房间,却靠虚假材料蒙混过关。
3. 资产证明 “虚高”:抵押物价值全靠 “嘴说”
伪造房产证、车辆登记证,用不存在的资产做抵押;
串通评估机构虚高抵押物价值,一套房评估价凭空多算几百万;
甚至用同一资产重复抵押,玩起 “空手套白狼” 的游戏。
...
05
包装贷严重违规后果及判定标准
贷款 “包装” 绝非 “违规小事”,关键看你的行为是否符合这些罪名的构成要件:
1.贷款诈骗罪:有 “非法占有目的”,最高可判无期徒刑核心特征:借款人想 “骗钱不还”,你明知还帮忙。比如借款人贷款后用于赌博、挥霍、转移资金,或根本没能力还款却骗贷,而你参与伪造材料帮他获批。立案标准:诈骗贷款金额 5 万元以上即立案。
后果:最高可判无期徒刑,罚金最高 50 万元。这些行为会被认定为共犯:收高额 “包装费”“好处费”,或与借款人约定分赃;明知贷款用于非法用途还提供便利;贷款逾期后帮借款人伪造还款记录、躲避催收。
2.骗取贷款罪:没非法占有目的,但造成损失也追责核心特征:借款人想正常用钱(比如经营),但你帮他用假材料骗贷,导致银行损失。
立案标准:造成银行直接经济损失 50 万元以上。后果:最高可判 7 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等等行为。贷款中介在业务操作的过程中是主动帮助客户进行包装的与否?就像AB贷为什么有的中介被认定为诈骗?还是要看公司有没有做好合规的业务流程,做好客户告知与留痕?具体应该注意什么?
另外,助贷行业水有多深?我们花了一年的时间拆解了158个产品条款,总结出“避坑三法三忌”。私信我666,免费领取避坑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