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火车票退场,别让老年人跟不上时代

发布时间:2025-09-02 18:38  浏览量:1

9月1日,"纸质火车票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的消息冲上热搜,引发热议。无纸化改革本是为提升效率、减少浪费,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如今电子挂号、扫码乘车等场景已渗透生活。但这份"便利",对老年人而言可能是道难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显示,60岁及以上网民中,仅8.1%能熟练使用手机应用的老年模式。银行人工窗口缩减,老人取养老金要么在自助机前犯难,要么在长队中等待;景区取消纸质门票,不会扫码的老人只能在入口焦急徘徊;社区通知靠微信群,不擅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常错过重要信息。

车站全面取消纸质车票,若未配套足够适老措施,实则将老年人排除在"便利"之外。科技化核心是"让生活更美好",而非牺牲部分人的权益。部分车站为控成本过度缩减人工窗口,老年人本就难在线上处理改签、退票等业务,线下又"一位难求",易耽误行程。

真正的科技化,不是"一刀切"取消传统服务,而是平衡创新与包容。面对老年人需求,首先要守住"线下兜底"底线:保留"老年人专窗",提供购票、打印凭证等服务;检票口设"人工核验通道",老人出示身份证即可放行,避免因不会操作被拦。

取消纸质车票与照顾老人需求并不对立,多些换位思考和细节设计,就能让科技红利覆盖每个群体。当我们为电子客票欢呼时,别忘候车厅里攥着身份证、眼神迷茫的老人。真正的科技化,是包容不同,而非淘汰旧的。让老年人从容出行,才是科技服务民生的终极意义,也是文明社会的担当。

你觉得,除了保留人工窗口,还能有哪些措施帮助老年人适应无纸化出行?